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 2024-07-18 8:51:59
民进山东省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数字经济赋能增效的建议》收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立足职能分工,结合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协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保障。坚持规划先行,建立“指导意见+十大工程+八项行动”全链条工作推进模式,推动出台1个综合性文件,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实施十大发展工程和八项转型行动。推动成立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率先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推行企业总数据师制度。
二是数字经济总量规模显著增长。2023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33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超过47%。新培育数字经济重点项目401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58个。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前15位企业达到4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达到7家,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歌尔虚拟现实高端头显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一,海信电视、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三是核心产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深化“链长制”统筹引领,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全力塑强产业基础,增创发展优势。2023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0%、软件业增长16.6%,分别高于全国8.5个、3.2个百分点;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8,预计全年核心产业占比再增1个百分点、达到8.5%。
四是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领跑全国。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7.3%,产业数字化指数达到80.3,排名全国首位,两化融合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二。平台优势全面领先,累计培育国家级“双跨”平台7家、位列全国第二,特色专业型平台29家、位列全国第一,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五是数据要素充分释放乘数效应。深入实施“数据赋能”专项行动,培育“晨星工厂”2332家、数据赋能“优秀产品”335个;6个项目获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数量全国第二;546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评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3年)》中,我省数据资源指数居全国首位。获批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发布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许可案例。
二、下步重点工作
根据贵单位提案意见建议,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等方面,加快推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十大工程”领域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科技创新,深入落实《关于加快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年内新培育100个左右首版次高端软件,发布一批软件产品供给能力白名单,力争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9.5%左右。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培育50个左右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左右典型应用场景。深化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数实融合新模式,全年培育不少于2000家数实融合“晨星工厂”,支持企业开展智能车间、工艺改进、数字孪生、供应链协同、行业数据建模等创新应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以产品主数据标准(CPMS)试点、数据管理标准贯标试点(DCMM)等一批国家级试点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DCMM贯标,确保贯标数量保持全国第一。深入实施“数据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建强用好产业数据流通服务平台,强化企业数据要素资源开发利用。
四是健全治理服务数字化体系。以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等国家级试点为抓手,构建数据安全产业生态。强化数字经济运行统计监测,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考核指标。开展数字场景推介招商,促进项目与技术、场景与需求有效衔接,招引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
感谢贵单位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给予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7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0531-5178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