重组当年利润可达50亿元

发布日期:2009-12-08 17:47:30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山东重工却在严冬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600亿元,同比增10%;利润50亿元,劲增40%。

  这样的发展业绩让业内人士也感到惊讶:新组建的山东重工何以能逆势突破?

  “山东重工的重组成立,符合我省汽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要求,又是潍柴、山工、山汽三方企业发展的内在迫切需要。”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旭光说,“从目前企业运行的情况看,我们可以自豪地讲,山东重工的重组是成功的。”

  6月18日,由潍柴控股集团、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和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三家国有企业组建的山东重工集团在济南挂牌成立。

  “山东重工承担着实现我省

  肩负着振兴发展山东装备制造业重任的山东重工,半年前在济南重组挂牌,这是继山东钢铁、山东医药之后,我省成立的第三大集团。这种匹配式大集团,能否实现“1+1〉2”,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2月7日,山东重工集团产品展示会在省城高调拉开大幕。开幕式上,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旭光满怀信心地说:“三五年后,我们将进入千亿元级的全球重工集团俱乐部。”

  使命,要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打造山东装备制造业新品牌。对此我们是非常明确的。” 谭旭光说,“省里把这么多的资产交给我们,定的目标非常高,要山东重工在三到五年内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进军世界500强,打造全球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装备制造集团。”

  “1+1>2”华丽转身

  在山东重工成立之初,大家最关心的是能否实现“1+1>2”,这对山东重工是一个严峻考验。

  潍柴在山东重工的重组中,无疑起到了核心作用。过去11年,潍柴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实现翻番增长,做到了盈利的稳健增长,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了对相关企业的重组并购,做到了产品运营与资本运营的“双轮驱动”。在入主湘火炬之后,潍柴重组了陕重汽、法士特、汉德车桥等企业,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整车”这条中国重卡行业的“黄金产业链”,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充分认可,股价节节攀升,这正是产业协同效应在发挥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山东重工的重组架构,也在参考潍柴这种以资本为纽带的管理模式。新上任的山东重工总经理江奎,曾先后任山推、潍柴副总。据他介绍,因业务内容和管控方式变化,集团正在着手进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建立,研究实施集团各产业板块资源的有机整合,包括统一采购、共用一个通讯协议平台在内的各产品之间的配套协作。

  显现优势不可复制

  虽然组建只有6个月,但山东重工旗下可谓“群星璀璨”,拥有众多行业知名品牌和行业第一。谭旭光扳着手指头一一向记者介绍:潍柴动力,高速大功率发动机全球第一;山推推土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法士特,重型变速箱全球第一;汉德,重型车桥中国第一品牌;火炬,火花塞中国第一、全球第三;陕西重汽,重卡全国第四。这种不可复制的品牌优势,对保障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至关重要。

  更为难得的是,这并不是简单的品牌堆集,而是有着共同的产业基础、在同一价值链条上的有机组合。

  集团规模与实力的壮大,也为开拓后市场业务创造了条件。组建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协同服务与再制造业务,是山东重工集团将来的核心业务内容。据谭旭光介绍,国际化企业后市场可贡献25%-30%的收益,是集团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