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10 08:31:54 信息来源: 办公室 研究室
1月9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指导下,2023年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落实“11266”工信工作体系和“六型”机关建设要求,齐心协力、沉着应战,推动工业率先好转、量质齐升,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圆满完成年度主要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点突出的成绩单。大抓工业导向牢固确立。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先后召开加力提速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4次全省性大会,出台民营经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系列高规格文件;部省签署合作协议,联合举办中德(欧)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大会等重大活动,争取更多国家政策和项目向山东倾斜。10位省领导挂帅担任标志性产业链“链长”,8位副省长带队调研督导工业经济运行,形成做强做优做大工业的浓厚氛围。工业运行势头持续向好。1-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4.6%,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全省利润增速达到15.7%,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工业发展中切实起到了挑大梁作用。产业创新能级加快跃升。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全国质量标杆7家,总数均居全国首位。新建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88个“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有效提升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02项,带动产生新技术1929项、新产品2113项、新工艺1730项,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拓展。提级成立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高规格组建院士专家咨询委,加速推动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1-11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6%,高于全部投资28.5个百分点。深入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前11个月完成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113个,技改投资增长10.6%,高于全部投资5.5个百分点。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加力做大“新三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五成。深化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98家、绿色工业园区12家,均居全国前列,前三季度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4.8%,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数实融合步伐全线提速。扎实实施核心产业倍增工程,1-11月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4.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2.4%、软件业增长16.2%,分别高于全国10.9、2.3个百分点。创建“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培育产业大脑32个、晨星工厂2332个。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新培育3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1个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平台总量、产业数字化指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首位。建成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5G基站20.2万个。预计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突破47%,为构筑数字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夯实支撑。固链强群取得务实成效。深入实施“链长制”,省领导主持召开13场“链长”专题会。策划开展“十链万企”融链固链专项行动,全年举办27场省级对接交流活动,带动各市开展600余场市级对接活动,达成3600余项对接交流意向。谋划实施“3830”先进制造业集群培优工程,累计培育30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均居全国首位。民营经济活力深度激发。出台民营经济“38条”,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条例,遴选12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推动民营经济开启新一轮大跨越大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449.7万家,占市场主体的98.9%。新增专精特新A股上市企业15家,新认定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106家、单项冠军352家、专精特新4589家、瞪羚654家、独角兽3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186家、小巨人1032家,均居全国前列。1-11月,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8%,高于面上工业1.1个百分点。
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信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坚定践行“11266”工信工作体系,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提速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积极打造更加优良的产业生态,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切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做到“八个加力提效”,切实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务实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态势,在扛牢工业大省担当上加力提效。把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努力为全国工业稳增长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强化运行监测,做强做实工业运行指挥部,加强分析,严密监测,做好预研预判和政策储备。加紧谋划一揽子激励措施,组织“开门抢订单”活动,确保一季度“开门红”。突出抓好重点,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强化调度监测,精准制定实施稳增长措施。深入挖掘增量,加强对临规工业企业帮扶指导,逐企建立跟踪培育机制。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滚动推进重点项目、服务重点企业。积极扩大需求,聚力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增长点,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二是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聚焦做强先进制造业上加力提效。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显著标识度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切实立起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四梁八柱”,力争制造业占比保持基本稳定并有所提升。优化实施化工专项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出台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打造更多高能级载体平台。抓紧抓实技改提级行动,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六大重点产业,“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推进更高水平的“万项技改、万企转型”,确保全年技改投资增长6.5%以上。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聚焦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七大重点产业,加快布局风电、光伏、核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紧盯新能源乘用车重点项目,扩大商用车企业领先优势,力争全年产量突破60万辆。积极开展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前瞻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七大未来产业,高标准制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和具体支持政策,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融合,在促进“五链”融通发展上加力提效。持续强化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产融合作机制,高质量举办产业投融资大会,为产业创新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突出重点、精准指导、梯次培育,力争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持续推进“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型企业工程,整体性做强企业家、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卓越工程师、高技能等产业领域五支人才队伍。四是加快培强壮大数字经济,在打造数实融合最强省上加力提效。扎实开展数字经济“创新攻坚年”,推动全省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全国排名继续升阶进位。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扎实开展工业企业负责人数字化培训,确保实现普及和提升培训全覆盖。推动工业互联网突破发展,加快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大生态,建立优质服务商资源池。实施“工赋百景”行动,打造100个左右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场景。积极争创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5G工厂等,持续巩固提升全国领跑优势。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锂电光伏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强链补链。聚焦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开展企业数据要素化试点、工业品主数据标准试点建设,持续做好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统筹优化数字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实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深度全覆盖。五是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在深化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力提效。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降碳,推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完善绿色制造标准和服务体系。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推动资源向优质产业、优质区域和优质企业集聚。积极推动节能降耗,严格落实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六是积极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在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上加力提效。更高水平用好“链长制”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融链固链,一手抓线下活动提质增效,一手抓线上活动优化完善,组织搭建企业云端对接平台。抓紧抓实600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力做强产业集群,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动力装备集群向世界级迈进,积极争创国家级集群,加快构建“3830”集群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县域产业优势,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持续保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领先优势,加紧展开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七是全力帮扶中小企业纾困发展,在增强获得感满意度上加力提效。积极开展纾困帮扶,持续优化“接诉即办”平台,畅通企业诉求“直通车”。深化“一起益企”专项行动,建立贯通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一张网”,持续开展“山东制造·网行天下”行动。实施“一月一链”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持续健全企业应急转贷服务体系。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持续健全梯度培育格局,进一步加大创新型、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的培育力度。高标准建设“专精特新专板”,组织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企业挂牌培育。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8条”等措施,积极谋划工业发展政策包,加强惠企政策兑现落实,为中小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内涵发展,全面宣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两个条例,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领域立法。深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专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水平。八是不断强化行业治理能力,在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上加力提效。深化建章立制,建好桥梁纽带,强化应急保障,健全省市县信息直通、重大灾害救援工程物资调度等机制,做好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等产品生产供应。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会议强调,要以更高标准打造高素质工信队伍,强化思想引领,确保政治过硬,强化业务能力,确保本领过硬,强化担当实干,确保作风过硬,强化结果导向,确保实绩过硬,采取精准务实的举措,拿出积极进取的劲头,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出彩、把考卷答得更优秀,切实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会上,参会人员开展了分组讨论,进一步深化对工信工作的认识和思考,理清做好今年工作的措施和打算。东营市、潍坊市、威海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总经济师;驻厅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厅机关各处室、省化专办各工作组主要负责同志;厅直属、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重点产业链服务机构、有关行业协会负责同志;16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济南、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滨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