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案标题
    关于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会议届次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 提案编号
    13010116
  • 承办单位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发布日期
    2023-07-26

关于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3-07-26 9:46:29

张冬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省“专精特新”有关工作的关心支持。您在建议中针对创新能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等问题,从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加强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建议有关内容,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不断推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我厅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试行)》,积极推动创新资源协作共用、产业专家智库建设等措施在中小企业落地见效,开展专家志愿服务技术创新活动,近两年共协调派出专家105人次,服务“小巨人”企业120家,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问题150个。加快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建立了研发机构,近2年平均研发占比超过6%、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项以上,企业技术和产品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或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占比近90%;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半以上拥有研发机构,平均拥有发明专利3项,研发占比超过4%。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目前,全省建设有136家省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覆盖全省十强产业。

二是促进大中小企业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抓好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高端提升和短板突破的目标方向,推动优质中小企业融链入链发展,承办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开展融链固链对接活动100余场,实现416家“专精特新”企业精准卡位入链,配套开展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产业集群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五行”专项活动,推动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协同发展,融链固链“山东模式”推向全国。我厅会同省科技厅印发《关于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关键技术攻关需求项目库、实施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精准攻坚行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和优势科研力量组建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切实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集聚融合“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创新。

三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挖潜“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橙色云”等创新平台资源,推动全省“小巨人”企业数字化应用率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率达82%。深入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会同服务体系建设处积极组织平台和企业申报,严格搞好面上统筹和审核推荐,认真研究并高水平编制《2022年山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推动9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入围“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第一批服务平台名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与中小企业对接,力求不断取得更好试点成效。

四是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牢牢把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和发展方向,以山东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等八大工程,协调出台入库培育、股权激励、融资促进、创新补贴和综合评价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打造了一大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梯度培育,塑强创新主体。全面落实《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推动实施《山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加强培育平台、政策资源、专家智库、行业领域、服务力量“五个对接”,进一步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打通梯度培育路径,协调出台更加精准的配套支持政策,培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力争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以上。对涉及“专精特新”企业的有关支持政策汇编成册,做好政策宣传。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纳入省对市政绩考核体系,鼓励和督促地方政府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进一步建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创新。修订《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支持省内行业骨干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发挥山东能源研究院、创新产业共同体等新型研发机构以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带动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进一步促进融链固链,促进创新协同。建立健全标志性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服务机制,落实《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工作方案》,从今年年底开始,每两个月围绕一条标志性产业链举办一次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聚焦前期准备、活动开展、平台搭建和跟踪服务等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拉出任务清单,确保各环节运行流畅、序时推进。不断加强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23年新培育国家级、省级示范平台80家以上,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四是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参与。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更多“小、快、轻、准”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推动形成一批细分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组织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水平免费自测,支持专业机构开展诊断服务,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示范作用,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试成一批,带起一片”。

特此答复。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26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创新创业指导处,0531-51782708)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