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工业发展二十五年

发布日期:2014-11-27 16:30:30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日照工业发展二十五年

——人才队伍篇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建市25年,日照工业发展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新老企业家和近20万产业大军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谈到日照企业家,必然提起马成训——他是日照企业界的“名人”。

  他是最早把日照工业产品打进美、日市场的第一人,靠一把“泰山牌”八角锤,开创了日照企业出口创汇的先河,因此得名“马铁锤”。

  他把一个濒临倒闭、固定资产不足30万元的手工业作坊式小厂,逐步发展成如今拥有9家全资子公司、2家合资公司,资产总额12亿元,职工2600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作为原日照企业家协会的会长,马成训果然名不虚传。

  如今,仍担任集团名誉董事长的“老马”,还时刻深情惦记着日照工业,这是他倾注全部心血的事业和根基。

  像“老马”这样坚守日照工业阵地的本土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靠坚忍不拔的精神,以草根力量搏击市场经济,纷纷从平凡走向卓越,从本地走向全国乃至国际。

  执着钻研的林鹤峰,扎根日照45年,把洁晶集团发展成为集海藻化工、生物化工、药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本人被农业部誉为中国海藻行业的领军人物。

  大气稳重的姜卫东,把准市场定位,立足农机行业,拓展发展空间,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带领五征集团打造形成汽车、农用车、农业装备和现代农业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年富力强的王廷龙,敢想敢干,敢闯敢拼,靠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普通车间工人成长为企业带头人,把东升地毯带入国内同行业最优秀企业行列。

  气势磅礴的邵仲毅,从创办塑料制品厂入手,勇于担负兼并县化肥厂的重任,拉开莒县国企改革序幕,组建晨曦集团,大手笔规划,大投入建设,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发展。

  锐意创新的寇光智,率领团队独创的连续结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居世界领先水平。鲁信金禾公司成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柠檬酸分会理事长单位,负责柠檬酸产品的标准制定。

  巾帼不让须眉的安霞,秉承执着信念,坚守阵地,敢闯新路,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技术、品牌竞争力,倾心打造茧丝绸科工贸农一体化公司,将这一古老特色产业绽放科技文化之光。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日照这片工业热土必然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青睐,一批外来企业家也接踵而来。

  知名华商陈江和来了,他颠覆传统理念,坚持走林浆纸一体化道路,给日照带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两个市场”加速发展的成功经验。

  钢铁精英杜双华来了,他雷厉风行,高效运作,使日照钢铁从开工到正式投产仅用181天,创造了令人叹服的“日钢精神”和“日钢速度”。

  眷恋思乡的薛荣兴来了,他带来山东省制造业最大韩资项目,以威亚发动机为龙头,引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风声水起,一举改写了日照现代制造业版图。

  踌躇满志的叶成光来了,他独具慧眼,用战略思维深度剖析日照优势,以坚实的产业基础,科学的产业选址,领先的产业模式,让沥青产业唱响最炫民族风。

  如在,在日照这座年轻而活力四射的港城,新老企业家传承互补,本土和外来企业家相得益彰,“敬业、创新、诚信、守法、贡献”成为他们共同的写照。

  近年来,日照先后有4人被评为“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十佳管理者”,18人被评为“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优秀经营者”,34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企业家”。

  优秀企业家背后,是近20万的产业大军。

  他们当中不乏高精尖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也不乏结构日趋合理的高素质熟练工,更不乏普普通通的简单劳动者。

  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奋斗在各条战线,以辛勤的汗水和忘我的工作,共同夯实工业发展的基石。

  目前,日照已建立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包括200余位院士专家在内的人才信息库,涉及钢铁、海洋、生物、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多个专业领域;重点骨干企业大都引进院士、长江学者、泰山学者、博士生导师等高级人才。

  海通茧丝绸集团的许祚,五征集团的张念利,金马集团的赵昌德……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产业工人优秀代表不断涌现,他们开拓进取,屡创佳绩,让职业精神熠熠生辉。

  建市以来,市经信系统共有14人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17人获省富民兴鲁奖章,3个集体获省工人先锋号;84人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章,9人被评为金牌职工。

  中国梦,工业梦,我的梦——面对发展重任,肩负历史使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工人,都在持之以恒地追逐梦想,追逐未来,汇聚发展合力,共同谱写日照“工业强市”新篇章。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