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解读《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

时间:2023-04-24 10:00

出席: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李宇红 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宋伟 省工业和信息厅一级巡视员罗新军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文毅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殷涛 省市监局质量发展处处长刘运富

内容:邀请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

图文实录

    陈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李宇红女士,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宋伟女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罗新军先生,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文毅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殷涛先生,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处长刘运富先生,介绍《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宇红女士介绍《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相关情况。

    李宇红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我谨代表山东省质量强省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相关情况。

    质量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为我们抓好质量工作、建设质量强省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掀开了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42个部门,共同完成了《纲要》编制工作。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纲要》。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省质量大会,林武书记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纲要》,做好新时代质量强省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纲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三大板块,共八部分二十六条。

    在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6个方面对实现质量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以质量促发展、保民生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质量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目标进行了细化,设定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等9个定量指标。展望2035年,《纲要》设定的目标是,质量强省建设卓有成效,质量竞争型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在主要任务部分,提出了6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铸就产业质量竞争新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质量,优化产业质量生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强化区域质量发展示范。二是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强化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推进消费品工业品、工程质量水平提升,服务业扩容提质。三是推动品牌高端化发展。加快品牌体系、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四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壮大高水平质量人才队伍。五是打造质量基础设施创新应用高地。加快质量基础设施集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六是提升质量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质量法治建设,优化政策供给,提升监管效能,推动质量共治。

    围绕上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纲要》同步部署了质量竞争力提升工程、服务质量攀登工程、“好品山东”建设工程、质量基础设施能力优化工程、质量惠民工程5大工程,还提出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开展重点行业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试点等一系列创新措施。

    在组织保障部分,《纲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严格监督评估3个方面强化实施保障,明确提出要建立质量督导机制、纲要实施评估机制、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等重要举措,推动《纲要》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最后,真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我先简要介绍这些内容,谢谢!

    陈琛

    下面请媒体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宏网记者

    自《纲要》印发以来,各行各业都十分关注。请问作为新时期统筹推进我省质量强省建设的行动纲领,应如何理解《纲要》的核心要义,如何把握《纲要》的主要内容?

    李宇红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制定实施《纲要》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学习宣传贯彻好《纲要》是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要把握《纲要》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纲要》是首个由省委、省政府印发的中长期质量纲领性文件,确立了新时期质量工作的全新方位,为统筹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贯彻实施好《纲要》是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推动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第二,要把握《纲要》确立的指导思想。《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质量支撑。

    第三,要把握《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刚才,我介绍了《纲要》设定的两阶段目标。到2025年,是质量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些目标,既考虑了我省质量工作现实基础和全省发展重大需求,也兼顾了国内外质量发展环境和趋势,为质量强省建设提供了预期,具有较强的激励导向作用。

    最后,要把握《纲要》明确的主攻方向。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体系”建设:一是建设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加快铸就产业质量竞争新优势,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突出推动品牌高端化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强化宏观中观微观质量的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打造质量供给体系升级版。二是建设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各类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协同服务,构建以省级平台为引领、市级平台为枢纽、县级和园区平台为基础的质量服务体系,更好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三是建设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着力加强质量法治建设、优化质量政策供给、提升监管效能,强化质量工作监督评估,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营造良好氛围。

    关于《纲要》的要义和内容,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要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服务业扩容提质。请问在提高服务业发展质效方面,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宋伟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省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省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兴行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2.8%,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6%。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为新时代、新阶段服务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贯彻国家决策部署,落实我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要求,下一步,推动服务业扩容提质,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不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全面向上向好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全面提升服务业融合发展质效。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加快产业融合步伐。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实现制造业延链增值。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组织开展融合发展试点,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业态新路径,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加快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协同的产业生态。

    二是加快推动服务业品质化升级。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旅等服务业,扩大覆盖全生命期的各类服务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诚信化、职业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服务市场主体和知名品牌。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健全服务业质量标准体系。

    三是持续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服务领域。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丰富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扩大优质服务覆盖面。推动开展服务业重点领域消费促进活动,支持电商、网络直播、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适应新模式和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

    推动服务业扩容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质量强省建设纲要》部署要求,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省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的协调推进作用,持续优化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跟踪调度重点行业进展和政策举措推进落实情况,确保政策落地达效。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服务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培育,打造以龙头骨干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新型服务业主体蓬勃发展的多层次产业梯队。三是用好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形成示范拉动效应。

    山东商报记者

    《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质量竞争力走在前列。请问在制造业质量提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后续有什么考虑?

