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重塑“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
夯实产业链补链强链基础

发布日期:2022-11-21 10:20:57 信息来源: 威海市工信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近年来,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推动十条优势产业链发展,发起成立“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以“链式”思维重塑培育机制,以系统集成理念构建支持体系,将做优企业个体与强链补链相结合,持续做大做优“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一是聚焦产业链短板,精准建立“培育库”。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全面梳理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等10条优势产业链,逐条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配套解析图,以重点产品为脉络,全面梳理上下游协作配套关系,精准找出本地配套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引进培育龙头链主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和新锐补链企业,构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其中,将惠普A3激光打印机拆解为8000个零部件,逐一研究这些零部件哪家企业在生产、哪家品质高、哪家价格低、哪家供货期最短,筛选出220家补链企业进入培育库,近3年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96家,推动打印机本地配套率从72%提升至95%,目前全球每3台打印机就有1台“威海造”。

二是聚焦个性化需求,精准制定“路线图”。整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威海产投集团四方优势资源,在全省首创全要素供给、全链条整合、全周期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载体。依托加速中心,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专家巡诊活动,重点围绕培育库内企业在产业链配套协作、产品补短板填空白等方面能力提升,“一企一策”制定成长方案。同时,针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建立问题诉求、融资需求、技术需求、配套需求“四张清单”机制,配套工业运行指标、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等调度机制以及工作专班、“驻厂员”专职力量,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进、销号式验收,为企业解决协同配套、交通运输、要素保障等问题800余个,助力企业寻链合作、对症破题、梯级成长。今年以来,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4家,同比增长144%;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0家,同比增长257%;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同比增长90.9%。目前,全市每万户工业企业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4家,每千户规上工业企业拥有“小巨人”企业31家,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三位。

三是聚焦融链式发展,精准打造“生态圈”。以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为试点,探索组建产业链联盟,吸收重点企业、平台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加入,通过供需对接、渠道共享、问题会商等机制,进一步密切了上下游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合,由此衍生出了“共享员工”、产业链金融等产业生态新模式。2020年疫情防控关键期,通过“共享员工”及时解决了惠普等重点企业用工缺口,使威海成为美国惠普公司在中国首家复工复产的基地。常态化组织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股权联结、创新联盟、配套联动,3年来组织对接活动120余次,参与企业2600多家次,在电子信息、专用汽车、船舶与海工装备等领域促成本地配套协作项目600多个,其中通过跨链协同,帮助专用车辆企业和电子信息企业打破了信息壁垒,在车载电源系统、车规级半导体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同时积极组织2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赴泰安泰山玻纤、聊城中通客车、滨州京博石化、淄博鲁泰纺织等沿黄9市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融链固链对接活动,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产业链上的“关键先生”。目前,全市83%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至少为一家省内知名企业直接配套,97%的“小巨人”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