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专家上门解难题,让“三链”协同精准服务企业

发布日期:2021-03-12 09:43:54 信息来源:威海市工信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月9日,威海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三链”协同发展调研暨2021年度第一期智能制造诊断企业行活动,走进腾森轮胎、君乐轮胎、多晶钨钼、金运游艇四家企业,开展“三链”协同发展调研。

与以往不同,这次调研队伍中不仅有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供应商,还加入了不少新面孔——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带来的4家科研院所专家。这是威海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三链“协同”发展落实落地方面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协同发展,是威海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三链”协同如何更精准服务企业发展?聚焦这一问题,今年,威海市工信局、威海市科技局以及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和平台,瞄准链条培育中的“薄弱点”,打通链条之间的“连接点”,大胆探索,开展“三链”协同发展调研。

“我们过去组织的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更多侧重于供应链配套和招商引资,在促进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方面相对薄弱。”威海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徐连敏说,此次围绕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携手开展的“三链”协同发展调研活动,就是围绕“小切口”,发挥部门、平台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此次“三链”协同发展调研,不仅要了解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情况,更要掌握在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等创新链方面的需求,搭建精准对接桥梁,为后续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在威海多晶钨钼科技有限公司召开的座谈会上,总经理李猛进分享了近期对接客户时遇到的难题:“客户希望我们的钨钼表面的凹槽能再深一点,可用现在的工艺水平来看,满足这一需求还得再花重金购进一台设备。”

问题刚一抛出,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项目主管孔艺颖接过话茬:“我们研究院有位专家的激光冷加工技术,说不定能为企业帮上忙。”

孔艺颖直截了当的答复让李猛进惊喜不已。趁着机会,他又提出了钨钼如何精准分拣、表面油污如何清洗等大大小小的问题。原定一个小时的座谈会,在双方的充分交流中,时间一延再延。临走前,威海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姜耀亮还从公司带走了实验样品,打算回去好好研究一番。“以往企业遇到卡脖子难题,四处寻找科研院所。如今,部门带着专家上门对接服务,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常办。”李猛进说。

一天的调研之行,同样收获满满的还有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健。“过去我们闷头搞研发,没机会进企业,不了解企业需求,产业契合度上不来,提供的服务自然不够精准。”张健说,借助这次调研,不仅有了和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企业提出的新难点、堵点,也为平台提供了新的研发课题。

据介绍,威海还将围绕专用车、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产业链继续举办系列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三链方面的需求和难题,助力企业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