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时间:2024-01-19 15:00

出席: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起生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崔霞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楗夫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臧耀刚 省统计局副局长傅相国 烟台市副市长沈健

内容:邀请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等同志介绍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图文实录

    孙应琢 

    媒体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起生先生为大家介绍山东2023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崔霞女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王楗夫先生,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臧耀刚先生,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傅相国先生,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健先生,一起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孙起生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孙起生

    新闻界的朋友们:

    2023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抢抓战略机遇、靶向攻坚突破,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在稳大盘运行中做出了经济大省应有的贡献。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我省生产总值为920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06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88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49575亿元,比上年增长5.8%。

    一、农业生产稳步向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扎实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202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总产量1131.1亿斤,比上年增加22.3亿斤,增长2.0%,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全年生猪出栏增长2.9%,家禽出栏增长14.4%,分别较前三季度提高1.8、3.6个百分点。肉蛋奶产量全面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05.3万吨,增长8.0%,禽蛋产量462.2万吨,增长5.5%,牛奶产量318.1万吨,增长4.5%。

    二、工业运行稳中向好,装备制造业增势较好

    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行动,全省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41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6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14.4%、20.5%、11.7%。

    三、服务业加快回升,行业增长面总体良好

    出台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扩量与升级并重、传统与新兴协同,激活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显著增强。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分别较1-9月、1-10月回升1.2、0.8个百分点。32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1.3%。接触型服务业复苏态势明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分别增长21.2%、16.1%、12.6%。

    四、消费市场平稳复苏,线上消费支撑有力

    将恢复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加力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创新拓展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需求,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澎湃的消费活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41.8亿元,同比增长8.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362.0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79.9亿元。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345.5亿元,商品零售31796.3亿元。线上消费快速发展,全年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63.1亿元,增长25.8%,拉动全省限上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健,新兴产业投资发展较快

    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不动摇,狠抓重点项目推进,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加速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向好向优增长态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0.3%,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5.5%、35.0%。

    六、货物进出口保持平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注重突出重点,加强政策支撑,全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外贸新空间,全省外贸实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3.3万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1.9万亿元,增长1.1%;进口1.3万亿元,增长2.7%。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5.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0%,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6.0%。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4.3%,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6.3%,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

    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精准把握政策保供稳价力度,加强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强化市场预期引导,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5%,12月份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0%,12月份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兜住兜牢兜准民生底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4.5万人,保持平稳增长。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90元,同比名义增长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71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76元,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17,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总的看,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等多重挑战,全省上下沉着应对、精准施策、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在承压中坚毅前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全省经济回升向好得益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上下聚焦企业群众所需所盼,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政府机关运转、政企沟通交流、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提效“三大行动”,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推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强经验总结和复制推广,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经公开征集、集中初审和专家评审等环节,选出《“亲清发改会客厅”推动项目投资再上新台阶》、烟台市《打造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建立“六位一体”工作机制》等50个创新性强、实效突出的典型案例。我,们将在新闻发布会后公布具体案例名单,并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省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营造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鼓励各级各部门加强互学互鉴,凝心聚力推动营商环境创新提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省将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孙应琢 

    谢谢孙起生先生!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网记者

    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山东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明显改善,请问您如何看待2023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有哪些亮点和积极的变化?

    傅相国

    2023年,全省各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超前谋划、接续推出了强工业、扩内需、稳外贸、促民营经济发展等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全省经济总体呈现平稳恢复、回升向好的态势,圆满实现了主要预期目标,切实扛牢了经济大省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供需两端协同恢复。全省各级坚持政策靠前集成发力,适时推出一揽子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动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同步回升向好。从生产端看,农业生产平稳有序,粮食产量再创新高,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提高了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加力提速,重点行业支撑有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增速比上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快速恢复。从需求端看,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有力赋能全省高质量发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稳定大宗消费,推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等生活服务消费回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回升。

    二是质量效益加快提升。全省各级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蓄增长动能、塑强发展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0.3%,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是市场活力稳步增强。全省各级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全力破除民营经济、民间投资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市场预期稳步改善,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从经营主体规模看,2023年底,全省经营主体达到1465.9万户。从关联指标看,全省税收收入、公路货运量分别增长9.1%、3.1%,比上年分别提高10.8、8.0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人民币贷款余额9.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

