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2009-08-26 17:23:30
7月26日至8月7日,由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率领的我省政府及经贸代表团应邀访问了南非、尼日利亚、埃及三国。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到访国政府、商会和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经贸洽谈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一次带有战略性、长远性的实践和探索,为我省应对金融危机、全面落实工业调整振兴计划开辟了新路。
省经信委副主任李建生总结说:通过这次访问,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就:一是为企业“走出去”开辟新路,二是拓展“山东制造”新市场,也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开辟新空间,三是为我省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了新渠道。
李建生说,“山东制造”在非洲大陆大有可为!风险可规避,机遇难再得。开展对非贸易投资,要立足合作,服务和服从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个大局,要继续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企业要抱团外出,按产业链集群发展,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保障投资安全,为促进中非友好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今天刊登的这四家企业,既有经营多年、大见成效的先行者,也有甫一登陆即参与对非合作热潮的新兵,他们的经验和思考,为我省经济发展开拓了新思路,也为我省企业“走出去”树立了榜样。
新光集团:非洲之角的“新光”
2009年7月27日是新光集团难忘的日子,他们在南非豪登省建设起占地300亩的南非中国山东新光工业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揭牌仪式,同时有7家中国纺织企业进驻园区。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对新光“贸易先行、投资跟进、产销互补、进出结合”的海外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新光是山东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抱团开拓非洲市场,发展产业集群的企业典范。
这个独自“闯非洲”的山东纺织企业用7年时间,硬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享誉非洲和海外市场的著名企业。
——南非办厂,德国上市。新光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纺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尤其在开拓国际新兴市场中加快企业膨胀,已发展成年产1100万条毛毯的全球最大的毛毯生产企业。“新光”牌毛毯已成为我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是“山东省著名商标”。他们自主研制开发的“新光”牌仿貂皮亚克力毛毯、涤纶毛毯,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填补省内空白。产品获10多项国家专利,是“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这家企业已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毛毯行业首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印染废水零排放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他们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出去开拓市场,到南非办厂,推进了企业快速发展,产品占领南非、美国、中东、欧洲四大海外市场。2008年5月新光毛毯在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挂牌上市,是山东省第2家在德国上市企业。
——在困境中崛起。2004年新光遭遇非洲“反倾销”诉讼,当时有国内14家纺织企业同时被起诉,但其他企业均未应诉。新光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独家应对南非反倾销诉讼,经过据理力争艰苦谈判,当年南非政府下达“新光胜诉”终裁。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新光是2004年中国唯一一家获得反倾销零税率的企业,也是目前中国纺织企业在国外反倾销应诉中获得的最低零税率的企业。2004年7月,国家领导人出访南非,为中国政府争取南非政府最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把新光应诉反倾销并取得南非承认的单个企业市场经济地位作为案例。
获胜的新光以反倾销胜诉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拓展非洲市场。2005年,经商务部批准在南非增资扩建南非二期工程,项目得到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支持。新光抓住机遇,加大开拓非洲市场,产品进入当地连锁店、超市和批发市场,并辐射到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莫桑比克、莱索托南部非洲周边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年带料出口2000万美元,成为纺织行业“走出去”境外带料加工示范企业。
