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 2023-05-30 7:00:00
董士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数字经济顶层制度大胆创新的建议》收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您的建议,会同省大数据局经过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近年来,国家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我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决策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推进数据价值化,探索数据资源交易流通,释放数据红利,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为各行业、各领域提供支撑服务。
一是顶层规划不断完善。建立省领导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组建省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1+7”高端专家智库支撑体系。实施《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省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数字经济术语》团体标准,全方位搭建山东数字经济“四梁八柱”,营造高质量发展最优生态。
二是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领先。积极打造全行业全链条数字化应用场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17.1,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80.3,排名全国首位。在国务院工信领域督查激励中,济南获得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第一名。
三是数字产业发展增速提质。2022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16266.9亿元,增长17.9%;软件业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19.2%,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8;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9%,增速超出全国10.3个百分点。海尔、海信、浪潮、歌尔4家企业连年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前20,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歌尔虚拟现实高端头显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一,海信电视、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四是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构建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双向流通机制,积极推动数据交易,成立了山东数据交易公司,建设数据交易平台,试点开展数据产品登记,引导社会数据登记再流通。济南、青岛、烟台等5市也建设了区域数据交易市场,在文旅、海洋、交通、医疗等领域建设了行业数据交易平台,开展数据交易。搭建了山东省金融服务平台,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定向开放公共数据,助力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是数据价值快速释放。深度挖掘数据新型生产要素价值,实施“数据赋能”行动,构建大数据中心山东工业云体系。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以山东为试点,发布《数据解析创新应用建设指南》,依托Handle全球辅根节点(青岛),构建数据解析创新应用体系。组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贯标试点,2022年,178家企业通过DCMM贯标评估,数量居全国第一。
二、下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厅将与省大数据局密切配合,加速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数据“汇好”,夯实数据流通治理的基础底座。着力健全完善全省统一的各行业、各领域数据标准,形成“一数、一源、一标准”,推动各行业领域规范数据治理;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大与中小微企业双向数据授权,合理扩大数据资源共享范围,探索“数据、平台、算法、安全”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围绕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遴选部分重点企业探索开展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试点,丰富数据资源供给。
二是把数据“用好”,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大DCMM贯标推广力度,遴选一批DCMM贯标试点地区、试点企业,促进企业向数据要素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数据流通规则,探索开展数据资产登记试点,积极稳妥推动数据交易,在健康医疗、海洋、文化等领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数据交易中心。持续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打造惠民利企典型场景。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交易范式,开展数据产品登记和流通交易,通过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等形式向社会输出数据价值。
三是把数据“管好”,推动数据治理规范安全发展。加强数据要素市场法规制度建设,推进数据地方立法,对已出台的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建立健全数据权益、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性制度规范,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机制。开展数据要素确权、交易、收益分配等相关课题研究,强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健全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构筑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的监测预警,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跨行业数字安全应急演练,提升应急保障水平。压实企业等行业主体的安全责任,筑牢数据安全多重防线。
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工作中继续给予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0531-5178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