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山东扛牢大省担当,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

时间:2024-03-08 15:00

出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茂庆 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于明兵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洪国 省国资委副主任周洪文

内容: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扛牢大省担当,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

图文实录

    陈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茂庆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于明兵先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洪国先生,省国资委副主任周洪文先生介绍山东扛牢大省担当,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茂庆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王茂庆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工信厅,向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山东工信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次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工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特别是去年以来,鲜明将工业经济摆到了头号工程的空前高度,顶格召开新春第一会、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等重要会议,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增长值增长7.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全国工业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建强顶格推进体系,支撑保障更加有力。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部署,带领谋划了一大批惠当前利长远的务实行动,着力完善新型工业化推进体系。在组织体系上,统筹做实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工业运行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制,10位省领导挂帅担任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并带队督导调研工业经济运行,为新型工业化充分汇聚了资源力量。在工作体系上,去年围绕稳增长、提质效等重点领域,打出一整套组合拳;今年初再次聚焦头号工程召开全省会议,部署实施十大行动,为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抓手。在政策体系上,印发民营经济38条、数字经济26条等重磅文件,出台首季开门红激励、要素资源保障10条等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级持续提升。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增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启动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02项,成功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突出平台支撑作用,高标准建设先进印染、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培育6个省级中心和288家“一企一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突出人才第一资源,塑强企业家、经营管理等5支人才队伍,去年新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4名、人才引领型企业15家,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格局。

    三、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筑牢夯实。坚定不移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立起新型工业化的“四梁八柱”。在减量优化方面,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深度优化钢铁、炼化等“两高”行业政策,去年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5.2%,生态底色更加凸显。在存量变革方面,深化技改提级行动,超时序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切实筑牢传统产业这一深厚家底。在增量崛起方面,培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0%,为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动能新优势。

    四、激活数字经济引擎,融合赋能势头强劲。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强引擎,统筹部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开启新一轮大跨越大提升。核心产业加速跃升,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加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去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大幅增长12.4%。数实融合深度赋能,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茅。数字基建持续完善,截至去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2万个、确定性网络1.18万公里,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29个,注册在用物联网终端2.3亿个,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底座筑得更加牢固。

    五、做优链群产业生态,内生动力全面增强。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聚焦“点”上强企,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去年新培育省级制造业领航型企业10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聚焦“线”上固链,深化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举办融链固链活动600余场,促成重要合作意向3600余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聚焦“面”上育群,巩固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动力装备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集群式发展效应充分释放。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勇闯新路、勇挑大梁。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切实扛牢大省担当,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聚焦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陈琛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工业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山东将如何破题,有哪些激励政策?

    王茂庆

    工业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山东工业规模体量庞大、产业体系完备,具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具体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将继续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联合攻关,确保今年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培育推广“三首”新产品600项以上,进一步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同时,健全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做强产业人才队伍,新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1%左右。

    二是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坚持做强优势与夯实基础同向发力,切实为新质生产力筑牢发展根基。一方面,聚焦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全力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确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势。另一方面,聚焦冶金、石化、轻工等传统产业,发挥技术改造的“点石成金”作用,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年内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有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

    三是着力培强壮大新兴领域。坚持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按照点上突破、抢占前沿的思路,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加紧研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前沿技术攻关项目20项左右,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潍坊元宇宙产业园、烟台东方航天港等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

    四是着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我们将坚持一手抓数字产业化,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主线,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一手抓产业数字化,扎实推进“工赋山东”“工赋百景”,高标准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力争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新增“上云用数赋智”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

    五是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将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在源头控碳上,深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行动,一业一策优化产业政策,提升重点行业和产品产出效率;在过程减碳上,聚焦生产全过程各领域,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加工、节能节水等技术装备,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末端降碳上,积极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推动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今年力争推动超过20%的“两高”行业企业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中国新闻社记者

    去年以来,党中央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系列安排部署。请问,我省在工业领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有何具体打算?

