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展现了中国人民崇尚科学的理性态度与务实精神
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科学素养,才能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在不久前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健康宝、大数据应用等技术为复工复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讲述,北斗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实现高精度定位、精确测绘,助力“十天建成一所医院”的中国速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送上“少年儿童卫生健康宝典”,强调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性……可以说,尊重科学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方位全过程,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正是坚持科学地防、科学地控、科学地治、科学地管,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我们才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人类与病毒的较量,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和时间的竞速。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我们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在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加快有效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我们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从“四早”“四集中”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从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展现了中国人民崇尚科学的理性态度与务实精神。
“新技术是中国遏制疫情的秘诀之一!”在谈到中国防疫的经验时,一名外国专家这样总结。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可以形成精确的疫情地图,而健康码的运用,为护航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人口流动提供了支撑;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上线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专题展览里,从解码“看不见的敌人”,到讲解如何层层筑牢防线,科学精神在反复宣讲中深入人心。事实上,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也要看到,科学是对抗疫情的利器,也是每个普通人必须具备的文明素养。涵养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而是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的全方位改善;不是单纯的科学普及,而是换位思考、理性判断的思维训练。对勤洗手、多锻炼等健康生活常识不能再忽视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科学素养,才能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我们的生存依赖于科学”。今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一场线上会议上,100多个国家科学部门的代表达成了共识。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坚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善于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我们一定能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坚实力量,早日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