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四个“坚持”打响工业环保治污攻坚战

发布日期:2015-08-06 14:30:24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近年来,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在促进临沂市经济发展大局的同时,也衍生了工业企业污染环境问题。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防控工业企业污染,临沂市经信委突出环保倒逼和政策引导,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断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同步优化、环境提升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主要思路如下: 

  一、坚持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录的工艺装备和产品,依法实施关停淘汰,退出市场。重点围绕铸造、化工、印染、制革等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以及高耗能、低效率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依法关停一批“五小企业”,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设备、工艺和产品。2014年,临沂市对列入国家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8户企业进行依法淘汰,淘汰企业涉及制革、印染两个行业,共淘汰制革落后产能19万标张、印染落后产能11250万米,淘汰落后生产线8条、落后生产设备299台。同时,对铜冶炼、铅冶炼、铝合金、铸造、造纸、化工、建材7个传统行业内的25户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落后设备(生产线)实施计划外淘汰,依法关停了18家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布局不合理的小企业。今年确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户,制革、印染行业各1家,分别淘汰落后产能10万标张、1958万米,计划于9月底前完成任务;并对7个传统行业内的35户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落后设备(生产线)实施计划外淘汰。 

  二、坚持环保政策倒逼关停。坚定借助环保风暴机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与全市工业发展定位不相符、环保手续不齐全的企业,不再补办环保、立项等手续,坚决关停,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增速在新的区间保持平衡、结构在环保倒逼中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有新突破。结合淘汰关停类产能集中整治、急需提升类类产能倒逼转型、重点支持类企业做大做强三项行动,加大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力度,实施一企一策,采取关、停、限、转、迁等方式,指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要素整合、管理提升等办法,以环保治理的阵痛换取板材、建陶、冶金等产业的彻底转型,帮助企业在加速转调中实现持续发展。确保到2016年底,工业约束控制类产能占比降到20%以下,重点支持类产能占比提高到30%以上,初步建立起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工业产业结构体系。 

  三、坚持污染企业退城进园。统筹产业、城市、生态等空间布局,结合区域功能划分,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推动中心城区五区59家污染企业“退城进园”,搬迁重组。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作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引导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一是重组关停焦化企业。积极推进北方焦化、东兴焦化、费县高利峰焦化等3家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重组,中心城区内的2家焦化企业彻底关停。二是制定不锈钢产业规划。在现有冶金产业的基础上,制定不锈钢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中心城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结合不锈钢产业链打造,实现钢铁产能的重新布局,指导县区完成市里确定的“退城进园”年度目标任务。三是重点建设化工园区。集中布局建设临港化工产业园和郯城、临沭两个化工专业园。临港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承接全市化工企业搬迁转移;郯城鲁南化工专业园重点依托现有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适度发展精细化工;临沭化工专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型肥料及配套化工产业。 

  四、坚持技改推动节能环保。临沂市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全市对57家企业实施关停、412家企业进行整顿,责令整顿企业加快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加大节能环保设备购置、工艺流程优化、节能减排整治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全市上半年完成节能环保技改投入56.5亿元,占全市技改投资总量的13%。结合大气污染攻坚防治,组织实施了机器换人“减员增效”、节能减排“减能减污增效”等“七个增效”工程,加大示范引导力度,通过临工制造技术智能化提升、朝露新材料年产11万吨无醛胶及年产6万方无醛板材、华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汽油机半自动化生产、华能临沂发电湿法脱硫脱硝改造、金沂蒙余压余热综合利用热电联产、金正阳管业窑炉综合节能技术改造等一批示范项目,带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降耗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内涵,实现增长与减排的双重效益。 

  五、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致力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以“双百”企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条上项目,以产业链带动企业技术研发大投入,加快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实施产学研联合创新,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对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争取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10家以上,300个项目列入省计划技术创新项目;每个企业至少和1家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二是致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计划,培育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业态,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力争传统产业企业信息网络应用率达到8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30%,打造临沂制造业升级版。三是致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以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装饰材料等行业为重点,发挥业务渠道和品牌优势,加强集成创新与总体管控运筹,鼓励企业对项目的勘察、咨询设计、设备采购制造、施工安装、运营维护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并对承包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总集成、总承包企业。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