    四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各级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4.5万人,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7.5%,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物价总体保持平稳,CPI同比上涨0.1%,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涨0.6%。

    总的来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2023年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加速积聚。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市场需求恢复依然较慢,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新的一年,全省各级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山东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比较亮眼,请问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崔霞

    2023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为什么投、往哪投、谁来投、怎么投”,健全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链条闭环推进机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为经济持续稳定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坚持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滚动推出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一项目一台账”跟踪服务、定期调度,全年完成投资2.8万亿元、超出年度计划投资2400亿元。开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组织春秋两季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797个、总投资1.84万亿元。实施重大项目部门联审会商,创新用地、资金、能耗煤耗等要素资源保障,提速办理项目审批、用地环评、施工许可等手续,依托“四进”工作队开展全覆盖服务督导,现场解决项目建设难题。

    二是强化政策资金对上争取。抓住国家扩投资政策机遇,组成工作专班,围绕重点投向和领域,集中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全力对上衔接、做实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纳入国家支持范围。2023年,我省共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330亿元,签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1562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4.8亿元和两批特别国债334.5亿元,46个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用地保障清单,这些政策性资金和要素的争取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落地。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加快实施920个“七网”年度项目,高标准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省级水网先导区,济郑、莱荣高铁通车运营,建成济南至潍坊、明村至董家口等高速公路和烟台机场二期、临沂机场改扩建工程,全省高铁、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2810公里和8433公里;老岚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小清河全线具备通航条件,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9%。

    四是强化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充分发挥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增量拉动,针对性谋划推出3922个年度计划竣工投产项目,坚持“点对点”“一盯一”,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分行业、分层级、分类别举办供需对接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拓市场、寻订单,全力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1.5%,竣工投产项目新增产值5383亿元。

    下步,我们将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关键支撑,持续优化项目谋划储备、内招外引、对上争取、服务保障投资管理格局,统筹用好土地、能耗等要素资源以及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推动实施一批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全力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管理水平,以项目提速扩大需求、稳定运行。

    央广网记者

    2023年是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开局之年,请问在重大生产力布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崔霞

    省委、省政府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为工作总抓手,突出绿色低碳、示范先行,“一业一策”推动石化、钢铁等主导产业集约集聚、提档升级,提速发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三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快车道,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优势、新增长点加速集聚。

    一是传统动能优化提升。按照“减量整小上大、减油增化延链”思路,研究制定全省石化规划布局总体方案,统筹谋划7个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重大石化项目,齐鲁石化鲁油鲁炼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加快推进沿海钢铁基地建设,日钢产能承接一期项目投产,永锋钢铁临港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两高”企业能效改造提升,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超过32%,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出台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完成大型煤电机组“三改联动”1774.5万千瓦。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508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

    二是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按照“国家有需要、山东有基础、未来有空间”的原则,指导各市提速布局新产业新赛道,集中培育3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精益碳纤维、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等引擎性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数字赋能成效明显。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谋划推进100个重大数字产业项目,新获批国家级“双跨”平台3个,开通全国首个数据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累计建成5G基站20.2万个,新增数据中心标准机架7万个、总量达到35万个,全省千兆用户达到1176万户,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四是新能源提速发展。把能源转型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加快推进“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投运首批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渤中B2、半岛南U1一期等海上风电项目,1000万千瓦项目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250万千瓦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全面开工,石岛湾扩建一期项目获得国家核准,核电在运和核准在建装机规模达到1180万千瓦。全年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934.9万千瓦、总规模达到9395.8万千瓦;新型储能规模达到398.3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

    中国新闻网记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2023年,全省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请问有哪些显著特点和积极变化?

    王楗夫

    2023年,全省上下坚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统领下,将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最大主责主业,采取务实有效举措推动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进向好,呈现“一季度开局稳健、二季度加速提升、三季度持续增长、四季度稳中向好”的运行走势,有五方面特点。

    一是工业运行总体稳健。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增速较2022年全年提高2.0个百分点。自下半年以来,全省41个行业大类增长面一直稳定在80%以上,高出全国10多个百分点。

