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持续为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注入新动能(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4-10-25 19:50:14 信息来源: 新华社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10月24日电(记者邵鲁文)近年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坚持扭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接续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富有成果的组合拳。今年1-9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全国和全省去年同期2.4、1.1个百分点,稳居十个工业大省前茅。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7.6%,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构建顶格工作体系,铸牢经济发展基石支柱

一是强化组织体系。统筹做实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工业运行指挥部、数字经济联席会议等协调领导机制,在全国较早探索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高位建立以周济院士担任主任的制造强省建设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决策咨询体系。二是强化政策体系。先后印发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部署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创新推出工业开门红、要素资源保障10条等一大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今年又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整合省级财力,真金白银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量质齐升、速效并进。

针对强化工业运行,一是抓统筹。切实发挥工业运行指挥部体系作用,省市县三级强化常态联动,各成员单位主动协调配合,全面加强日报、旬报、月报分析,形成聚智合力推动工业稳增长的良好格局。二是强服务。创新建立联系服务机制,今年把重点企业进一步突出出来,形成紧跟帮扶、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已经成功推动首批9家重点企业止降回稳。三是育增量。围绕年度预计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项目和企业,建立“一对一”包保机制,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同时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积极谋划重大项目。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狠抓载体升级。高标准建设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5家,省级微纳制造创新中心通过工信部中标公示。今年新认定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0家、累计达到2397家。二是狠抓攻关突破。统筹设立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并以10%的速度逐年递增。持续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年均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以上,累计培育“三首”新产品3500余项。三是狠抓人才培育。实施人才引领型企业培育行动,配套制定《建设指南》,目前分两批培育45家。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一是推动减量优化。深入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高耗能行业大调整大优化。今年推动铸造、轮胎调出“两高”范围,石化行业退出产能200万吨。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二是推动存量变革。深入实施工业领域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1-9月全省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5%、9.5%,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1.6和5.6个百分点。青岛、潍坊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三是推动增量崛起。围绕低空经济、磁悬浮等前沿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提速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九个新兴产业,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七个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上半年,关键软件产业规模首次跃居全国首位。

聚力推进智改数转,持续释放实数融合效能

近年来,山东省工信厅聚力推进智改数转。一是加速做强核心产业。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铸魂”等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组建总投资超2800亿元的160个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库和20亿元的数智经济产业基金,加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今年创新谋划培育认定首批“首件套”产品73个、数字产业先锋企业30个、数字产业集群15个。

二是加速推动融合赋能。成功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成全国首个功能类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个、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深入推进云行齐鲁、工赋山东,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7.6%、居全国第二。今年持续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工作,覆盖企业超过50万家。

三是加速数据价值跃升。开展数据赋能专项行动,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培育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4220家,打造重点行业“产业大脑”64个。724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评估,数量连续两年稳居全国首位。建成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今年新增5G基站3.4万个、累计开通23.6万个,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成功启动建设。

一体推进固链强群,努力厚植深远发展优势

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打造共生共赢的优良产业生态。一是“点”上强企。坚持大小兼顾,推动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以106家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库,支持重点企业聚焦主业做大做强。扎实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新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5724家,新公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20家、累计18072家。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4家,累计237家、居全国首位。

二是“线”上固链。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积极参与全国重点产业链建设,打响融链固链品牌,今年创新开展“十链百群万企”专项行动,进一步扩大了融链固链行动知名度和实效性。

三是“面”上育群。聚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格局。累计培育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3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今年新认定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6个、累计达到136个,有力推动产业资源汇聚。(完)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