——创建工业园,把产业做大。南非是非洲经济的领头羊。为进一步开拓南非市场,充分利用南非市场资源,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新光经商务部批准在南非设立中国山东新光工业园,搭建南非产业平台。2005年开始园区规划投资建设,联络相关产业、企业进入园区,目前已有包括新光毛毯、新光针织、华利抽纱、忠诚家纺、诚谊家纺、宏祥制衣等7家企业进驻工业园。园区完工可年带料出口6000万美元以上。今年尽管受金融影响,但新光逆势而上,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年内可实现1100万条产量。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润7600万元,创汇8000万美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再造一个新的“新光”,为中国企业闯国际市场树立了典范。
新光在非洲掘得第一桶金,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光之所以在困境中得到大发展,在新兴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敢于迎接挑战,善打硬仗,善于在困境中抢抓机遇,在遭遇反倾销时勇于应对,敢打必胜,大胆创新发展模式,善于研究市场战略,循序渐进开发市场,在非洲陌生的土地上开出了一片新天地,如同一颗新星褶褶生辉。新光总经理钱春生说,企业到非洲创业,要有能吃苦,能战斗敢打必胜的精神;有比其他国家成本低的优势;有融入非洲当地文化的机制;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机制;注重中非友谊实现双赢,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南非入驻新光工业园,携手发展,为非洲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是啊,“新光”靠山东人民的勤劳智慧,靠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气魄,在非洲大地上开出了一片新天地,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宛如一颗璀灿的金星闪耀在非洲之角,受到非洲人民的欢迎和爱戴,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面对金融危机,我省广大企业应该象新光那样主动出击,找准突破口,联合抱团开拓新兴市场,发愤图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山水集团:大力拓展非洲市场
7月28日也许是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今天有些特殊,风和日丽,艳阳高照。山东省政府及经贸代表团此时正在南非访问,中国山东与南非经贸洽谈会在南非最大的城市约翰内斯堡如期隆重举行,会场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当地政要和企业界近200人云集会场,与山东到访的26家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贸洽谈,场面十分热烈。
参加山东——南非经贸洽谈会的山水集团独立董事、副总经理孙建国这个典型的山东汉子,在分析了非洲市场形势后,果断作出决定,与南非MHLC公司帕克总裁签下了100万吨水泥生产线工程承包项目,承包额7400万美元,这是山东经贸代表团访非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成果。
山水集团是山东省最大的水泥企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12户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之一。在山东17市当中,山水集团已在15个市建有大型熟料基地或水泥粉磨站。他们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北美、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尼日利亚等非洲地区,是集团重要的出口地,年出口量在70万—80万吨。国际金融危机前,山水集团年出口总量可保持在200万吨以上,最高年份达350万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需求疲软,水泥出口量有所减少,他们加大了对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个资源。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山水集团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机遇,通过实施以“中标国家大工程、开拓农村大市场”为主题的“市场攻坚年”活动,总体销量不减反升,并于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打破北方水泥企业第一季度亏损的历史,上半年各项指标全面刷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在北美、欧洲、俄罗斯等传统主要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今年成功打开了南亚和东南亚市场,积极拓展非洲出口业务,他们选择南非等非洲国家作为目标市场,下大力拓展非洲市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非洲青睐“山水”,愿与山水结伴而行。非洲国家正处于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水泥需求量较大、价格高,而本国产水泥产能不能满足需求,依赖进口的比例相当大,“山水”作为水泥生产的大企业,正可以大显身手,为非洲的建设发展出把力,为未来非洲添砖加瓦。
为贯彻中央、省政府提出的对非友好合作的战略,进一步巩固与拓展非洲市场,“山水”积极派员随山东省赴非政府及经贸代表团,到非洲开拓新兴市场。
在短短几天里,他们投资洽谈大有斩获。“山水”作为山东水泥的龙头企业,把南非作为进入的目标市场。南非是非洲最发达的经济体,近年来因世界杯足球赛场馆、配套设施建设及新政府对国民居住工程改造项目建设的拉动,水泥需求量与日俱增。
在访非期间,南非MHLC公司钟情于“山水”,多次与到访的孙建国接触洽谈协商,经双方共同努力,最终签署了“关于由山水集团承建年产100万吨水泥厂项目的谅解备忘录”,项目先期推动贸易先行,由MHLC公司协助山水集团拓展南非及相邻的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地水泥市场。双方还探讨了双向物流事宜,山水集团将水泥供应至南非,船只返回时将当地煤炭运至中国,供山水集团企业使用,通过这种合作交易方式降低了运输成本,较好地实现了水泥出口和煤炭进口贸易项目的对接。
