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2015年来高密市纺织服装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5-03-26 18:09:30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今年以来,潍坊高密市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引导工业企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合作成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转型升级,抢抓主动权、全力保增长。

  一、行业总体情况

  纺织服装产业是高密市最大的支柱产业,已形成纺、织、染、缝纫加工、市场销售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主要生产棉纱、棉型坯布、化纤坯布、装饰布、床上用品、巾被、服装等。2015年1-2月份,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9.1亿元,实现利税10.7亿元,利润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2.3%、3.2%,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45.4%、41.3%和41.6%

  二、当前行业形势分析

  综合分析2014年四季度和2015年后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总体上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企业风险显现,企业效益下滑等依然是严峻的挑战,稳增长仍然是2015 年工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成本持续上升,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目前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形势较为严峻,包括生产要素成本持续提升,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棉花价格持续高于国际市场,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基本上不复存在。加之节能减排形式严峻,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步入由高速向中速增长换挡的新周期,开始了深度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新阶段 ,过去的数量型、扩张型发展等所积累的“同质化过剩”矛盾,正在加快企业的优胜劣汰。

  二是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国内市场看,高密纺织服装产品几乎全部外销,印染和服装等附加值较高的生产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在产品层次上,除孚日等极少数企业形成了产业规模,其他企业基本是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结构单一,大部分以坯布等形式销售到绍兴市场或被省内印染企业收购,利润微薄。从对三联纺织、锦绣纺织、嘉丰纺织等企业看,产品销售情况不乐观,企业库存积压较同期增加30%左右。另外,作为我市棉纺织企业产品的最大销售地,在柯桥的库存产品价值估计在10亿元以上,且有不断增加趋势,导致产品价格继续下滑,企业资金难以回笼。

  三是国际市场相对稳定。高密家纺终端产品直接出口比重较大,纱、坯布大部分通过贸易商间接出口。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外贸环境仍趋复杂。东南亚地区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较低,相比竞争力较强;欧美日市场虽逐步回暖,但偏重高端产品,对高密企业出口拉动不大。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市场需求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孚日集团1—2出口市场总体保持平稳,目前在手订单95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2月份欧洲市场在欧盟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消费预期有所改善,市场订单增长较快,预计可实现对欧洲出口12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6%以上;美国市场继续企稳,可实现出口4000万美元,略有增长;日本市场在目前日元稳定的情况下,可实现出口18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新兴市场除俄罗斯市场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出现下滑外,澳大利亚、中东以及南非等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思美尔公司通过发挥创新优势、走自主品牌之路,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两化融合步伐,积极寻求对外合作等方式,2015年企业总体经营良好,并随着棉花成本下降、人民币贬值、出口退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形势平稳看好。

  三、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用工成本水涨船高。用工成本方面,由于高密纺织企业用工量大,普遍存在用工缺口,为满足生产需求,大多通过增加工人工资的方式招工,同时为吸引、留住员工,部分企业在住房、教育、医疗、生活设施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二是出口订单紧张,压力较大。国际市场不景气。目前虽然主要发达经济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还需要很长时间,企业巩固和提高在发达市场的份额依然面临较大压力。近几年,东盟、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产品出口优势逐步增强,正在挤占我国产品在传统市场上的份额。

  三是棉花价格持续高于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略有下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如三级进口棉花价格价格保持在11000左右,但能争取到国家配额或以该价格间接购买到的很少,国内棉价在国家抛储的刺激下,保持在每吨12500左右。产品价格上,32支纯棉纱由年初的每吨21500降到现在的21300元,跌幅为1.0%;30支人棉纱由年初的每吨16800降到现在的16000,跌幅为4.7%;30支人棉布保持在每米3.7元左右。原材料价格相对平稳而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

  四是棉花政策严重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2014年,面对国内棉花的高库存压力,国家对棉花配额采取从紧调控,企业所得棉花进口配额数量大大减少。如孚日集团2014年申领棉花配额4.64万吨,只能满足公司用棉量的60%。根据目前国内的棉花情况,2015年国家明确全国只发放配额89万吨,大幅压缩了配额数量,不足的一大部分只能使用国内高价棉,造成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竞争力。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