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2021-05-06 09:32:33 信息来源:威海市工信局
投资3000万元引进设备,流动资金紧张怎么办?“政府部门正在帮我们申请专项贴息贷款,预期有1300万元。”汉泰大麻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洪亮神色轻松,“这笔钱到账后,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企业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体。近年来,威海市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理念不动摇,对冲击新目标行动企业、创新型企业、“小升规”培育企业开展重点培育,构建起“200+200+700”递进式发展梯队。大力扶持下,小微企业活力迸发——两年来,全市累计新增规上小微工业企业375家,占到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一。
看到成绩的同时,各方清醒认识到,小微企业发展不能单靠政府扶持。面对企业科技创新难、融资渠道窄、销售压力大等“成长的烦恼”,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政府当好整合资源要素、扫清发展障碍的“金牌保姆”,让企业自己把路走好。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往往较差。它们容易在哪里跌倒,我们就针对哪些方面开展培育。”威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每年都会筛选700家左右具备升规纳统潜力的企业,建立年度“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开展扶持政策、融资对接、市场开拓、统计报表等方面的精准培育。
汉泰大麻纺织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曾被纳入“小升规”培育库的高成长性企业。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业内产品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深耕汉麻加工全产业链,加快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据丁洪亮介绍,企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专项补贴、低息贷款等资金方面的政策扶持。
这也说出了诸多小微企业的心声。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朝科技创新方向发展、往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当务之急,是帮小微企业扫除融资难、融资贵这个“拦路虎”。
对此,威海市从完善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多方面提出务实举措,通过企业“四张清单”调度办理机制和“信财银保”“应急转贷”等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针对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威海市还将原本对“小升规”企业的一次性奖励政策优化调整为三年连续扶持,对纳统后两年营收增幅超过10%的企业持续给予资金奖励,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含量高、投资力度大、成长速度快的新升规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有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企业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目前,汉泰已成功迈过规上工业企业这道门槛,并被纳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企业培育范围。包括汉泰在内,威海市正有越来越多规下小微企业向规上企业转变,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升规纳统的198家小微工业企业,今年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38.9亿元,同比增长161.9%,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4.9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小微企业体量虽小,但只要有自己的专长,在‘小而精’‘小而专’上做文章,市场份额就一定能稳步扩大。”威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威海正持续完善“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单项冠军等各类企业培育库,引导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加大研发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专长、掌握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独门绝技”的行业领军企业,争取年内培育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新增“小升规”企业100家以上,塑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