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 2020-11-04 10:00:00 信息来源:山东省政府网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魏长民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副省长孙继业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袭燕女士,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中会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忠军先生,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王学松先生介绍我省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孙继业副省长介绍有关情况。

孙继业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丰收的金秋时节,我和省卫生健康委、省水利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及省地方病研究所的负责同志,共同召开这次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我省地方病防治历史上取得的重要成果。经过全省上下长期以来的共同努力,目前,我省已经全面实现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目标,圆满完成了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任务。在全面完成省级评估的基础上,9月份,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成的国家评估组,对我省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进行了终期评估,评估组认为,山东省97个碘缺乏病区县、1个大骨节病病区县、19个克山病病区县全部达到消除标准,111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全部达到控制标准。这标志着,我省在全国第一个通过了国家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终期评估,比国家要求提前半年完成了攻坚行动目标,这在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下面,我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什么是地方病,什么是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

提起地方病,大家对这个医学名词可能还不十分熟悉,但一说到“大脖子病”“大骨节病”、牙齿发黄的氟斑牙等,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直观的印象。这些疾病,其实都是地方病。从概念上讲,地方病也称环境病,是指局限在某些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的疾病。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造成群众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历史上,我省是全国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16市136个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省的地方病病种主要有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饮水型氟中毒等,其中,碘缺乏病会造成大脖子病、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的克汀病;大骨节病会造成骨骼损伤,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克山病会对心肌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心脏功能衰竭;饮水型氟中毒,会造成发黄的氟斑牙,还有氟骨症等,损害群众身体健康。新中国成立以后,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始终把地方病防治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地方病问题。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大力防治,最大程度减轻了地方病的危害,彻底扭转了地方病的严重流行趋势。但由于地方病致病因素的特殊性,直到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之前,全省仍有29个地方病病区县(市、区)没有达到地方病控制或消除标准,仍然存在地方病危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治地方病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地方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地方病防治需要专项安排,采取有效举措解决”。2018年8月,孙春兰副总理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召集国家有关部委和山东等12个地方病防治重点省分管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了全国地方病专项防治工作推进会,对实施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作出安排部署,提出了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地方病控制和消除的目标任务,并强调:“山东等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要争取早日完成任务。”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坚决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地方病防治工作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1月,省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签订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目标责任书》。2019年5月,我们在潍坊市组织召开了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力推进这项工作落地落实。同时,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由省卫健委和各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6月底,较国家要求提前半年实现攻坚行动的目标。

二、我省开展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概括来说,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预防当头。从病因上讲,大部分地方病是人体摄入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量或者缺乏导致的。比如,氟中毒是因为长时间饮用氟含量过高的饮用水,而“大脖子病”是因为饮食中缺乏碘。要消除这两种地方病就要让群众饮用达标水,食用加碘盐。为此,全省开展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由省水利厅等部门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妥善解决饮水型氟超标的问题。两年来,全省累计投资超过150亿元,铺设主管网2万多公里、村级管网11万多公里,40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的饮水提升改造工作、1617个饮水型氟超标村的改水工作全部完成,1533个村完成了水源置换,84个村安装了除氟设施,让111万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高氟水,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健康水。二是全力保证全省食盐安全。把确保食盐质量作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关键,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工作。由省卫生健康委制定了监测方案,对所有的病区县(市、区)进行了监测全覆盖,并绘制了碘缺乏地区、高碘地区的地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全省125家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进行了诚信经营培训并签订承诺书,省市场监管局严格加碘食用盐的生产许可,对全省11家加碘食用盐生产企业进行了全覆盖的现场检查,保证了食盐质量。

二是治疗兜底。由省卫生健康委牵头,部署开展了地方病现症病人的个案调查工作,确保摸清全省地方病现症病人底数,建立病人台账。经过摸排,全省共有符合救助条件的地方病现症病人1376名,已全部进行建档立卡。同时,确定了省、市、县三级定点医院,成立了省级专家组,对所有地方病现症病人进行规范、精准救治,并认真做好随访管理工作。民政、残联等部门也分别对符合条件的地方病病人进行了帮扶救助、发放了残疾证。

三是同步脱贫。在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中,我们一直强调地方病防治攻坚要与脱贫攻坚同步开展、同步完成。省扶贫开发办指导19个克山病病区县(市、区)立足当地实际,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2016-2020年累计投资11.99亿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18个,带动40.3万人次贫困人口增收,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四是全面宣教。为避免地方病反弹,做了大量的群众健康教育工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走到群众中,广泛开展防治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盐场、进医院”活动;地方病病区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入户走访,面对面向地方病患者和广大群众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全力提升病区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攻坚行动实施以来,全省共开发了科普材料185套,打造了新媒体平台100个,健康教育覆盖人群达到5997万人次。

