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 2019-06-04 09:23:33
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旅游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情况
(一)完善政策支撑,营造良好环境。组织召开了“山东省工业文化发展研讨会”,邀请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部分高校和企业界相关专家、学者参会,共同就如何发展山东省工业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同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山东省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二)全面调查统计,夯实工作基础。据调查,全省217处工业遗产,按照时空分布可划分为三类:一是京杭运河沿线工业遗产。自建国初期以来,依托运河沿线丰富的资源优势,建立了一大批各具地方特色的工业企业,目前拥有德州神龙地毯、聊城东阿阿胶和景阳冈酒、枣庄薛城能源和中兴煤矿等一批工业遗产。二是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产。胶东半岛自19世纪末起先后开埠,胶济铁路沿线近代工业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张裕酿酒公司、青岛啤酒、坊子煤矿、淄博煤矿等一批工业遗产为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三是“小三线”工业遗产。三线建设时期遗存下来的大量工业遗产是我国工业遗产中具有相当分量的一部分,我省鲁中南地区作为全省“小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建立了以山东光明机器厂为代表的一批军工企业,自80年代起逐步闲置,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山东人民印刷厂(709厂)等一批工业遗产已开发建设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三)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利用。一是加快建设工业博物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老旧厂房、设备等依法建设工业文化遗存、工业文化公园、工业博物馆等。张裕公司依托原厂址建立了葡萄酒博物馆;神龙毯业建设了地毯艺术博物馆,对公司和地毯行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展示。依托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建设山东化工博物馆。二是鼓励企业适度开发利用。东阿阿胶投资5亿元,利用老厂区建设了集旅游娱乐、养生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聚集区,让消费者全方位体验东阿阿胶的历史传承和膳食养生。枣庄薛城能源对老厂区启动了孵化器2.0科技创新产业公园项目,尽最大可能保留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反映焦化厂历史风貌和时代特色的工业建筑物。三是积极开展工业遗产认定工作。2017年我省被工信部列为工业遗产保护试点省,张裕葡萄酒公司被认定为全国11个工业遗产示范工程。2018年,工信部全面部署第二批工业遗产申报认定工作,我省济南第二机床厂、青岛啤酒厂、青岛国棉五厂3家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四)共同编制工业旅游发展规划,推进工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配合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文物局等单位,依托省内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进一步摸清全省具备市场开发价值的的潜在工业旅游资源,共同研究编制了《山东省工业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规划的编制,为新型工业化时代实现“旅游+工业”战略融合提供方向指引,有助于构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工业旅游体系;有助于将工业旅游培育成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工程,为工业转型提供了新动能;有助于山东获得相对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差异优势,建设成为全国和国际知名的工业旅游目的地;有助于将山东旅游业打造为充满活力、引导未来发展的支柱行业,发挥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和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持久推动作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
二、关于建议的落实及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山东省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意见》各项任务,结合您的建议,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以胶济铁路博物馆、济南铁路大厂厂史馆等现有工业遗产为阵地,举办吸引公众参与的展览和活动,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宣传渠道,形象的展示我省工业发展历程和工业遗产相关内容,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度,引导公众参与到工业遗产保护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政策支撑,创新保护开发模式。一是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引导各类行业组织参与工业文化建设,支持成立相关行业组织。培育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工业文化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一批工业文化领域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工信、文化、文物、旅游等政策资源和公共资源,发挥地方政府和工业遗产所有者、使用者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按照等级确定工业遗产保护方式,完善工业遗产保护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入驻工业遗产保护领域,以遗址遗产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各项资源,激发工业遗产新活力。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政策的协同配套,建构充足的人力、财力保障机制。支持工业文化建设项目享受《山东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通过文化产业领域资金,采用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三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鼓励各类机构在工业设计、工业遗产、质量品牌等方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协会学会等各方面资源,采取举办工业文化大讲堂等方式,定期进行工业设计、文化建设、品牌发展、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三)做大品牌效应,传播工业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大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工业旅游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百年品牌建设,实施差别化发展,深入落实《山东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以品牌历史、知名度和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诚信经营为标准,分梯队,筛选出重点企业,列入山东百年品牌企业重点培育对象。二是将百年品牌建设与创“好品山东”品牌相融合,不断擦亮青岛啤酒、海尔、海信、张裕、东阿阿胶、宏济堂等工业旅游品牌,充分发挥青啤博物馆、海尔集团、东阿阿胶景区等国家级工业旅游创新单位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更多百年品牌企业发展工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