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1-26 15:57:54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天生具有市场“基因”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血脉相连。多年来,在服务民营企业的过程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当前一些民营企业遇到困难,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
问:成立31年以来,招商银行一直紧跟市场变化。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招商银行有哪些心得和收获?
田惠宇:招商银行是第一家由企业法人出资创立的商业银行,无论是从基因还是从资源禀赋来讲,招商银行与民营企业天然比较亲近,一直把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与民营企业共同成长。
首先,从战略层面,招商银行一直重视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2004年,招商银行第一次战略转型,就明确提出把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2008年,招商银行成立了全国首家小企业专营机构。2012年,招商银行“二次转型”中,进一步把“两小”业务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实际上,中小微企业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2014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提出“轻型银行”和“一体两翼”的战略方向和定位,深入推进“二次转型”,以交易银行和投贷联动等更多元化的方式,推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升级。
其次,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招商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专业、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比如,成立之初,招商银行就为客户上门服务,提供渔民信贷。1994年,招商银行为华为量身定制了国内第一笔买方信贷业务。2010年,招商银行针对创新型科技企业推出了“千鹰展翼”服务体系,创新投贷联动服务模式,解决了轻资产、高成长性企业的资金问题,不仅为企业提供债权融资,同时也满足了企业的股权融资需求,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再次,在组织架构方面。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是总分支三级经营体系,对所有客户都提供同质化的服务,难以形成专业化服务体系。我一直认为,要服务好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金融需求多的民营企业,靠银行传统的总分支组织架构,很难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创新的需求。招商银行改进民营企业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组织架构不断改革、优化的过程。
2014年以来,招商银行加大总行直接经营力度,搭建了扁平化的服务体系,在总分行成立战略客户经营团队,直接牵头经营核心战略客户,形成集约化服务体系。战略客户不看大小,也不论出身,主要是与招行体量匹配、价值契合、可长期携手共进的优质客户。截至目前,总行级战略客户中,民营企业占比达40%,且逐年上升。各分行也建立了战略客户服务体系,牵头经营了2672户民营企业战略客户。
今年以来,招商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已占对公贷款的42.7%,民营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全行贷款增速和公司贷款增速。同时普惠金融贷款增速达到13%,远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问:如何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以破解“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
田惠宇:现在银行有部分一线员工服务民营企业时,存在“三个不”现象: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
一是不敢做。此前一段时间,银行在做“两小”业务时形成了一些不良贷款。为了加强管理,银行严肃问责、扣发奖金,导致现在一部分一线员工仍然对服务民营企业有顾虑。二是不愿做。按照过去的绩效考核,服务重资产的企业、现金流好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模型都很清晰,风险也比较好控制。同样的贷款流程走下来,最后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回报不高,反映到个人绩效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三是不会做。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银行经营环境也相应发生变化,对银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不会做”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整体服务能力还没达到新阶段的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着力解决“三个不”特别是“不会做”,也就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其核心是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所在。
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了这家银行服务半径和服务价格。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一方面要服务好实体经济,一方面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实现商业的可持续。风险管理能力越强,服务的客户就越多,贷款增速更快,贷款规模更大。另外,风险管理能力越高,贷款不良率就会下来,依靠收益覆盖风险的定价就会随之下行。所以,要从长期可持续角度来打造风险管理能力。
问:目前招商银行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田惠宇:招商银行重点是在两方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我们把打造金融科技银行作为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是提升行业研究能力,特别是对细分行业、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研究能力。
金融科技可以在客户营销、客户服务、产品创新等各个领域进行运用。具体到服务民营企业,首先是能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银行逐步摆脱传统风险管理依靠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三张表”的模式,让银行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风险判断更加合理、精细,使贷款、服务流程更加简洁、有效,从而提升客户的服务效率,降低银行运营成本,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创造更大空间。又如,可以用大数据进行风险预警,当预警的精准度达到一定分值时,就可以用作评级,改变传统的风险判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