可以说,在我们省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的过程中,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将基本控制和尽快消除地方病,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事项来抓,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围绕共同的目标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密切协作、履职尽责,扎实推动了全省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开展。今年6月份,经省政府同意,省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省级评估,结果显示已经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这次国家评估组的评估反馈,标志着我省正式完成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从源头上和根本上控制了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地方病防治下步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虽然我省已经达到了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标准,但这绝不意味着地方病防治工作可以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大家知道,受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卫生服务基础以及群众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行为习惯和防病意识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地方病的致病因素难以根除,具有反复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可以说,我们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但地方病防治工作远未结束,我们会毫不放松地继续抓好地方病防治工作。今年,我省高规格成立了省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刘家义书记担任组长,李干杰省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相关省领导担任副组长,我兼任办公室主任,将包括地方病在内的各类重大疾病纳入工作范围。下步的地方病防治工作,主要将继续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巩固提高。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将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精心规划好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的“路线图”。依托省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持续保障好地方病防治经费投入,保持地方病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稳定,推动地方病防治工作向规范化、精准化发展,坚决防止出现病情反弹。

二是继续加强部门联动,突出联防联控。联防联控是我们控制和消除重大疾病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地方病防治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全省开展对病情的持续监测,纵向上,卫生健康、水利、工信等部门在系统内定期开展数据的收集、分析;横向上,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在预防上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持续保持地方病的控制和消除状态。

三是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突出群众参与。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教育是做好预防任务的关键。这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是向社会公布、宣传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结果,促进人民群众了解地方病、主动预防地方病的具体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系统总结地方病防治经验,深入挖掘典型案例,通过制作白皮书、数字化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引导重点人群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行为习惯上防止地方病发生,保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关注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加大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和我们一起帮助广大群众进一步提高健康素养,共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魏长民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刚才,孙省长提到,山东省比国家要求提前半年完成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任务目标,在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攻坚行动终期评估,首先表示祝贺。但是,既然是攻坚行动,说明这个工作任务艰巨,请问当时山东省提出提前这么长时间完成任务的底气从何而来?又是怎么实现的?

袭燕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们之所以提出并实现提前半年完成攻坚行动任务,首先,得益于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得益于强力的保障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孙继业省长带队参加了全国地方病防治推进会议,会后专门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地方病防治工作。省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订责任书,许下了按期完成任务的庄严承诺。第二,得益于完备的防治体系。我省是全国少数具有省级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的省份,16市、136个县(市、区)都建立了相应科室、配备了防治专业人员,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地方病防治网络。各级防治机构不断提升防治能力,全省所有病区县(市、区)全部具备相关地方病检诊能力。第三,得益于坚实的工作基础。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碘盐供应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和改水降氟试点工作,国家多次在我省召开现场会,推广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经验。几十年来,我省持续全面推广这些有效措施,并不断改进提高,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都分别实现了国家消除和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概括来说,我省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基础扎实,队伍健全,体系完整,保障得力。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对实施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充满信心和决心,也有底气能够提前半年完成攻坚行动目标。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重点突出四项举措:一是突出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各级政府是地方病防治责任主体。省市县三级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各地相继将地方病攻坚行动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完善地方病防治领导组织机构,确保攻坚行动落地实、推进快、出实效。省卫生健康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攻坚克难,对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作周期,实行挂图作战、挂牌推进,强力推进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各项任务落实。二是突出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攻坚行动需要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省卫生健康委积极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分项目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和会商制度,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水利、工业和信息化、扶贫、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部门的优势,出政策、建台账、定责任、抓指导、推落实,根据不同地区的防治工作重点,协同推动,狠抓落实。三是突出抓好地方病防治攻坚“六大行动”。省卫生健康委坚持统筹规划,从病情监测、病人救治、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等方面发起攻坚行动,务求落地见效。抓好“重点防控措施强化行动”,摸清重点地方病病区病情和底数,及时将相关数据通报有关部门,推动改水降氟降碘、食盐供应策略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抓好“现症病人救治救助行动”,将大骨节病、克山病、氟骨症、克汀病等确诊病人进行签约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开展精准救治,实现病人救治全覆盖;抓好“监测评价全覆盖行动”,制定了各病种的监测方案,开展信息化管理,实现了重点地方病的监测全覆盖;抓好“群众防病意识提高行动”,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入户走访,线上线下全面开动,病区群众防护意识显著提升;抓好“综合防治能力提升行动”,新购置仪器设备175台(套),开展人员培训3250人次,全面提高防治水平;抓好“科技防病水平提高行动”,科研立项8项,承担3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1项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地方病防治基础更加牢固。四是突出分层分批逐级评价。省卫生健康委立足早筹划、早部署,及时下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的评价办法,组织对地方病攻坚行动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4月份完成县级自评、市级复核,5月份完成了省级技术评估,6月份进行了省级终期评估。在评价过程中,建立省级专家组定期督导、蹲点督办机制,对各级评估评价数据、程序、内容进行全流程监督、质控,确保程序规范、数据准确、台账明晰、归档完善,切实把评价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让全省重点地方病消除和控制成果经得起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第一个完成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的任务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干杰省长的批示精神,按照刚才孙省长的要求,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科学谋划好我省的地方病防治“十四五”规划,实现新的历史时期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全面巩固提升。一是进一步强化病情监测和病人救治。对地方病病情开展动态监测,随时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对地方病现症病人继续抓好救治帮扶,减轻病人病情和生活负担。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广泛宣传地方病防治成就,开展人民群众健康教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三是进一步完善地方病防治体系。保持防治队伍稳定,强化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地方病防治队伍。通过各项举措,真正做到地方病防治工作常抓不懈,紧跟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谢谢!