    罗新军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近年来,省工信厅大力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重点领域每年组织实施3000项左右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提高企业质量技术水平。二是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先进印染技术、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虚拟现实等领域建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9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917家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加快培育建设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共培育54项全国质量标杆,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质量标杆达195项。持续加强质量标杆培育和典型经验推广工作,营造“学标杆、做标杆、超标杆”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纲要》各项部署,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一是进一步塑强产业链质量竞争新优势。聚焦落实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制定出台“十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领域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1+N”工作推进体系。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产学研融合为抓手,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策源地,破解产业界、科研界、学术界融合难题,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之路。

    二是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联合有关协会举办全省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带动一批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突破提升。2023年,力争新增4项左右全国质量标杆,数量保持全国首位;80项左右全省质量标杆。大力培育优质企业。助力实施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每年新培育瞪羚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3家左右。到2025年,努力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三是进一步推动工业品质量再提升。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扩项增容山东省特色优质产品目录,培育更多山东名优品,满足市场消费升级需求。优选和推广一批消费品加工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进一步扩大“山东制造”品牌传播影响力。遴选一批“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开展品牌宣传和产品推介工作,搭建“山东制造·齐鲁精品”推介平台,拓宽齐鲁精品营销渠道,助力企业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发出山东声音,展现山东特色。充分挖掘企业发展历程中的经典故事、案例,体现企业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反映企业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品牌创建、品牌推广的特色品牌故事。依托短视频平台等进行集中宣传展播,充分展示企业品牌故事和企业文化,营造“山东制造”品牌形象。

    谢谢大家!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质量强省建设离不开财政的支持与保障,能否介绍一下省财政厅在落实《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加快推动质量强省建设方面采取哪些举措?

    文毅

    感谢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省财政一直把支持质量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强化保障。2023年,筹集资金5.7亿元,推动质量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夯基础,筑牢质量安全底线。聚焦“三品一特”领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一是聚焦食品安全监管。筹集资金1.3亿元,支持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食品安全考核评议奖励,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能力建设,推动构建贯穿省市县三级联动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二是聚焦药品安全监管。筹集资金2亿元,支持开展“品质鲁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等,推动打造贯穿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审评、流通等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三是聚焦工业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筹集资金5150万元,支持开展工业产品监督抽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计量、标准化提升等,推动消费品工业品和工程质量水平提升。

    二、树品牌,推动引领质量提升。省财政筹集资金4312万元,推动品牌建设赋能山东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好品山东”建设。聚焦区域品牌建设,积极支持构建“好品山东”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和地理标志“4+1”品牌体系,持续扩大山东品牌影响力。二是支持培育质量标杆典范。落实省长质量奖奖励资金,开展质量强县遴选,对首批10个质量强县各给予200万元资金激励,为全省县域质量发展树立典范。三是支持提升品牌知名度。支持举办“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等系列活动,提升企业品牌运营能力,传播山东品牌文化。

    三、促创新,提升质量发展竞争力。聚焦平台建设、智慧监管、专利保护等重点领域,激发质量管理创新动力。一是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争创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质检中心等,对争创成功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支持。二是支持实施智慧监管。统筹“数字山东”等专项资金,推动建设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适应、与市场监管职能相匹配的智慧市场监管信息化体系,赋能质量工作发展。三是支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统筹资金1.64亿元,实施高价值专利综合奖补、知识产权保费补贴,支持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围绕品牌高端化、质量管理能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创新等方面,持续加强政策资金供给,建立完善质量发展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助力质量强省建设加速推进。

    大众网记者

    住房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问,相关部门如何通过深入贯彻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确保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

    殷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衣食住行”是人民群众关注的头等大事。作为“住”的载体,住房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民之大事”。当前,人民群众住房需求从“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近年来,全省住建系统认真落实质量强省战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突出问题整治,推行质量信息公示,创新“先验房后收房”模式,延长质量保修期限,住房品质稳步提升,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中“促进工程质量水平提升”要求,从“开发、设计、交付、配套”四个方面提升住房品质,为人民群众建设更好的房子。

    一是在品质开发上加力提效。突出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完善停车、充电、无障碍、垃圾分类等服务设施,鼓励央企国企、品牌房企开发“质量好、功能优、配套全”的住房。大力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和健康住宅,打造高标准绿色社区,推动“住有所居”向“安居宜居”迈进。

