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2016-04-27 16:53:05
走进经济开发区,白浪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潍坊总部基地、文化高端教育基地……一个个闪亮的品牌,成为铭刻在经济区产城融合发展路上的不朽印记。当前,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和攻坚期的经济开发区,正紧紧围绕建设“高新型、外向型、总部型、生态型”开发区,坚定不移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着力形成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突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经济区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努力使产业和空间高效匹配,以城市促进产业升级、以产业带动城市转型。目前,经济区已对园区原有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梳理、完善和优化,同步推进产业规划、空间功能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专项规划,做到了“多规合一”。形成宜居宜业的空间格局,经济区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生态保护区,对全区83个村进行整合,重点推进张氏片区、双杨片区、北城片区三大片区和14个社区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围绕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经济区重点规划打造项目基地。以总投资100亿元的潍坊总部基地、总投资15亿元的万创总部基地为依托,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分支机构入驻,形成集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企业孵化、品牌运营等于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区,目前已落户总部项目11个,总投资216亿元,签约入驻总部企业达到80家。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已落户企业23家。电子信息基地落户企业18家。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产城融合发展,综合承载能力是基础。截至2015年底,经济区公交线路覆盖建成区并向周边乡村延伸,实现了道路网络化、设施全覆盖。今年,经济区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功能配套,一批省市重点工程陆续展开。目前,北环路延伸工程顺利完工,济青高铁、潍日高速、济青高速拓宽工程正在建设,潍坊城海轻轨、新机场迁建等工程即将动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经济区今年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教育强基、医卫利民、就业促进、职工素质提升等民生保障工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经济区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抓手,深入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实行生态环境一票否决制和项目筛选制,设置工业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近三年先后拒绝总投资30多亿元的26个项目落户,关停并转企业5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