中宏网记者

刚才提到通过改水措施控制了饮水型氟中毒危害,请问我省受饮水型氟超标危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市,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采取的具体措施?

刘中会

由于地质原因,我省菏泽、聊城、济宁、德州等沿黄地市深层地下水存在氟含量超标问题,临床上会造成氟斑牙和氟骨症,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

解决好饮用水氟超标问题,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省委、省政府一直是高度重视,大力投入。截至2018年底,国家启动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时,我省已经通过建设平原水库、引蓄黄河水置换水源等措施,解决了80%以上氟超标村的饮水问题,大部分农村群众喝上了黄河水或优质地下水。

对少数还存在饮用水氟超标问题的村庄,水利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其作为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的核心内容,启动攻坚行动,全力抓好落实。到今年4月份,我省饮用水氟超标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较国家规定时限提前半年多,是第一个完成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的省份,解决人口过百万。我们主要作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准确摸清底数,科学编制方案。2018年9月起,各级水利、卫健部门联合对全省饮水型氟超标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精准掌握我省氟超标问题底数。在此基础上,报请省政府批复了《山东省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着力解决菏泽、济宁、聊城等9个市1617个村氟超标问题,涉及农村居民111万人。

二是加强水源建设,发展规模供水。建设区域调水及规模化供水工程,通过引蓄黄河水等措施置换水源,是解决饮水型地方病的有效途径,能够从根本上破解饮用水氟超标等水质问题。为此,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克服建设周期长等困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大力建设集中规模化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氟超标问题,农村饮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617个氟超标村中,有1533个村完成水源置换(地表水源置换1286个,地下水源置换247个),有84个村在水源处安装除氟设施,群众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安全水”、“放心水”。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做好运行管护。为解决农村饮水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12月,经省政府同意,水利、卫健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拉开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序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成立191家农村供水公司。县级农村供水公司的成立,实现了农村供水统一管理、专业化管理,确保了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群众长期受益。

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将工作重心向运行管护转变,通过健全农村供水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水质检测监测部门联动合作机制、完善农村饮水监督监管机制、强化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共性问题,推动更多地区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巩固好、稳定住饮水安全攻坚成果,保障农村供水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吃到合格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请问在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中,我省在保障食盐安全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张忠军

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为消除和控制地方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具体举措。食用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工信厅党组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一手推动盐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手尽快理顺体制改革后的职能交叉问题,与相关部门协调妥善解决各类问题矛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规范省内食盐供应主体。2018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依职能对省内食盐生产和批发企业核发新的定点生产和批发证书。对外省来鲁开展食盐经营业务的企业依法进行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目前我省有11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125家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含11家同时拥有批发资质的生产企业)。

二是提升省内食盐企业的诚信经营。去年底召集全省125家企业负责人召开盐行业诚信经营培训,与企业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提升守法经营自律意识,确保食盐供给端安全。

三是在省内盐行业推动“三品”工程。指导食盐企业“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加大创新力度,为居民提供高品质、适合各类人群需求的食盐品种,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为了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下一步工信厅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规范食盐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联合相关部门,根据我省最近高水碘地区名录,进一步加强对食盐产销环节的监管和食盐定点企业指导力度,规范碘盐和未加碘食盐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合格食盐有序进入市场,防止碘盐和未加碘食盐无序销售,确保我省食盐市场盐产品符合我省碘盐浓度标准,确保在缺碘地区合格碘盐覆盖率和水源性高碘地区未加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

二是加大食盐专营政策宣贯和检查力度。对在我省开展食盐经营业务企业加大专营政策宣传贯彻,适时联合相关部门落实专营执法,规范市场供销渠道,打击销售侵权假冒等涉盐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净化食盐市场,确保人民群众用盐安全。

齐鲁晚报记者

根据刚才的介绍,我省已经实现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目标,各种重点地方病已经达到了控制和消除标准,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省已经不存在地方病了?

