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策扶持力 突出创新驱动力 优化产业集聚力 工业转型升级的惠民样本

发布日期:2016-10-19 09:44:38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近一个时期,惠民县工业企业动作连连:龙马重科产品实现成功转型,年产1500套2.0MW以上风电直驱式电机定转子项目和年产10万吨大型高端铸件机加工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73亿元的广东明阳集团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成功落户;汇宏新材料投资近100亿元的铝精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中惠生物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该县首家上市挂牌企业,企业发展随之迈上一个崭新台阶;康和药包产能持续提升,中硼硅进口管制瓶生产线达到35条,安瓿生产线达到8条,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惠民县以“大项目——产业链——企业集群——产业基地”为主攻方向,深化供给侧改革力度,在稳步提升化纤绳网、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打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3大新兴产业,找到了一条强化政策扶持、突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集聚“三力”齐发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截至目前,新兴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比重已超过50%,较“十一五”末增加了27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 

  

  强化政策扶持 

  增强转型升级“支撑力” 

  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要有优质的“土壤”和“种子”,更需要“阳光雨露”的呵护。近年来,惠民县委、县政府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工业转调、产业升级的意见,这些意见的出台释放出政策扶持的叠加效应,并切实传导到转型升级的各个层面。涉及的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研发创新、土地供给、品牌培育、奖励激励、优质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扶持措施,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如同“甘霖”。 

  尤其是今年年初,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惠民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吹响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冲锋号”。《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惠民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标”即科学调整重点产业层次,进一步突出优势重点产业,通过实施“3327”工程(即: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化纤绳网、农副产品深加工3大传统产业,培植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3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2大生产性服务业,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亿元以上),努力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兴产业膨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跟进、工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工业格局。《意见》还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10大保障措施为工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并细化分解相关重点工作,责成各牵头部门对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负总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推进全县转型升级的工作合力。 

  

  突出创新驱动 

  激活转型升级“原动力” 

  “科技创新让我们公司在市场方面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荣获“滨州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的中惠生物科技董事长赵吉兴高兴地说。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该公司先后与江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技术合作,并成立山东省微生物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其红曲系列产品中试研究等省级科技进步成果6项,其中2项为国际先进、2项为国内领先。公司还参与起草国家标准4项,并成为国内第一家液体发酵生产功能性红曲的厂家。 

  中惠生物科技公司只是该县众多企业追求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民县切实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技改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鼓励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技改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平台和技术中心,全面提升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和研发水平;加快“两化融合”步伐,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截至目前,全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达到3家;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拥有中国名牌1个、山东省名牌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0个。全县开展产学研企业达到113家,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达到240余家,企业的内生动力得到显著增强。 

  

  优化空间布局 

  提升转型升级“承载力”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是整合资源要素、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事关区域竞争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惠民县按照“突出重点,优化资源,彰显特色,竞相发展”的原则,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承载能力,围绕全县“一城两区、一带一轴、两翼展开”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推动特色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以布局优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开发区、高效区、李庄姜楼民营经济园区城市基础功能和产业服务功能建设,实现以产兴园,园企共荣。 

  该县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跻身全市省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目标,依托“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平台,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一区多园”模式基本形成,龙马重科、力丰集团等装备制造企业率先完成产品转型,以高端风电铸件、汽车零部件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康和药包、中惠生物科技、蔚蓝生物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产能逐步提升;中惠生物科技新三板挂牌带动效应日趋明显,近20余家企业正紧锣密鼓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加快新三板挂牌步伐。 

  该县高效经济区按照“打造工业发展先行区,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东乃至全国重点的铝精深加工基地,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铝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园区。目前,落户铝精深加工产业相关项目10个,铝精深加工产业规模效应凸显。 

  李庄姜楼民营经济园区,依托惠民绳网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中国塑料绳网之都”、“中国绳网名城”的品牌效应,引进中国(李庄)物流大市场项目、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打造集物流、研发、检测、金融、电子商务和展销等一体化的综合性绳网产业服务平台。真正形成汇集企业几百家,上下游产品相关联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惠民县化纤绳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姜楼镇、李庄镇已建成2个省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占地面积800余亩,入驻企业达100余家,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