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3700000017
发布日期: 2025- 03- 26 11: 18: 18 信息来源: 消费品产业处
一、起草背景
山东是国内陶瓷琉璃重要产区,是全国唯一涵盖产业全门类的省份,发展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陶瓷琉璃传承创新和转型发展,围绕做大先进陶瓷、做强日用陶瓷、做优建卫陶瓷、做响艺术陶瓷及琉璃,着力开展数字化改造、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塑造、多元化拓展,推动陶琉产业在规模能级、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其中,淄博市现有陶琉企业800余家,是国内最为重要的先进陶瓷产业产地之一、江北瓷砖生产及贸易中心,中高端酒店用瓷制品、日用玻璃器皿等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琉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临沂市拥有建筑陶瓷生产线20条,陶瓷砖年产能约1亿平方米,在日用瓷领域国际市场份额超20%,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日用瓷)”。潍坊市是国内最大的反应烧结碳化硅生产基地,具有完善的产业链条。滨州市海洋贝瓷产品拥有高端艺术瓷、工艺美术瓷等九大系列,8000多个花色品种,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
近年来,我省陶瓷琉璃产业经历转型升级、环保整治、淘汰落后等多重调整后,集中度、绿色和创新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不足。比如,品牌建设方面,建陶企业大多依赖贴牌生产,自主品牌能力偏弱;市场影响方面,与佛山、潮州、景德镇等地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产品营销方面,仍以传统营销模式为主,缺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环境承载方面,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等要素持续收紧,对陶瓷琉璃产业支撑不足。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抢抓政策机遇,突出特色优势,加快改造提升,推动产业实现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二、起草过程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2024年4月,周立伟副省长带队赴淄博市开展专题调研,组织淄博市政府、重点企业座谈交流,共同研究推动陶瓷琉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调研结束后,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调度省有关部门单位和重点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赴江西景德镇考察陶瓷产业发展经验做法,研究确定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并征求省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部分重点企业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山东省陶瓷琉璃产业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送审稿。2025年3月13日,文件通过省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审议。按照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委外办等14部门文件印发实施。
三、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主要分为主攻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
(一)主攻方向。聚焦工业用先进陶瓷、消费类精品陶瓷、高品质工艺琉璃三大领域,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力争到2027年,全省陶瓷琉璃产业年产值达到400亿元左右,形成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知名品牌多、文化传承优的产业生态格局。围绕“提升发展工业用先进陶瓷”,以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先进陶瓷产业链条生态建设,重点发展电子通信陶瓷、特高压电瓷、新能源用陶瓷等5个方向。围绕“做优做强消费类精品陶瓷”,聚焦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卫陶瓷3个方向,通过文化传承、技术研发和品类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围绕“传承创新高品质工艺琉璃”,聚焦高端艺术琉璃、创意琉璃产品和建筑景观琉璃,从艺术性和实用性两方面发力,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扩大市场空间。
(二)重点任务。一是坚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落实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生产工艺创新,推动先进陶瓷规模化生产。二是坚持数智赋能。推动数字经济与陶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产线升级和技术改造;鼓励陶琉企业加大绿色化改造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坚持集群发展。依托淄博陶瓷琉璃产业基础和区域布局,做大淄博陶琉产业集聚区;发挥临沂、潍坊、东营、滨州等特色优势,打造多点联动发展格局。四是坚持品牌培育。实施陶琉一体推进的特色产业品牌战略,塑造“淄博陶琉丝 齐鲁美之韵”全球知名效应;推动工业设计与陶瓷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精品工厂”,壮大企业品牌。五是坚持跨界融合。推动陶琉产业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打造“陶琉+”生态圈;保护传承陶琉传统文化技艺,有序做好开发利用工作。六是坚持市场开拓。创新营销模式,完善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发力培育新消费群体;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开拓产品出口新路径。七是坚持人才引育。支持陶琉产业通过产教融合、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引导陶琉企业梯次培育、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选树领军人才队伍。
(三)保障措施。聚焦组织保障、政策支持、惠企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加力推动全省陶瓷琉璃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