    二是重点领域增势良好。装备工业、原材料制造业运行良好,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汽车、通用设备、化学原料及制品、铁路船舶、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5%、14.4%、13.7%、11.7%、11.0%。全省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中,有79种产量保持增长,增长面65.8%,其中,合成纤维单体、发动机、金属成形机床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是产销衔接持续优化。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6.9%,较2022年全年、2023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0.5个、1.5个、0.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家具、汽车、专用设备、化学纤维等行业去库存周期接近尾声,产销衔接水平改善明显,企业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四是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工业效益扭转年初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1-11月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5.7%,比全国高20.1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和1-10月分别提高14.5个、9.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更加活跃,截至12月底,全省民营市场主体增加215.2万户,总量达1449.7万户,占市场主体的98.9%;中小企业数量新增64.5万户,总量达446.1万户。

    五是产业升级加速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为12家化工园区扩大面积6.23万亩,200万吨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正有序关停退出,7个传输通道城市10家钢铁企业全部关停,焦炭、粗钢产量分别控制在3200万吨、7455.9万吨以内。新增专精特新A股上市企业15家,新认定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106家、单项冠军352家、专精特新4589家、瞪羚654家、独角兽3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186家、小巨人1032家,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在工业稳增长上起好步,对于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省工信厅将进一步强化“头号工程”鲜明导向,围绕稳岗达产、助企服务、升规纳统、固链强群等方面,谋划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中国网记者

    刚才,发布中提到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有力推动了全省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迈进,请问2023年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扩大技术改造投资?

    王楗夫

    2023年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引擎”、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聚焦项目载体,放大政策效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长效。1-12月,全省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9.4%,分别高于全国6个和4.7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2个和2.1个百分点。主要采取了四项创新措施: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明确方向路径。联合印发《山东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优势产业,明确了“五化五促”工作思路,有力加快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服务化跃升步伐,取得了积极效果。全年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02项,带动产生新技术1929项、新产品2113项、新工艺1730项;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98家、绿色工业园区12家,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高水平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跟踪服务,持续推进,确保项目及时投产达效。1-12月,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508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其中,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3.8%,高于全省工业技改投资24.4个百分点。省级层面重点调度的1400个导向目录重点项目,开工1390个、开工率达99.3%,完成年度投资2103亿元、全年进度的120.1%,超时序进度20.1个百分点。

    三是突出政策集成,提升发展动力。研究出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十条措施》,从用地、资金、能耗、用工等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政策举措。财政资金方面,创新实施技术改造设备奖补、技改专项贷、股权投资等政策,全省256个技改项目获得设备奖补或贴息补助超3亿元,带动企业年度设备投资200余亿元;11家企业获得3亿元股权投资支持;争取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专项资金近7亿元,有效调动了企业技改积极性。用地方面,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围绕省技术改造导向目录重点项目和省标志性产业链建设重点项目,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4379 亩予以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四是优化管理服务,形成工作合力。按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量将16个市划分为3个组别,每月通报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及排名情况,安排1500万元财政资金对每组工业技改投资排名第一的市给予奖励。搭建技改全要素供需交流平台,举办第四届山东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展洽会,发布2023年“技术改造十大优秀案例”“首批技术改造服务商名单”“首批技术改造需求清单”和“首批技术改造解决方案清单”,推动工业技改提质增效,形成技术改造推进合力,以优良的发展环境助力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2023年全省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对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请问2023年促进消费工作有哪些亮点?2024年有哪些工作打算?

    臧耀刚

    2023年,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山东消费提振年”决策部署,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省消费市场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41.8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是政策供给有力,活动热点不断。出台《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省市明确支持资金8.9亿元。全省共发放消费券9.2亿元,拉动消费172亿元。深化“惠享山东消费年”活动,围绕促消费十大专项行动,省市联动开展迎春、夏日、金秋、暖冬四季促销活动,全年共举办活动769场,累计参与企业、业户9.8万余家(次);开展“2023山东新能源汽车百场下乡活动”,累计销售额59.5亿元。

    二是培育电商主体,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实施电商“三个十”计划,培育认定98家电商直播基地、76家电商供应链基地、20家电商产业带。持续扩大“齐鲁电商贷”惠及面,为1428家电商客户提供36.1亿元政策性担保贷款。举办“好品山东 商行天下”系列促消费活动,开展双品网购节、金秋双节直播季、2023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等电商促销活动。

