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4-21 09:06:02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会比第一季度要好,但指望V型反转并不现实。既然是“体能恢复”就不要去想一飞冲天,在外部疫情蔓延和全球产业链受冲击的背景下,能否提振内需将是二季度经济恢复的关键
刚刚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增速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新低,也是仅有的季度负增长。最新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提到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时,用上了“极不寻常”这四个字。好在一季度已经过去,而国内疫情当前正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持续加快,情况开始好转,虽然元气恢复尚需时日,但一季度数据很可能已为今年经济探了底。
一季度之所以“极不寻常”,是因为从世界范围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百年一遇,其对经济的“供需双杀”之惨烈也是前所未有,中国首季-6.8%的增长速度正是经济休克下的反应。这种情况之前无论怎样无法想象,放在眼下都可以理解和接受。重要的是,黑天鹅已经落地,事实上我们应对得相当不错,而且最新经济数据已有所向好,这种边际变化很可能预示着最困难的时期正在过去。所以,从趋势来看,无论今后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大概率经济要往上走。
从3月份情况看,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防控措施逐渐解除、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多项数据均较前期有所回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消、固投、进出口总额同比降幅比1-2月份分别收窄了12.4、4.7、8.4和8.7个百分点。3月份调查失业率也由2月份6.2%的高点降至5.9%。另外,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速高达13.2%,网上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攀升至23.6%,这说明,疫情危机带来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加速。而总体来看,在经历短期“休克”状态之后,我国经济已进入“体能恢复”的阶段。
当然,这还只是“体能恢复”的开始。3月数据虽较1-2月有很大改善,但尚未实现正增长,许多数据降幅明显收窄,也和前两个月基数太低有关。消费和服务业的恢复显著慢于投资和制造业,普遍预期的消费反弹也没有出现,说明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仍没缓过劲来,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而抗“疫”仍在继续,如何实现复工与防疫的平衡,仍需要摸索前进。还要知道,疫情在海外扩散蔓延的冲击并没有完全在第一季度表现出来,接下来的冲击究竟有多大,我国供求两端能承担怎样的压力,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控制住疫情不代表就可以独善其身,我国经济疫后复苏的节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需情况和全球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情况。显然,面临诸多挑战之时,中国经济复苏之路不可能平坦。
第二季度已经开局。从城市交通出行密度、发电煤耗、工程机械销量等高频指标来看,4月份国内经济活动继续呈加速恢复状态。因此,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会比第一季度要好,但指望V型反转并不现实,期待二季度的反弹完全对冲一季度的下降也难。既然是“体能恢复”就不要去想一飞冲天,更何况,在外部疫情蔓延和全球产业链受冲击的背景下,二季度恐不得不面对外需疲软和供应链不畅的二次考验。这也意味着,能否提振内需将是二季度经济恢复的关键。
正因为如此,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应对疫情政策作出部署,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并且在六稳之后,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虽然“六保”与“六稳”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而且“稳”“保”打头的都是就业,但“保”更凸显了形势的严峻,体现了底线思维及直面并战胜困难风险的勇气和决心。所以。这一轮宏观政策仍要在稳定就业、稳定消费以及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加大发力力度,多措并举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而只有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才有可能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并以更大的改革开放力度,变压力为动力,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增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