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解读
发布日期:2021-01-11 10:04:10 信息来源: 山东省政府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聚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广泛凝聚开拓奋进合力、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凝心聚力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而奋斗。
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建议》提出,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加强党的领导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口头的表态,必须落地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主任、教授谭建说,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带领群众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路抓落实的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高质量干部队伍。《建议》提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省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于富华表示,组织部门将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强化实践实干实绩用人导向,不断提升全省干部队伍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做好新一轮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统筹加强各领域基层党建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组织有关方面编制《山东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塑造全省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创新优势,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建议》提出,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积极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形成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省纪委常委、省监委委员秦秀春表示,落实好省委部署要求,既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管理监督,还要注重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形成干事创业有利氛围。将进一步加大容错纠错力度,坚持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和容纠并举等原则要求,对符合容错条件的干部大胆“容”,对出现的失误错误及时“纠”;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通过公开通报、召开会议、书面函复等方式及时进行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严查诬告陷害行为,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法者,治之端也。《建议》就“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作出系列部署,提出加快建设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为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我省日前出台《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省司法厅副厅长齐延安介绍,下一步将深入研究论证,组织编制好省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经省政府研究确定、省委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公布。健全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不断提高合法性审查质量和效率。监督和指导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作出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
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去年9月,我省出台全国第一部公共法律服务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标志着我省公共法律服务步入法治化轨道。省司法厅副厅长李端卫说,下一步,省司法厅将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功能,加快实现融合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优化服务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仲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奋进需携手,攻坚贵同心。“《建议》提出,广泛凝聚开拓奋进合力。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凝聚合力、凝聚共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省政协研究室主任魏余秀说,“十四五”期间,政协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人民政协履职中心环节,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把人民政协这个“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建设好,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调研、“有事多商量”等形式为抓手,增进共识、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汇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