    三是促进供需对接,扩大服务消费。举办2023齐鲁美食节、首届黄河流域美食节等活动,认定“山东省绿色饭店”66家,餐饮消费持续升温。举办第五届山东省诚信家政进社区惠民促消费活动、第二届现代家政产业展,不断释放家政消费潜力。举办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暨老字号品牌发展高峰论坛,评选第二批“山东省老字号集聚区”,全省“老字号”发展进一步提升。加快推动会展消费复苏,截至目前,办展数量和面积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四是优化载体建设,提质城乡消费。评选确定第二批智慧商圈省级试点,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确定15家绿色商场创建单位,城市消费载体功能不断提升。新认定10个现代流通强县,出台《山东省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支持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县域消费提质增效。

    2024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传统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和新兴消费扩容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山东消费促进年”,抓细抓实消费政策落实,持续提升“惠享山东消费年”活动质效,推动传统消费、新兴消费协调发展。强化商贸业市场主体培育,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改善县域消费渠道,进一步延续我省消费向好态势,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大众日报记者

    202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1.7%,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取得明显成效,请问在推动外贸稳增长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臧耀刚

    去年以来,面对外需减弱、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挑战,全省商务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多措并举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7%、1.1%、2.7%,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是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系列举措。坚持政策措施靠前发力,聚焦外需低迷、订单不足等问题,先后研究出台《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省跨境电商跃升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提出60余条具体措施,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建立“商务+金融”工作机制,举办全省“商务+金融”共促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接会、“商务+金融”惠企宣讲服务对接等系列专场活动,“鲁贸贷”授信金额同比增长154.68%,“齐鲁进口贷”放款金额同比增长40.86%。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拓市场稳订单。省市联动、内外协同支持外贸企业拓市场、稳订单,研究制定了《2023年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先后举办山东农产品东京展、中国山东机电产品新加坡展等10场境外主办类展会,接待境外采购商超5万人次,省市两级累计组织3650余家企业赴境外参展545场次,组织600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境内知名展会,主动出击、获取订单。积极引导企业聚焦中亚、非洲等有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统筹公共海外仓、境外商贸物流园区、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等各类资源,支持企业培育出口增长点,2023年全省对中亚、非洲、西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4.5%、22.5%、12.2%、5.6%。

    三是优化出口结构培育新动能。着力推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推动扩大“新三样”产品出口,组织企业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举办“一对一”对接洽谈会,全省“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7.3%。巩固扩大汽车零配件、游戏机、汽车、家电等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占全省的比重提升2.6个百分点。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全年举办10场“跨境电商+产业带”专场活动,组织汽车零配件、家居家纺等特色产业带企业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开展跨境电商合作推介活动,推动二手车出口企业组团赴阿联酋、俄罗斯等举办贸易洽谈会,与当地电商平台、批发市场、大型经销商等机构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推动培育壮大新业态主体队伍。

    四是强化助企纾困扩大重点商品进口。持续开展“进解促”专项服务行动,用好“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通关等问题。加快构建关地港铁区企协同机制,省商务厅会同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等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通关、物流等各方面问题,助力进口商品实现快速通关。深化“商务+港口”合作机制,发挥省港口集团等省属国有企业供应链综合服务优势,助力企业扩大资源能源、农产品等商品进口。2023年,铁矿砂、铜矿砂、铝矿砂、成品油等进口分别增长5.7%、41.1%、7.2%、215.4%,拉动全省进口增长4.5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增长6.2%,拉动全省进口增长0.8个百分点。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几个月山东的CPI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请问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看待下一步CPI的走势?

    傅相国

    2023年10月份到12月份,全省CPI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分别下降0.4%、0.7%、0.5%。虽然CPI整体处于低位,但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影响,核心CPI仍然保持稳定,10月份到12月份,全省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0.5%、0.4%、0.4%,全年核心CPI同比上涨0.6%,表明这种价格的变化是局部的、结构性的,而不是全面的、普遍性的。

    我们知道,食品和能源在CPI中的权重是比较大的,这两类商品价格的下降对CPI的影响比较明显。从食品看,10月份到12月份,全省食品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2%、4.6%、3.5%。主要原因,一方面我省是农业大省,重点农产品供应充足、量足价稳;另一方面2022年四季度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不畅,食品价格相对较高,2023年恢复常态化运行后,食品价格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自然回落。从能源方面,11月和12月两个月,我省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5%、0.8%。主要是由于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能源特别是石油的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有所回落。

