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2015-11-16 09:34:50 信息来源:省经信委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转发了省经信委制定的《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我省计划到2020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较2014年实现倍增。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记者从省经信委获悉,2014年,全省统计内软件企业3093家,从业人员31万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088亿元,同比增长30.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产业规模是2010年的3.4倍,列全国第4位。5家企业入围2015年全国软件百强,海尔、浪潮、海信分别列百强第2、3、5位。
近年来,尽管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仍存有不足。
规模虽位列全国第4,但总量偏小,并且与排全国前列的江苏、广东等省相比,有差距拉大的趋势。
大企业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强。2014年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鲁企只有3家,缺少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兴信息服务企业。
按照《方案》,我省将加快构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计划到2020年,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00家,从业人员40万人,软件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较2014年实现倍增。届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企业产品协同创新能力得到同步提升,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能够承担更多的“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到2020年,新增软件著作权1300个,新增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50家。
另外,要做大做强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成长性好的龙头骨干企业。到2020年,超100亿元企业继续保持明显优势,超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以上。
《方案》还明确,要以服务智能制造为重点方向,围绕网络协同制造、工业云制造、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型生产制造模式,突破一批核心软件和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一批“互联网+制造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告诉记者,产业只有聚集发展,才能实现规模效应。为此,《方案》对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提出了优化思路,即建设高水平中国济南软件名城,培育七大产业集群,并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拓展;推动青岛软件产业做大做强,适时争创中国软件名城;推进烟台、济宁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兴聚集区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