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案标题
    关于通过“模式创新”推动我省专用车制造转型升级的建议
  • 会议届次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 提案编号
    12040560
  • 承办单位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发布日期
    2021-06-23

关于通过“模式创新”推动我省专用车制造转型升级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1-06-23 15:33:51

岳增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通过“模式创新”推动我省专用车制造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经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汽车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给予重点鼓励扶持。多次出台鼓励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特别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2〕22号文件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35号文件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对全省汽车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较好地促进了该产业的健康稳妥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我省汽车产业基础雄厚。2020年底,我省共有汽车企业1122家,规模以上企业128家,公告内企业有396家,整车企业28家,其中商用车18家(包括载货车企业13家,客车企业5家),乘用车10家。专用及改装车257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44万,技术人员约6万,产能665万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4家。拥有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发动机、零部件及摩托车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汽车生产体系。形成了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四个年产量超过50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各类商用车省内综合配套率达到85%以上、乘用车达到70%。2020年9月16日,中国重汽黄河品牌暨新产品发布仪式在山东济南奥体中心场馆盛大启幕,标志着中国重汽开启“驾黄河、驶未来”的新篇章。2020年,整车产销量分别为233.49万辆和230.90万辆,分别占全国总产销量的9.26%和9.12%,其中商用车类产品是我省优势产品,产销量分别完成143.55万辆和140.98万辆,超过全国产销量的四分之一,规模居全国前列。实现销售收入9589.24亿元,利润492.52亿元。

二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我省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26家,其中整车企业8家。目前,全省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0.87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3.06万辆和3.05万辆,占全国总产销量的2.24%和2.23%。新增(挂牌)6.62万辆,保有量为40.59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已建成加氢站14座,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日供氢能力达到9000公斤。推广示范运营车辆652辆,运营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积极组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报国家奖补资金。自2017年以来,我省(不含青岛市)共组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6批次、8家企业(共计38家次)、上报并通过国家新能源汽车平台审核4.47万辆,较好地推动了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是配套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我省采取有力措施,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市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改造升级以及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建设,较好地推动了“车、桩、站”协调发展。目前,基本实现以高速公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跨城际电动汽车出行保障网络,到2020年底,我省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920余座、充电桩3万多个,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覆盖率逐年提升。

您所提的“建设专用汽车产业园区”建议具体、贴近现实,整体上符合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发挥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省自然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全省专用汽车发展顶层设计。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好专用车发展。

一、坚持进区入园,实现集群发展。我省专用车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26.06%,主要分布在济宁、临沂、滨州等市。为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我们将积极引导各市,设立专用车园区,使企业尽快进区入园,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提质增效。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集中供电、供热需要;另一方面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能得到有效集中处理,既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又实现集群集约化发展。

二、坚持龙头带动,提升发展水平。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积极发挥中集东岳、盛润汽车、山东杨嘉、华宇专用车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大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补充、完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本地配套能力,推动专用车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产品性能优越、配套能力强、品种多元化、技术与国际全面接轨的生产基地,力争将专用车培育成为山东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创新平台,推进共享共创。我省专用车企业中小型居多,企业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生产,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建设。因此,省工信厅将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各市各园区,建设企业研发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围绕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重点研发侧帘车、厢式车、冷藏车、随车吊等专用车新产品。为企业生产技术含量高、市场急需且畅销的品种,提供研发技术支撑。

四、强化员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一是加大技术性人才招引力度。指导重点市县,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形成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二是加强劳动力供需对接。会同省内有关院校,针对专用车的用人特点,举办劳动力专场招聘会。三是举办人才培训班。支持有条件的市建设专用车学院,为专用车发展培育专用人才。同时,指导市县企业,搞好员工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总之,通过一系列措施,力争尽快振兴我省专用汽车行业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专用汽车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