    对于后期的走势,我们认为,全省经济运行加快恢复,特别是市场需求平稳回升,将有助于改善物价低位运行的状况。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扩大有效需求上塑造新优势,抓实抓细消费潜力持续扩大。随着促消费、扩内需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见效,消费将逐步从疫后恢复转向扩容升级,需求不足问题有望得到缓解,CPI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同时,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食品、餐饮、旅游出行等消费需求增加,也有助于推动CPI季节性回升。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去年省里设立了“亲清发改会客厅”,常态化开展政企沟通交流活动,对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崔霞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省发展改革委创新设立“亲清发改会客厅”,加快构建民营企业常态化服务沟通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策供给,全力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常态化服务沟通机制。聚焦工业、服务业、民间投资等领域设立工作组,建立重点服务联系企业库、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以及工业、服务业领域重点民营企业清单,常态化组织实施。打造“亲清发改会客厅”对话平台,采用餐叙会、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区域有代表性的企业参会,畅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坚持“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4期会客厅共答复解决问题诉求49个;全年累计走访企业363家,业务层面诉求解决率100%,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环境。相关做法先后获评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最佳案例、模范机关建设“山东品牌”优秀案例。

    二是强化涉企政策谋划制定。坚持“解决一个诉求、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政策”,持续创新政策集成供给,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共性问题。聚焦投资指引、产业培育、要素保障、资源配置、审批服务、交通物流、企业用工等重点环节,“以点及面”分行业领域研究支持政策,针对性推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四批政策清单、333条政策,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全年为经营主体新增减税降费500亿元以上。

    三是推动民间投资企稳向好。把民间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研究出台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影响民营企业不敢投、不能投、不愿投的关键环节用力,针对性制定支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鼓励盘活存量资产等5个方面、27项政策。聚焦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搭建“三清单一平台”,公开推介项目880个、总投资1.1万亿元,已签约项目151个,成功吸引民间资本211亿元。加大“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增便利”力度,出台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改革19条措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73项压减到48项。全省民间投资企稳向好、累计增长3.1%。

    四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协同发力。出台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若干措施,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十个突破行动,全面清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隐性门槛和其他形式的负面清单。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实行行政处罚决定和信用信息修复“两书同达”,信用修复数量提高40%。举办“创投基金齐鲁行”活动,吸引落地创投基金656.7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中民营企业签约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

    香港商报记者

    刚才孙起生先生介绍,烟台市打造涉企联合检查平台的做法入选了全省典型案例,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沈健

    近年来,烟台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始终坚持以营商环境本质提升为核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在服务企业上精准发力、创新突破,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升,获评2023年度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地级市10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特别是针对企业重复迎检负担重、执法部门涉企检查行为不规范等痛点堵点,我们搭建了“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建立起了“线上备案、自动匹配、扫码入企、线上检查、结果互认、实时监督”六位一体的涉企检查工作机制,极大减少了检查频次,实现了涉企检查“阳光运行、执法规范、无事不扰”的目标。一是入企计划“云提报”。入企检查前,执法部门需至少提前7天通过平台提报检查计划,进行网上备案。二是检查信息“云匹配”。平台对同一时间段内同一对象的检查计划进行自动匹配合并,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检查。三是入企人员“云打卡”。严格执行“扫码入企”,我们为每个企业设立了专属“企业码”,只有扫码才能入企,对入企活动全程留痕、全程监督,推动涉企检查规范运行。四是检查方式“云录入”。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通过移动端“山东通”,实时拍照上传相关证据,录入检查信息,大大提升了行政执法标准化、数字化水平。五是检查结果“云共享”。检查过程中对检查对象、事项、结果等信息自动存档、实时共享,首查部门对结果负责,其余部门对结果互认,避免因信息不共享导致多头重复检查。六是企业意见“云反馈”。企业对入企不扫码、执法不满意等问题,可通过平台直接进行投诉反馈,加强对入企活动的监督。同时,我们进一步拓展“涉企联合检查平台”的应用场景,不断创新非现场智慧监管模式,大力推广AI远程视频分析、资质临期电子预警等方式,变“现场核验”为“数据比对”,变“事后惩戒”为“事前预警”,进一步减少对企业打扰。

    孙应琢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政府办公厅程凤女士,电话51786242。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