    二是在优化设计上加力提效。顺应高品质住房需求,编制《改善住宅设计标准》,解决层高和采光通风、降噪隔声、无障碍设施、车位尺寸等群众关心问题。严把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和政策性审查,严防以优化设计等名义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组织高品质住宅设计竞赛,为人民群众设计越来越多健康、舒适、宜居的好房子。

    三是在验收交付上加力提效。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整治渗漏、开裂等常见问题,逐户、逐间进行带水、带电、带负荷验收,对分户验收结果进行比对性复核。强化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重点建材进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弄虚作假行为。全面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制度,业主查验满意后再收房,让百姓买房更安心、收房更踏实。

    四是在配套服务上加力提效。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标准,有序推进加装电梯和适老化改造。完善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金、质量保险等制度,落实延长新建住宅质量保修期限要求,让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有依据、有保障。谋划建设一批海绵设施、口袋公园、公共停车场和水气热管道老化改造项目,全面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品牌体现的是市场竞争力,《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围绕品牌建设,提出推进品牌高端化发展,加快构建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体系,请问下一步有哪些具体考虑?

    刘运富

    品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省的内在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此后又多次强调要“强化品牌意识”“做强做大民族品牌”。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去年首批223家“好品山东”品牌公布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广受消费者一致好评,标志着我省品牌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纲要》再次对品牌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快品牌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发展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为主体、各类品牌为基础的山东品牌体系。今年,计划制定《“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品牌培育机制,释放“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聚合效应。同时,组织开展第二批“好品山东”遴选工作,计划遴选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产品或服务模式属全国首创或可填补国内空白、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行业引领示范性强的品牌。

    二是加强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山东品牌标准架构,建设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组成的品牌标准体系。紧紧围绕我省“十强产业”、“四新”领域、农产品、消费品和民生服务领域,制定一批“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标准,扩大山东品牌影响力。今年计划从遴选、评价、培育等方面制定10项以上“好品山东”团体标准或技术规范。

    三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运营能力,打造一批高端品牌。大力宣讲山东品牌故事,传播山东品牌文化,增强消费者对“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品牌认同。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在各类博览会、展览会、推介会上积极设置“好品山东”专区。今年,我们计划利用“品牌日”“港澳山东周”“质量月”等活动,宣讲“好品山东”故事,广泛推介山东品牌形象。

    同时,《纲要》的专栏部分提出“好品山东”建设工程,对增强品牌质量竞争力、提升品牌建设软实力、提高品牌影响力进行了部署安排。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质量强省建设离不开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请介绍一下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现状,以及《纲要》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有哪些部署?

    刘运富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质量基础设施是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际贸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基础之基础”,主要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无论是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还是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甚至在家政服务、医疗养老、网上购物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作用。

    此次,《纲要》针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又从三个方面作出了部署,并以专栏的形式设定了“质量基础设施能力优化工程”。具体来讲:

    一是从硬件上,加快质量基础设施集约创新。加快建设各类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计量、标准、检测、认证集约服务产业链发展。开展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加强碳计量标准、技术规范研发,推进标准数字化建设,加快认证认可技术研究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性、集成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新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0家以上,国家质检中心数量达到50家。

    二是从软件上,提高质量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提升制度管理、资质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出统筹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规范平台服务标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促进线上线下服务协调发展。到2025年,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达到100个以上。

    三是从应用上,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全域推动“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资源集约”服务模式应用,统筹质量技术资源,建立质量基础设施共享机制。聚焦企业,综合采用重点领域质量比对提升、专项质量惠企服务、质量资源开放共享等形式,持续落实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同时,《纲要》的专栏部分还对优化计量服务、创新标准供给、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质量、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作出了部署安排。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新黄河记者

    质量关系安全,与企业生产经营和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请问《纲要》在确保质量安全方面有哪些考虑和设计?

    李宇红

    谢谢您的提问。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安全监管筑堤工程,着力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

    一是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加强质量领域地方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质量制度体系。推进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形成统一指挥、横向协作、纵向协同的监管执法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工程质量违法违规等行为。

    二是健全质量政策制度。落实质量分级、质量保险等制度,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和招投标制度,加强采购需求管理,推动形成需求引领、优质优价的采购制度。完善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和职称制度,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加强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建设。

    三是提升质量监管效能。落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国家强制性认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措施,不断优化审批准入流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措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强工作经费保障,加大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产品及重点服务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网络平台销售商品质量监管,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分析评估制度。完善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省市场监管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纲要》有关质量治理要求,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夯实质量强省建设的安全基础。谢谢!

    陈琛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采访,请联系省市场监管局新闻宣传处陈萍,联系电话:51792509。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