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 2024-08-25 9:46:04
韦海波、李鑫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黄河山东段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我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大数据局、省教育厅对建议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去年8月31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系统部署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引领数字经济进入新一轮大跨越大提升。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2023年我省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3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超过47%;数字产业全线扩量提质,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全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7.3%,两化融合指数居国内前列。
一是工作体系更加健全,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长”,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推进重点工作,省人大加快启动数字经济立法进程,省政协把数字经济作为参政议政重要领域。二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鲁发〔2023〕12号)、《关于加快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23〕11号)、《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省各有关部门配套制定“十大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八大行动”发布一揽子政策文件,建立形成“1+1+10+8”的完整政策体系。三是支撑体系全面筑牢,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全省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数字人才数量均大幅跃升;省级层面启动设立100亿元专项基金,组建重点项目库,实施要素优先保障机制,努力以数字经济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培塑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借鉴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工作措施、完善激励政策、提升服务能力,提速推动黄河山东段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核心产业倍增行动,依托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场景示范带动,持续提升数字终端、先进计算等优势产业总量规模,巩固扩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能源电子等重点产业基础优势,布局抢占元宇宙、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赛道,确保信息技术产业营收保持10%以上增速。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持续开展“云行齐鲁、工赋山东”等行动,多层次打造一批“点线面”示范标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行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典型场景解决方案。高标准运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服务商资源池,全年服务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新培育50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以上产业大脑。加快农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持续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加快“互联网+”在教育、医疗健康、就业、养老、文旅等领域应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全面拓展。
三是更高标准完善数字设施。大力提升算力供给体系质量,力争在用标准机架数达到40万个左右,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0%左右。加快黄河工业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建设,解决工业算力资源跨区域配给问题,有效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算力“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推动5G基站部署总量突破24万个,千兆网络用户数达到1400万左右;支持青岛加快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总数突破35个。
四是加快建设数字产业园区。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向,持续遴选具备相当基础和规模,管理科学规范、创新能力突出、特色优势明显、辐射带动性强、产业链条完整的数字经济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等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每年推动10个集群开展数字化转型。
五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育。全面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提升培训,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能力。持续实施“双高”建设计划,推动高校进一步夯实数字领域相关学科建设基础,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积极服务数字强省建设,主动布局数字领域相关专业,加快提升人才供给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加强数字领域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多方探索校企合作结合点,吸引数字领域优质企业根据自身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等需求,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8月2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互联网处,0531-5178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