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 2024-06-20 10:47:00
潘景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推进培育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长期聚焦主业、坚守实业,深耕于细分领域,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显著特征的中小企业优秀代表,在服务强链补链延链、促进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培植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通过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了一大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扶持。省委、省政府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摆上突出位置,2013年印发《关于编制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划实施“育苗扶壮”工程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2020年印发实施《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企业培育;2022年1月研究制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10月印发实施《山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并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工作列入《山东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年高标准修订《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持续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截至目前,全省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规模持续壮大,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16383家(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15家,占比12.9%,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032家(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家,占比13.6%。
二是着力突出创新引领。创新职称评审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举荐制”,“专精特新”企业可直接向省级推荐人才参评高级职称。深化部门协调联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从创新资源协作共用、产业专家智库建设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推动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深化“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专项行动,推荐获评中央财政支持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9个、关联服务参与试点的专精特新企业188家,支持济南和青岛两市获评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未来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2023年支持20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全力推动融通发展。每年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行动工作方案,开展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产业集群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五行”专项活动。召开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山东模式”走向全国。2023年启动实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的“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省级专场实现11条标志性产业链全覆盖,带动各市开展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活动300余场。加强融通精准对接,积极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共推荐66家大企业纳入工信部409家“发榜”名单,组织7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揭榜”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98项,数量居全国前列。
四是持续优化融资供给。组织开展首贷培植、科创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对接、政府基金引导、中长期和信用贷款提升等金融服务,实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导,2023年全省企业贷款新增11062.82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4.78%,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783.72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6.95%。争取国家2023年度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12261万元,创新开展“鲁担集群贷”对接百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活动,2023年全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年化担保额592.5亿元,同比增长16.63%。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省市风险补偿1071万元,撬动银行科技成果转化贷款275.34亿元,服务企业4600余家。精准开展成长企业上市培育,推送226家专精特新上市种子企业对接资本市场,2023年培育15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占全省国内A股新增上市企业的83.3%。
二、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积极谋划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招硬招,着力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
一是强化专精特新主体支撑。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挖潜强基”行动,逐市逐县摸清“种子”企业,深度挖掘培育基础,以点带面扩大专精特新后备力量。每年开展2批次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梯度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推荐1批,扶持优质中小企业逐级补差提升。会同财政、科技部门,持续落实好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等普惠政策。
二是强化融链固链服务支撑。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十链百群”专项行动,围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在内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100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两大重点”,整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商会协会“四类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年举办省级对接服务活动30场,带动市县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000场以上,进一步打响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山东品牌”。
三是强化一企一策靶向提升。对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四类十三项评价标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链、品”六类认定指标,逐个贴好“标签”、一一明确目标,指导企业制定切实管用的补差提升方案。坚持分业定策,会同财政部门、科技部门持续优化科技金融扶持政策,降低信息领域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会同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主管处室制定本行业培育工作目标及方案措施,细分领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政策服务、产业交流、对标提升等培育活动,帮助培育企业循规依链精准补差、快速提升。
四是强化集群和园区支撑。实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开展“特色产业集群服务行”,建立梯度培育库,新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0家以上,力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继续领跑全国。引导产业园区积极创建专精特新企业优质培育服务园区,集聚优质服务资源,持续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塑优中小企业发展生态。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2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0531-5178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