巩固南非市场,拓展尼日利亚市场,是山水进军非洲市场的重要步骤。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原是山水集团在非洲的最大销售市场,最主要的国际市场之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原油价下滑影响,尼日利亚水泥需求量自2008年下半年起大幅减少,水泥价格剧烈下挫。随着原油价格的逐步回升及政府对水泥进口限制的逐步放开,现在尼日利亚对水泥的进口需求也在逐步回升。山水集团计划发挥先期建立的渠道优势,抢占先机,推进在尼日利亚市场的份额。
埃及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对水泥的需求量稳步上升。访非期间,山水集团与埃及客户洽谈协商,进一步推进了合作,扩大贸易额,探讨了今后贸易合作计划,为今后长期稳定合作建立了良好基础。
“山水”访非收获颇丰,展望未来前景广阔。“山水”以这次访非为契机,依托中国政府在尼日利亚和埃及开发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为中国企业搭建的平台,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大非洲市场开拓力度,着力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推进对外承建水泥生产线项目。
泰钢集团:挺进“非洲”频频告捷
8月是尼日利亚的雨季,是当地最凉爽的时候,而山东经贸代表团的到来,立即使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拉各斯、奥贡州首府热闹起来,人们像过节一样,夹道欢迎中国山东的友好使者。中国山东与尼日利亚经贸洽谈会分别在拉各斯、奥贡州首府隆重热烈地进行。山东26家企业负责人与当地参会的150多家企业600多人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洽谈,气氛十分友好热烈。
经过紧张的洽谈,8月2日上午山东泰山钢铁集团与尼日利亚董氏集团“长期贸易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拉各斯喜来登大酒店隆重举行,山东省政府代表团负责同志出席签字仪式。泰钢每年向尼日利亚董氏集团提供热轧、冷轧卷板类以及各种建筑钢材钢铁产品10万吨,董氏集团向泰钢供应铁矿石20万吨、煤炭10万吨,贸易额1亿美元。双方达成协议,在贸易、资源、项目、技术等方面寻求更广泛的合作;同时与德国沙士基达公司、尼日利亚董氏集团,就进一步扩大贸易,共同开发坦桑尼亚、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市场达成共识。这是山东经贸代表团访非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泰钢进军非洲频频告捷,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他们大力开拓非洲新兴市场利用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实施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战略促进企业较快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在南非,泰钢总裁王永胜与约翰内斯堡州钢铁工业协会马丁内尔副会长进行了合作会谈,马丁内尔对泰钢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赞扬,他表示愿与泰钢在资源开发、市场开拓、技术设备输出、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助推泰钢进一步扩大非洲市场;希望泰钢到南非投资建厂,与南非矿山公司开展合作。非洲之行,泰钢进一步巩固了在非洲的市场,扩大了对非贸易合作,加强了项目投资开发,提升了泰钢的国际知名度。
泰钢在非洲大受欢迎。泰钢总裁王永胜说,这次非洲之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助推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推动企业开拓市场,使企业收到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更重要的让我们重新审视非洲市场,看到了非洲市场的潜力和广阔前景,更加坚定了开拓非洲市场的信心,增强了紧迫感。进军非洲市场与泰钢实施“国际化”战略完全合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必须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开拓非洲市场。
泰山钢铁集团是一个年产300万吨精品板带材、60万吨不锈钢产能的集能源、机械、商贸、高科技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山东省100强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今年1-7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8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仍保持了较快发展,关键在于他们实施全球化战略,不断推进产品、管理创新,不断开拓市场,进军新兴市场,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路子。
坚持管理创新。泰钢认为企业要保持生机和活力,必须不断创新。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精干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运行体系。推进目标管理、市场运作、岗位责任制,保证了管理高效率。大大增强了泰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科技创新。泰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与国际接轨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创出了180项新技术、新成果,65项国家专利,“节铬节镍两步法生产不锈钢项目”填补省内空白,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科技贡献率保持在45%以上。
