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工业转型发展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12-09-12 17:37:30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一、前段工业转型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潍坊市把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多措并举,综合施治,收到良好效果。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10.7亿元,增长11.9%,实现利税410.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75.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和5.3%,分别比上半年回升2.4和2.8个百分点。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科学投入力度。一是抓项目的凝练和储备。共安排投资项目1046项,总投资3659.2亿元,全部完成后,按设计能力计算,年可新增销售收入7202.4亿元,利税1461.3亿元。我市共有135个项目列入全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总投资302.7亿元。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有86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各类专项,预计可争取无偿支持资金1.5亿元。三是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经多方协调努力,海化油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完成了所有省级审批手续。加强银企合作,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银企合作对接活动,向全市金融机构推荐项目194个,总投资927.3亿元,拟贷款328.7亿元,有140个项目初步达成贷款意向。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到6月末,全市设备抵扣增值税12.64亿元。1-7月份,完成工业投资619.6亿元,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5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和39.8%。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5%)4.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43.9%。技改投资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2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潍坊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对现有的22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调度管理,分类指导技术中心企业的创新活动。编印了《潍坊市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操作手册》,指导企业充分运用研究开发费150%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申报列入山东省第一、二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63项,研发经费总投入20.9亿元,产业化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26.8亿元,利税76.4亿元。组织潍坊市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48项,研发经费总投入4.02亿元。有2个项目列入2012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半年,完成技术开发费投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9.1%;开发完成达到国内先进以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180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13.7亿元,利税90.8亿元。

  (三)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编制完成了《潍坊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对节能降耗实行“双目标”责任考核,对县市区、开发区及市直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2011年节能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加强源头控制,把好能评关。对45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审查,对6个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项目实行了专家论证。积极争取上级资源支持,59个项目可获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累计5730万元。抓好循环经济发展。制定了《潍坊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循环经济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清洁生产。今年以来有22家单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4家单位获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认定。组织开展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落后用能设备淘汰情况专项监察,监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00余个,设备1000余台。

  (四)推进改革管理创新。今年以来,共达电声、同大海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先后上市,到目前全市共有35家企业39支股票在境内外上市,歌尔声学成功增发融资23.8亿元,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经证监会创业板发审会审核通过。扎实推进钢铁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工作,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牵头制定了我市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大力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强了37户省重点工业企业的日常调度,组织推荐了第二十六届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浙江大学举办了潍坊市工业转型发展专题培训班,组织全市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赴烟台、威海就转型发展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组织30多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2012年春季广交会,举办了我市首届企校合作人才供需洽谈会。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了2012第七届中国(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第18届鲁台经贸洽谈会、“2012台湾山东周”经贸活动等系列重点展会的参展参会工作。

  (五)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强对两化融合的指导。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两化深度融合的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启动两化融合实验园区试点工作。制定了《潍坊市两化融合试验园区评估标准》,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潍坊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园区的通知》,选择2-3个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产业结构,区内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较为突出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开展两化融合试点,促进园区转型发展。实施第三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制定了《潍坊市两化融合示范工程评价指标》,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批潍坊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在机械、纺织、化工、建材、造纸、食品等传统行业,树立10家两化融合成效显著,具有行业先进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的标杆企业;树立10家在企业内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关键业务综合集成应用成效明显,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企业;树立20个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两化融合项目。

  (六)加强调查研究,搞好指导和协调服务。深入调查研究。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调研活动,由委领导带队赴各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和现场调研的形式,对县市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转型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更全面的了解了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我们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淄博、东营、烟台、威海、青岛、苏州、无锡、南通、扬州等省内外先进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学习借鉴了先进经验,开拓了工作思路,形成了有一定价值的调研报告多篇,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研究制定工业转型升级意见。在考察学习、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形成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配套制定关于大企业发展、年度突出贡献企业奖励、企业降本增效、企业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意见,前期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其中《2012年度潍坊市工业转型升级目标责任考核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意见》已上报,并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召开了全市制造业配套协作本地化工作座谈会,就我市主导产业加强上下游协作,实现产业链式发展,提高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进行了部署和推动。邀请香港理工大学著名教授陶肖明女士来潍就科技创新与纺织产业发展作了专题讲座,指导我市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完善了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分析系统,将调度范围扩大到300户重点工业企业,其经济总量占到全市工业的60%以上。落实领导包靠制度。下发了《关于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的通知》,与重点企业和相关县市区开展联系对接,定期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进行现场指导。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围绕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项目推进。集中力量和资源,保重点在建项目建设,保新项目开工,保投产项目达产达效。对下半年能够竣工投产的歌尔声学光电产业园一期、北汽福田潍坊多功能汽车厂一期等450个项目,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制,倒排工期,集中力量抓投产达效,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对潍柴动力铸造三期、盛瑞传动10万台8挡自动变速器、歌尔声学LED背光模组等在建的774个项目,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建设进度,力争早开工、早投产。同时,积极谋划、推进海化盐化一体化、山东福田多功能汽车厂等大项目、新项目,以好的增量推动我市工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大企业的本地配套率,促进产业链条式发展、园区化集聚,积蓄发展后劲。做好明年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以“7+6”产业工程为主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我市发展重点,组织各县市区及企业,在做好明年市企业投资项目导向计划的基础上,在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链、新型业态等方面筛选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大、带动示范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列入省明年导向计划,力争在投资额、项目个数分别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以上。

  二是抓市场开拓。在上半年省产学研洽谈会、省信博会、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展览会等重点展会取得良好效果基础上,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七届中国太阳能利用大会、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引导企业制定灵活的营销策略,大力发展网上营销、零库存营销、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拓展市场空间。充分发挥展览交易中心、网上工展馆等作用,搭建信息发布、项目招商、产品交易等平台,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抓创新转型。争取年内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300项以上,新增省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以上,完成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20项以上。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创新,争取工业设计新产品投产率达到85%以上。加大产学研合作、招才引智、招院引所等工作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平台和人才支撑。

  四是抓节能降耗。抓住当前有利机遇,重点发展节能装备制造、节能产品制造等产业,新产品引领,园区化、链条化发展,努力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等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年内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数争取达到80家以上。重点实施好短流程铸造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进等“五大节能工程”,确保完成今年万元GDP能耗降低3.7%的刚性目标。

  五是抓改革管理。继续扎实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抓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企业减负专项活动等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分管县市区长、经信局长尤其是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多形式的学习、研讨、调研和考察活动,提升组织指导和驾驭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工业转型发展,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系列讲座、论坛,提升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水平。学习推广威海威高集团、烟台南山集团等企业经验,引导企业借脑借智发展,立足产品、产业高端加快裂变发展。高度重视本地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家培育长效机制,通过持续组织培训、学习考察等,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企业家队伍。

  六是抓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展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实施第三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培育并确立两化融合10家行业标杆企业、10家示范企业和20个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国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省工业转调1000个重点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市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开展好两化融合软课题研究,建设两化融合促进中心网站,搭建全市统一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及物流、贸易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七是抓运行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的作用,加强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调度监测协调。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研判预警系统,全面把握运行态势,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继续落实好市级领导包靠大企业责任制和经信委机关县级干部包县市区、开发区、重点项目机制,“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全力帮助企业破解制约发展的问题。加强调研调度,深入细致了解企业,特别是重点调度的300家企业在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高效益中遇到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组织专题考察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借鉴莱芜等市推进大企业发展的经验。同时,抓好大企业发展奖励办法的制定、工业总量过万亿表彰活动、大企业社会负担调研等工作。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