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密开展百家企业提升行动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2013-12-13 22:23:30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今年以来,潍坊高密经信局按照潍坊市委、市政府“四一三”总体部署,引导全市工业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招商与转调创会议精神,以开展“百家企业提升行动”为主线,突出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个重点,着力抓好增资扩产、招商引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全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10月份,全市6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354.3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营业务收入1373.5亿元,同比增长12.9%;利税总额114.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7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7.5%。预计全年可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620亿元,同比增长13.5%;主营业务收入1660亿元,同比增长12.5%;利税总额150亿元,其中利润总额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

  一、发挥职能作用更加突出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潍坊高密市把“立足服务职能,强化服务理念,树立务实作风,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作为工作重心。一是加大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力度。通过到企业现场调研、召开运行会等形式,分析投资、出口、消费、物价、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动态,建立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及时沟通信息,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提高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把握能力,减少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影响。二是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申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项目,力争把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及潍坊市的扶持笼子,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这些项目快速投产达效。今年为明冠科技、天达生物、中柏韩3家企业申报潍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豪迈、高锻2家企业申报潍坊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为邦泰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益丰机械、鸿源生物、沃得格伦3家企业申报“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为实德节能环保、思美尔服饰、富元肥业、永和金属4家企业申报“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为豪迈轮胎模具申报首台套,30万资金已经到位;为高锻申报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50万资金已经到位。到目前,共对15个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了鉴定验收工作。预计到年底可为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超过3000万元。三是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企业转型发展27条扶持政策,筛选30家运行质量好的企业与建设银行合作实施“助保金池”项目;与财政局、金融办一起落实好市政府设立的1000万的贷款贴息政策。

  二、传统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

  引导企业以提高装备水平、打造品牌产品为重点,改造提升纺织、机械、化工、制鞋、劳保等传统产业,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为切入点,加快产品设计以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提高产业水平和产品档次;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努力提高产品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创新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开展“百家企业提升行动”,参入活动的104家企业,完成技改投入15.6亿元,新上先进设备1544台(套),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4.7亿元,研发新产品721种。一批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脱颖而出。以提高装备水平、打造品牌产品为重点,加大技改投入,拉长产业链条,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纺织、机械、食品、制鞋、劳保等传统产业,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一些企业把引进先进设备作为提升突破口,优化装备水平,实施技术改造,推进节能降耗,实现转型升级。孚日集团围绕“以产业带动市场,以市场推动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快城北工业园区棉纺、家居、毛巾、国际家居博览城等项目建设,努力以优质增量促进转型提升,近年来购进先进设备16.47亿元,抵扣进项税额2.8亿元,占全市的40%以上。银鹰化纤加快特种浆产品的功能性研发及差别化纤维的市场化,加速推进主体产业转型升级。豪迈集团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向海工、油气、能源、钻采等高端、特种材料领域提供成套的工程工艺设计和制作一体化服务,实现从单部件向成品的转变。泰华食品的果蔬六万吨冷链物流项目部分投入使用,增加了保鲜蔬菜的储藏销售能力。星宇劳保公司将大部分利润用于引进先进设备,成为全国有名的劳保手套生产供应商。盛昊鞋业公司注重设备更新换代,保证了过硬产品质量,成为我国及古巴、印度等国家军靴、警靴重要定点生产企业。通过与高端技术的“嫁接”,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排头兵”。

  三、工业投资稳步增长

  潍坊高密市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采取多种形式,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积极落实改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搞好大项目建设。凡是企业需要协调办理的事情,我们都不遗余力的办好,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点对点、面对面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快建设、快完工、快达效。全市企业增资扩产热情普遍高涨,积极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加快扩张企业规模,实现做大做强。孚日集团在建设24万纱锭项目基础上,投资50亿元建设集团总部、毛巾五厂、国际家纺博览城等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望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新宇生物公司投资3亿元,新上年产12000吨亚氯酸钠及附加项目,努力建设亚洲最大的亚氯酸钠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金亿机械公司以优质资产与德国克拉斯公司合资建厂,扩大资源优势,提升产品档次。1—10月份,我市在建的工业投资项目220个,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技改投资项目206个,项目完成投资108.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90.2%,同比增长26.8%。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62个,总投资114.4亿元,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四、节能减排实现新突破

  引导现有生产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大力实施废热利用、水循环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重点抓好太阳能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大幅度削减COD排放量,以减轻全市环保压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纺织、轻工、建材、机械、铸造、化工等高能耗行业为重点,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做好督查验收工作,确保列入淘汰计划的落后产能按期拆除;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从原材料投入、节约能源和资源、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减少资源浪费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全市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29.23万吨标煤,列入国家万家节能低碳行动的5家企业综合能耗17.23万吨标煤,同比分别降低10.3%、28.9%。

  五、“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扎实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程。进一步完善试验点实施方案,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和分类指导原则,研究制定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组织生产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开展对接,推广应用成熟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提升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行业的普及应用。目前我市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测评指数为45.37%,高于潍坊平均水平。1—10月份,全市15家信息产业制造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为29.5亿元、28.2亿元、6.6亿元、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5.3%、31.5%、23.7%。豪迈集团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推进轮胎模具生命周期化信息管理,实现了数字化、精细化生产。新永辉化工、建滔化工等公司以信息化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实现24小时循环监测、实时超限报警,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潍坊市率先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开辟电商渠道,推进市场转移,预计今年网络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智慧城管、智慧警务、智慧民政等初具规模。豪迈集团、星合电子两家企业争取到省信息产业扶持资金130万元, 37家企业参与了“好品山东”网络营销平台及潍坊市网上工业展览馆网上平台的产品营销宣传。

  六、制造服务化效益初现

  一些企业遵循微笑曲线价值理论,将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提升差别化竞争优势。恒涛科技公司发挥国家A级锅炉配件生产制造、1级锅炉安装改造资质优势,推行个性化设计,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成为同行业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设备厂家。沃得格伦空调公司将空调生产拓展到上游的研发设计,延伸到下游的营销服务,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金亿机械长期坚持“以品牌促销售、以质量立企、以创新强企、以持续改进产品质量保持行业领先的工作方针”,打破“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经营理念,除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和展会推介产品外,还加大宣传力度,组织6个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广大农民面对面的开展了400多场产品现场演示会,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高度认可,产品订单爆满,市场供不应求,一度出现农民排队持币抢购的可喜场面。同时,主动与世界顶级农机产品制造商德国克拉斯公司展开合作,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农机生产技术,以此打造快速抢占国际市场的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合资公司已成立,各项品牌合作事宜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到年底,通过双方合作,现投放市场的4YZP-2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销售数量可突破10000台大关,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以上。

  七、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引导企业科学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搞好争创品牌产品、品牌产业的总体规划,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创牌梯队。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目标之一,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创“牌”和打“牌”力度,不断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催生出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龙头骨干企业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高档产品,不断加快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应,建立专业化市场,努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目前,全市企业已获得国家驰名商标7件、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7件、名牌44个。许多企业发挥品牌效应,放大比较优势,实现了做优产品、做强企业的目标。

  八、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

  把高新技术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集中各方力量,优化配置资源,依托高密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发展了信息家电、数字化装备、集成电路、光电子与太阳能光伏、特种车辆及配套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8大高新技术产业。以产业为支撑,打造出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9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均在22%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99%,比2012年底提高了0.95个百分点。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