泰钢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正瞄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钢铁,研发高性能、高纯净度钢铁材料,开发航天等用的不锈钢高端产品,把泰钢打造成为管理、技术、装备和产品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钢铁精品基地。
坚持走全球化经营的路子。泰钢把企业植于国际经济循环中,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在稳定国内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与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保证了矿石资源的供应,保证了钢铁产品的低成本,产品销往东南亚、美洲、非洲、欧洲、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南北流通、东西集散、内外辐射的国际化营销体系,始终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泰钢逆势而上,产销两旺。
崇正集团:“走出去”海阔天空
2009年8月1日,尼日利亚奥贡州,山东崇正集团水泥粉磨站和二条水泥生产线项目在此落地,与当地华人企业李氏集团实现强强联合,通过这一合作,崇正拥有了9平方公里的矿山开采和水泥生产权,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崇正也成为我省企业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成功实现产业转移的企业。
前来参加山东与尼日利亚奥贡州经贸洽谈会的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为崇正先期投资3.3亿元建设的50万吨水泥粉磨站投产剪彩。参加了续建合同额23亿元、日产3000吨的二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签字仪式。他充分肯定崇正集团在非洲建厂、成功与当地华人企业强强联合、实现销地产产业转移的做法。他指出,我省正处在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广大企业要居安思危,抓住机遇建立多元市场,开拓非洲市场,不要等困难了才想起找市场,而是在企业好的时候就要未雨绸缪,钢铁、建材、轻纺、医药、食品、家电等行业及优势产业都要建立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借鉴新光、崇正等先期闯非洲企业探索的经验和路子,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移。
崇正集团是淄博一家水泥企业,近几年,面临节能和资源短缺、市场制约及产业转移等多重压力,2007年,他们得到尼日利亚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尼日利亚年需求水泥在1500万吨左右,本国只产1/3,大多需要从印度尼西亚、西班牙、泰国、美国、日本、中国等进口。尼政府正在大力发展水泥业,鼓励水泥出口,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近几年频繁提高进口关税,从1993年的5%调高至35%,致使国内水泥市场价格飙升。崇正集团正面临产业调整的压力,他们分析认为,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调结构,推进企业产业转移,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抓住尼日利亚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水泥进入非洲市场,选择与尼日利亚华人企业李氏集团合作在尼日利亚建设水泥厂,适时进行产业转移,缓解了过剩产能造成的压力,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转移,较好解决了资源和市场问题,促进了企业发展,成为我省建材行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崇正水泥集团董事长马乃孝说,崇正水泥进军非洲市场,是企业进行产业转移,调整企业经济结构的需要,重要的是非洲有我们水泥企业广阔的资源和市场,到非洲办厂是企业再创业再发展的最佳选择,我们要在这新兴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为中非友谊作出中国企业的贡献。
崇正的成功再一次证明“走出去”海阔天空!非洲新兴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广大企业尤其是优势产业和产能过剩产业,要坚定“走出去”的信心,与其固守有限的资源、市场,不如适时调整新的目标市场,转向新的资源市场,建立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拓非洲新兴市场方兴未艾。我省许多企业已开始注重新兴市场的开拓,加强与非洲华人企业的合作,进军非洲市场。山东晶华玻璃以同样的方式进军非洲市场,在尼日利亚建立了玻璃生产线,利用当地资源、当地市场建立了产业基地。
这次山东代表团访问非洲进行经贸洽谈,有近10亿元合作项目签署,可以说取得显著成果。更重要的是访非的26家企业代表,普遍认识到,非洲市场广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拓新兴市场的最佳地区,谁占得先机,就能赢得市场,纷纷出重拳,抢抓机遇,为推进企业开拓非洲市场迈出坚实的步伐。
山东晶华玻璃在尼日利亚签订了转移玻璃生产线项目,泰山钢铁集团与尼日利亚董氏集团签订了钢材、冷轧板出口项目,福田重工在尼日利亚签订了400台拖拉机生产项目,浪潮集团在埃及与外方签订了建立分装厂和服务器出口项目,如意毛纺签订了价值8000万美元的蜡染布料出口、新港集团与尼日利亚、埃及客商签署了4500万木材出口合同,山东焦化集团与莱基自由贸易区中铁集团签署了合作成立能源公司开发利用能源,达成1.5亿美元的园区发电项目,并与外方签订了2000万吨煤进口合同;省国际合作协会与尼日利亚李氏集团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良好环境。这些都表现了我省政府和企业家开拓海外市场有效利用两市场、两种资源的决心和信心,善于抢抓机遇的远见卓识和胆略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