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5-04 14:08:23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少了机器的轰鸣,多了的则是数据的无声流动:走进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伴随三色灯每隔30秒一次的闪动,就将有一组生产数据自动上传至云端并完成汇总分析,之后,分析结果再以生产进度、操作指南等输出。
“如果说之前的数字化升级相当于对‘肌体’进行改造,那么现在则有了‘大脑’,‘哑设备’能开始‘讲话’了。”这一变化由海特数控与浪潮云洲合作搭建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带来,听海特数控相关负责人介绍,伴随大量生产数据用起来、活起来,目前订单及时交付率已提升超过50%,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超过20%,产品毛利率也在大幅改善。而这样的“大脑”,山东将在产业层面开启建设:近日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全省首批“产业大脑”揭榜挂帅榜单,山东将聚焦优势产业集群率先遴选培育一批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为全国“数据驱动+数字赋能”工业转型升级探路。
“两化”融合发展指数117.1,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80.3,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变革是山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之一——近年来,依托实体经济规模体量大、应用场景丰富等比较优势,山东“数实融合”加速发展,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企业尝到向数据要生产力的甜头。“山东产业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但政府、行业以及企业间的数据还不能有效聚、通、用。”省工信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孙志强介绍,建设“产业大脑”,瞄准的正是充分释放工业大数据的价值潜力,由此为政府产业治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协同联动提供科学支撑。
具体来说,每个行业“产业大脑”都将一体两面同时服务政府侧、企业侧两类对象的产业治理、生产经营需求,通过构建“算力调度、数据汇聚、算法开发、服务开放”四类平台,形成“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三种能力,赋能政府开展产业链精准治理与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
建设“产业大脑”,山东采取重点行业“一业一大脑”,一地立足市县特色产业链群建设、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原则。据了解,首批“产业大脑”榜单所选取的7大类25个细分行业是围绕全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等所属行业梳理形成的“最大公约数”,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链及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大脑建设要求高、服务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山东让能者揭榜、智者挂帅:每个行业的“产业大脑”将经过可行性评估择优确定一个发展基础最好的市或区县承建,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对“产业大脑”建设组织年度绩效考核评估,绩效考核结果不达标的将取消“产业大脑”建设资格。“揭榜单位需成立产业龙头、数字化服务商、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参与的多元主体运营单位,融合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多方资源开展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孙志强提到,也是因为考虑到“产业大脑”建设涉及到各层面、各类数据的整合共享,由市、区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申报可更有利于统筹协调,加快“产业大脑”建成达效。
据介绍,今年全年山东将遴选15个左右“产业大脑”标杆试点,争取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培育50个左右“产业大脑”,通过在重点行业有序推进“产业大脑”建设,逐步汇聚形成山东工业经济大脑。
按照《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部署,今年是山东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年,也是五年规划中最关键的年份。“除了在链群层面推进产业大脑建设,企业层面,聚焦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行业,山东还将打造一批技术引领、集成协同、绿色低碳的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与产业大脑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孙志强介绍。目前,“晨星工厂”建设参考指标已发布,各市申报、评审、建设等相关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作者: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