    于明兵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省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引领和关键支撑。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统筹推进”。

    一是统筹推进产业结构提质升级。聚焦钢铁、石化、汽车等重点行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产能整合谋划实施一批支撑性项目,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在现有32个集群的基础上,再培育10个左右省级集群,加快构建“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发展模式。聚焦空天信息、量子科技、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集中培育15个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能级整体跃升。

    二是统筹推进产业链条补强固延。聚焦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薄弱环节,依托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紧密衔接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重大技术攻关等支持专项,每年开展50项左右重大产业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产品,切实提升产业链的安全韧性水平和协同互补能力。

    三是统筹推进数实经济深度融合。加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布局发展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集聚区。加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

    四是统筹推进生产模式变革创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培育推广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装备,每年培育100家左右智能工厂,探索形成一批成效明显、可复制、易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强工业设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专业设计机构和知名设计品牌,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共享制造平台,实现生产方式的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

    五是统筹推进生产要素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水平改造提升,指导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改造方案,力争到2025年,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保持在30%以上。全面抓好能源转型,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力争今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为产业发展提供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请问,我省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

    王洪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首个重点任务来抓,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在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省科技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聚焦产业根本、抢抓创新关键,全面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聚力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塑造新优势,围绕提质增效传统产业、集群集聚新兴产业、抢先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发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助力新型工业化,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一是聚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围绕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关键问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和示范工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深海空天等未来产业领域,实施前沿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是聚力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由企业牵头集聚创新资源,组织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

    三是聚力增强科技创新平台效能。积极做大增量,争取创建国家创新平台,布局高能级省级创新平台;盘活存量,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提升质量,做好服务保障,确保重大创新平台发挥好核心技术攻关作用。

    四是聚力构建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积极引领黄河流域协同创新,在现代农业、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强与沿黄省区科技合作,推动在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

    五是聚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效能;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体系,完善“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推广机制,一体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评价和运用转化。

    六是聚力营造科技创新生态。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加强科技人才引育,推进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项目评审遴选机制,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谢谢!

    中宏网记者

    国有企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请问,省国资委在推动省属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周洪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省国资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指导省属企业大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质效显著提高。2023年,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反映发展质效的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等重要指标实现同比增长。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聚焦高端化发展,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激励力度,2023年省属企业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3%,建成8个“山东国资科创基地”,新增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100个、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92个,并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我们坚持聚焦智能化发展,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行动,发布实施全国首个数字化转型地方标准,2023年省属企业主业投资和“十强”产业投资占比达90%以上,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占比达22.7%;我们坚持聚焦绿色化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努力在落实“双碳”任务中锻造新的竞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重点用能省属企业通过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年均节约能源约20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40万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鼓励、支持省属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做好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强化考核激励,对独立或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现有工资总额难以满足薪酬激励需要的省属企业,按照不超过正常工资总额的5%设立专项资金。深入开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实施研发平台建设“扩面提质”工程,推动规模以上省属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推动省属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政策》,加快构建指标统计办法,搭建常态化管理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逐年提升,确保2025年底达到18%。狠抓节能减排,指导9户重点用能企业编制碳达峰工作方案,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坚决淘汰低效落后产能。

    三是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省属国资国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组织开展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素质提升活动,依托“数字国资云课堂”,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线上培训,培育更多数字领域高水平技能人才。推动省属企业数字技术与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经营管理、用户服务等深度融合,持续建设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谢谢大家!

    大众日报记者

    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中小企业。如何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何具体措施和政策吗?

    王茂庆

    中小企业是工业经济的潜力之基、活力之源,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帮扶,一手抓发展,持续促进中小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和新突破。今年,我们将实施中小企业“活力提升年”行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专精特新主体支撑。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挖潜强基”行动,逐市逐县摸清“种子”企业,深度挖掘培育基础,以点带面扩大专精特新后备力量。组建“专家服务团”,用好“创新服务券”等政策,扶持优质中小企业逐级补差提升,今年将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300家,确保国家级优质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二是强化融链固链服务支撑。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十链百群”专项行动,围绕11条标志性产业链、100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两大重点”,整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商会协会“四类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年举办省级对接服务活动30场,带动市县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000场以上,进一步打响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山东品牌”。

    三是强化数字转型平台支撑。依托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一个创新体验中心、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培养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一套专业工具箱、出台一揽子专项措施,全年培养100名以上数字化评测诊断咨询师,推动1000家以上优质中小企业、10个左右特色产业集群和2-3个标志性产业链先行先试,加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模化普及,助力中小企业乘“数”而上。

    四是强化特色产业集群支撑。实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跨越提升行动,建立梯度培育库,新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0家左右,力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继续领跑全国。开展“特色产业集群服务行”,升级“特色产业集群·云上展厅”平台功能,组织开展集群企业云采销系列活动,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供应链、提升市场份额,不断塑优中小企业发展生态。

    陈琛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室王超,联系电话:51782558。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分享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