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1-21 09:29:17 信息来源: 大众网
11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意见》提出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全过程、分类改造提升现有工业企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扎实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等八个方面19条举措,力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评价发展质量要看经济和环境“双指标”
去年以来,我省部署“八大发展战略”,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转型升级迈出更大步伐。“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既是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最大制约,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投资方向。”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安德分析。
坚持新旧动能转换与生态环保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意见》明确我省将用经济和环境“双指标”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质量。“我省将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张中英介绍,要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同时,为化解重大项目落地难题,我省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下大力气解决能耗、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研究出台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计划收储1000万吨能耗指标、500万吨煤炭消费替代指标,用于重点保障事关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项目建设需求。
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我省将实施非化石能源倍增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发电装机达到3338万千瓦左右,有效降低火力发电比重。从严控制新上高耗煤项目,确需新建的耗煤项目,必须落实产能置换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能耗消费增量控制在4070万吨标准煤和煤炭消费总量压减10%的任务目标。
对现有工业企业开展“亩产效益”评价
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在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工业这场“重头戏”如何唱好?
《意见》提出对现有工业企业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在今年18个县(市、区、开发区)试点的基础上,2020年全省推开,将单位能耗产出效益、单位污染物产出效益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说,对“亩产效益”低的项目和企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要素保障和供应价格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为“亩产效益”高的优质项目腾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另外,推进钢铁、地炼等高耗能行业减量优化调整,对氧化铝、自备电厂、小火电等为高耗能产业配套服务的项目,在满足产业链发展匹配要求的基础上,不再布局新项目,并尽快将产能规模和布局调整到合理范围。实施“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新建项目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和节能减排指标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产能置换的新项目投产前,被整合替代的老项目必须同时关停。
根据《意见》,我省还将对各市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支柱产业的小企业集群,强化标准、监管、引导,建园区、搭平台,通过市场资本纽带,促进股份合作、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改造提升、培育壮大,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并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既解决污染问题,又促进转型升级。
以生态环保倒逼引领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进一步把生态环境约束转化为倒逼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王安德说。
通过环保标准倒逼引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意见》提出,20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钢铁行业生产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搬迁新上项目一律按照超低排放要求建设;通过加大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项目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市场加大投资,2020年实现处置能力与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和数量基本匹配;通过综合整治各类扬尘,倒逼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全链条、全作业面、标准化管控施工、矿山、道路、堆场、码头等各类扬尘污染……
在精准监管方面,我省将按照环境信用进行差异化监管,依据环保绩效精准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对国家和省重大基础性建设项目,落实施工扬尘治理措施后,不再纳入应急减排名单,尽可能减少对工期的影响。
“严禁为应付督察采取紧急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措施,坚决纠治‘一刀切’现象。”王安德说,我省将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执法暨企业帮扶行动,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帮助企业找问题、寻出路、促转产、抓整改。对尚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事求是给予整改时间,到期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依法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