王学松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消除和控制地方病的内涵。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重点地方病消除和控制的评价办法,包括在我省流行的饮水型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和克山病。每种地方病都有相应的判定标准,比如大骨节病,以病区村为单位,7-12周岁儿童无大骨节病病例,那么这个村就达到了大骨节病的消除标准。其他地方病病种的判定标准要更复杂一些,比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饮水氟含量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碘缺乏病病区儿童、孕妇尿中碘的含量要符合相应标准等等。简而言之,我省实现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目标,重点地方病达到了控制和消除标准,就意味着在我省流行的地方病已经不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但是,没有新的地方病病人出现,并不意味着地方病被彻底消灭了,不存在了,这也是由地方病致病因素的特殊性决定的。

下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地方病的“特殊性”。

第一,地方病的存在很特殊。地方病是一种与群众生产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其发生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关,与环境中的元素和分布有关,致病因子很难消除。说得再通俗一点:只要地球存在,地方病的致病因素就会存在,地方病就有再次流行的可能。

第二,地方病的病因很特殊。有的地方病,比如大骨节病、克山病,致病原因还不明确。虽然在多年的防治工作中摸索出一些预防和治疗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效果,但由于病因不明,仍存在发生的可能。

第三,地方病的分布很特殊。地方病往往交织分布,一个地区可能有多种的地方病,尤其在高碘和碘缺乏交叉存在的地区,各项防治工作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和精度,才能确保人群碘营养水平,特别是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碘营养水平持续保持在适宜状态。

因此,地方病的这些特殊特点决定了地方病将长期存在。一旦放松对地方病的防控,就可能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以碘缺乏病为例,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人体一旦缺碘,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缺碘的程度不同,对健康的损害程度也不同。轻度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就是刚才孙省长提到的“大脖子病”,地区缺碘越严重,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越高。碘缺乏严重的危害是损害胎儿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克汀病的发生,对儿童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影响,导致患儿大脑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反应迟钝,甚至出现呆、小、聋、哑、瘫等症状。此外,妊娠期缺碘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还可引起妊娠妇女早产、流产及死胎发生率增加,也可引起妊娠妇女高血压、胎盘早剥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应增加。其他地方病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地方病综合防控策略,慎终如始、一以贯之地抓好地方病防控工作。

谢谢!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刚才介绍中提到了碘缺乏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那么请问人们该如何进行补碘呢?沿海地区盛产海带等富含碘的食物,他们是不是就不再需要额外补碘了?

王学松

好的,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在碘缺乏地区如何进行补碘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体碘元素主要来自于饮用水和食物,如果饮用水和食物缺碘,就会造成人体缺碘。外环境缺碘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而一旦停止碘的供应,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对于我国成年居民来说,碘的推荐摄入量为120微克/天;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孕妇碘的推荐摄入为230微克/天,哺乳期妇女为240微克/天,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因此,在碘缺乏地区,持续适宜的补碘措施非常重要,任何因素导致补碘措施中断,就可能会出现新发克汀病的严重后果。而碘缺乏病的病因清楚,是可以预防的,按照中国人的饮食方式,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食用碘盐。只要认真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就可以取得投入很小、产出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碘缺乏病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上公认食盐加碘是20年来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成功的措施。也就是说,食用碘盐就能够帮助群众规律地补充碘元素;在此基础上,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周吃1~2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补充生理所需的碘。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要补碘,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就应该减少原料“碘”的摄入,忌食富含碘的食物。

关于“沿海地区不缺碘”的说法,其实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根据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的食物摄入量计算,即使是鱼虾摄入较多的沿海地区,成年男女膳食碘摄入量分别为70.4微克和65.5微克,远低于每天120微克的推荐摄入量。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和营养与健康所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4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84.2%来自加碘食盐,来自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其中2.1%来自海带、紫菜和海鱼,2.7%来自饮用水。由此可知,虽然沿海地区盛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沿海地区居民从海产品摄入的碘并不足,如果食用未加碘食盐,大部分居民的碘摄入量就会低于推荐摄入量,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因此,沿海居民,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需人群,仍需吃碘盐。

谢谢!

魏长民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高晖,联系电话:67876327。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