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结构更优 高质量发展“筋骨”更壮

发布日期:2019-12-26 11:35:21 信息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经济结构与全国相似度高,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为新形势下优化经济结构率先探出一条路子来。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山东省“三二一”产业结构态势愈发稳固,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今年前11个月,“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44.4%,高耗能行业投资降幅22.1%,能效等级1、2级商品零售额增长9.3%。从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多个维度看,山东经济结构重的特征正在加快改善。

新兴产业加速“长” 传统产业加速“强”

走进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你会发现,这里的医生做手术时有“透视眼”——借助一副MR(混合现实)眼镜,手术部位与3D全息影像模型精准叠加,患者身体宛如透明,一台用时40分钟的脊椎关节手术,借此能缩短到20分钟,创口也更小。

今年5月,国内第一条、世界第三条MR智能眼镜显示芯片和镜片量产线在即墨落成。包括该项目在内,即墨今年新签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领域的9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值得关注的是,这样一批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已成功应用、反哺于医疗、教育、工业等各个领域,有力助推即墨这一青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向“智造”转型。

新兴产业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指向,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省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山东新动能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39%增长到2018年的48%,“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20.7%增长到2018年的25%。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行程过半,山东交出这样一份答卷:今年1-11月,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4.9%、6.6%和4.7%,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5.9和4.0个百分点。

“变化值得肯定,更值得肯定的是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所长刘德军表示,近两年,山东守住传统优势产业这一基本盘和立身之本,或从中裂变,或着眼于赋能、服务来培植新兴产业,“既不墨守成规,也不盲目冒险,这种扎实的产业结构调整远比短期数据重要。”

在此过程中,许多传统产业里的企业通过整合、嫁接、改造、转型,“点铁成金”“梅开二度”;许多行业、产业出现“集群式”变革,焕发勃勃生机。比如化工产业,万华化学100万吨/年乙烯、威联化学200万吨/年对二甲苯等一批百亿元级重大项目正加紧推进,投资千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有望年内开工。

“要继续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实、做深。”刘德军提到,相比前两年,一些地方在新兴产业招引上已呈现出目标更精准的好势头,下一步,建议集中力量、达成共识,基于各地主体功能定位重点培育几个新兴产业集群,确保有限资源用到“重中之重”上。

服务业成“稳定器” 企业转出“新天地”

10月底举办的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来自烟台的油气装备商杰瑞与挪威企业联盟签约了一个新项目,借助这个项目,中国与挪威间将建立起一个工业设计的共享通道。实际上,杰瑞早已不是单纯的设备制造商,作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近几年,其生产性服务商的名头愈发响亮,在工业设计方面积累起的资源、人才优势,借由共享平台正源源不断地惠及省内外诸多中小企业。

工业设计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代表性领域,而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并加速融合的关键。今年前三季度,山东三次产业结构为5.8:43.4:50.8,服务业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7.0%,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不仅“稳定器”作用愈加明显,在生产性服务业这样的新兴服务业领域,也呈现出专业性更强、创新更加活跃、产业融合度更高的特征。省新旧动能办副主任陈清华指出,山东服务业加快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日益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抓住信息化这个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点,一些企业将转型升级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销售额预计增加10%,在外贸市场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现逆势突围。”临工集团进出口公司副总石冬讲,企业从研发国内首台5G远程遥控挖掘机,到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整个施工环节订制全链条方案,高附加值产品销售额不断增加,营业利润由此可增加20%左右。借此,临工实现了从卖设备到卖方案的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山东省已先后确定青岛(姜山)基金小镇、枣庄互联网小镇等32个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培育单位,推进县及县以下服务业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启动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建设,总投资557亿元的83个建设项目被纳入服务业重大项目库……1-10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9.6%、20.2%和19.8%,三大行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6%,比前三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

国企改革新进展聚力主业上台阶

今年11月8日,水发集团迎来十周年生日,以“整合优化”为关键词,它的下一个十年也已稳步开启。“2019年是水发集团产业整合元年。”董事长王振钦透露,水利、农业、环保三大主业产业平台初步建立,资产规模分别超过400亿元、150亿元和300亿元,在这些关系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但又存在瓶颈制约的领域扎实推进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国企改革是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山东,资产总量超过9万亿元的国有经济是主力军、压舱石。今年1-11月,104户“十强”产业领域省属企业营业收入3693亿元,同比增长22.75%;利润总额337亿元,同比增长22.22%,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4.39%、36.9%——这是靠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地区重大战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的。但最多时,国民经济20个行业门类省属企业就涉及了18个。就在今年,由省国资委主导,28户省属企业的主业进行了重新确认,非主业三年内清理退出,山东国有经济一直存在的布局结构不够合理、主业优势不够明显的问题正得到有效扭转。

“国有企业省内不断集中、省外不断拓展,国有资产呈现出逐步向大企业、向主业、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结构特征。”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表示。符合八大发展战略但比较散落的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整合,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省属医养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内部融合有序推进;同时,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扩大业务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像水发集团,今年天然气业务已从单纯的天然气利用,拓展至燃气电厂、LNG接收站领域,借此,山东的新能源产业有望向前迈进一大步。

这一过程中,山东一些在竞争性行业优势并不明显的国有企业,进一步认清自身位置,以员工持股、改制等方式转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借助与民营企业的技术、市场等融合,实现活力、影响力、控制力的提升。最新数据显示,不仅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混改面超过六成,一级集团层面的混改也已开启。

省国资委主任张斌介绍,山东省正在研究制定混改后评价制度,进一步精细化改革目标,指导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落实企业市场化主体地位。可以期待,这将为国有经济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布局、抓大放小创造更多空间,提供更多助力。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