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观察当前经济的重要窗口

发布日期:2020-05-06 10:43:19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在国内疫情形势向好情况下,我们迎来了“五一”假期,长假中,消费喷发是常态,今年“五一”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补偿性消费”,为我们观察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 盛 刚

 

  “五一”假期已经结束。作为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的第一个长假,也是10年来的首个5天长假,今年“五一”,无疑将成为观察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窗口。

  在“五一”到来之前,全国“两会”时间已确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并再次强调: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复业。而最新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仍在继续。

  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公布了4月份官方PMI数据,制造业PMI为50.8,虽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但仍在荣枯线之上;非制造业PMI录得53.2,上升0.9个百分点,并带动综合PMI上升0.4个百分点至53.4。虽然各指数走势不完全同步,但都继续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国内经济进一步恢复。

  分别来看,尽管制造业PMI环比有所回落,但生产活动保持了复苏势头,并明显好于需求。而需求不足,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出口拖累,新出口订单从上月的46.4大幅回落至33.5,进口订单也从48.4降至43.9。疫情给海外经济带来明显的衰退风险,导致我国出口压力凸显,并部分传导到了进口。海外疫情蔓延对中国经济的二次冲击逐渐显现。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则呈加速改善之势。基建项目陆续落地推动建筑业位于高景气区间,建筑业PMI商务活动指数从55.1上升到59.7、餐饮消费活动重启后,4月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它们又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生产。这不难理解,在疫情基本控制住后,更多经济活动会逐渐展开并趋于正常,服务业加快恢复增长在情理之中。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恢复,但外需对制造业复苏的制约开始显现。后续复工复产的实效,一定程度上要看需求的恢复状况和海外疫情扩散对产业链供应的影响。因此,虽然国内经济逐渐回暖是可预期的,但同比增速能否回归常态和全球疫情能否受控密切相关。毫无疑问,由于外需难以把控,如何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有效提振内需将成为后续政策关注重点。

  在国内疫情形势向好情况下,我们迎来了“五一”假期,长假中,消费喷发是常态,今年“五一”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补偿性消费”,为我们观察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众所周知,消费连续多年都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第一“主引擎”,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暂时抑制了消费需求,尤其是让与消费者联系紧密的服务行业损失惨重。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加速恢复,对消费需求尽快回暖的期盼也愈加强烈。

  一个明显的事例是,4月29日,北京市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一时间,某平台半小时内北京出发机票预订量较上一时段暴涨15倍,度假、酒店等其他旅游产品搜索量上涨了3倍,另一平台,一小时内进出北京机票和火车票的成交量,比前一天同时段也分别增长超500%和400%……而从最近两天的情况来看,虽然由于种种人为“限制”的存在,往年同期那种火爆的消费场景无法再现,但环比看,游园人明显增多,路上车开始难行,消费点不断扩散,是不争的事实,说今年“五一”假期正在形成中国消费市场回暖“小高峰”并不为过。

  总体来看,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期间的限制措施逐渐取消,国内经济已越来越具备趋于正常的基础。尽管海外疫情的发展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衰退风险,并继续通过出口拖累中国经济,但不会改变国内经济恢复的趋势,总体向好是大概率。当然,对这种全球疫情持续扩散蔓延的局面不能掉以轻心,而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国内消费、深挖消费潜力,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愈加凸显。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