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2-27 15:00:28 信息来源:山东省政府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七项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定不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与会人员表示,在跨越转型蝶变、浴火重生的重要关口,这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七个“坚定不移”,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信心坚定,手中有招、脚下有路,关键是攻坚克难、抓好落实。
横下一条心,不走回头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生态环境改善压力、区域发展分化等一系列难题,越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廓清思想上的迷雾,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认为,新发展理念已成为山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2019年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力度空前,“四新”经济加速成长,为明年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山东正在出现一些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明年的七大任务理清了思路,找准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彰显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执着,深化了发奋图强的共识,令人振奋。”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说。
对于如何保持战略定力,与会人员表示,必须横下一条心,不走回头路,头拱地往前冲,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变潜在优势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缩短阵痛期。
全面把握结构优化的“形”,让该消的消下去、该长的长上来,牢牢掌握此消彼长的“势”。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红英认为,取势、明道、优术,这七个“坚定不移”可以说是顺势而为、聚势而强、乘势而上。
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今年滨州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发展走出了一季度止滑、二季度企稳、三季度起势、四季度冲刺的轨迹。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七大任务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滨州市市长宇向东说,滨州产业结构偏重、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较少,今年他们着力在创新上补短板,打造了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明年会继续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
一系列重大政策、工程、项目相继落地,增强了全省发展的后劲。“我们统计了一下,前11个月,青岛在建投资项目5120个,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4倍,其中新开工项目2709个,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7倍。我们对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非常有信心。”青岛市发改委主任李刚说。
“近年来,全省上下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步子越来越实,办法越来越多。”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王金城说,只要把这七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明年就一定能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生态系统
坚持新发展理念,山东自觉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我省制造业规模大、基础好,实施“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潜力巨大。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军说,今年在全国钢铁行业量增利减、整体下滑的形势下,山钢集团不仅订单没有减少,出口还实现了增加,吨钢利润还有所提升。“算力就是生产力,大数据就是生产资料,人工智能+5G就是生产工具。现在钢铁企业的竞争已经上升到生态圈的竞争,山钢正在积极接入现代技术,打造平台化的能力和生态。”
我省产业生态系统不完善,是制约产业发展、“双招双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省将以园区化提升基础承载能力,以集群化促进协同配套,以高端化集聚人才技术,以融合化推动产业创新,以绿色化开辟成长空间。同时对重点产业链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培植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企业、具有“撒手锏”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平台型企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山东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首次大幅提高至100多亿元,启动了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将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1+30+N”的创新体系。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我省今年已经建设了创新共同体20家,这些共同体遵循创新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真正把体制机制和创新发展、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多要素融合起来。
“明年,我们还要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重大技术攻关‘揭榜制’,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唐波说。
重大项目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今年前10月,烟台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46个,合同总投资4333.5亿元;引进三类500强项目87个,合同总投资1797.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项目35个、中国500强项目42个、民营500强项目10个,交出一张漂亮的“双招双引”答卷。
对土地、能耗等不搞平均分配,重点支持大项目好项目。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表示,烟台将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已初步选定在开发区,以划定“标准地”的方式面向全球精准招商,让好项目“落地即可开工”。以重大项目带动若干项目、企业“星罗棋布”,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区域的发展有没有活力和后劲,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对青年人才有没有吸引力。打造人才强省,山东持续加力,坚决破除隐性门槛,拿出突破性的硬招实招。“创新人才政策,按部就班地推行人才引进和布局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要超常规布局人才战略。要从世界范围内引进人才,尤其是要吸引有创造活力的年轻人才。”刘致福说。
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夏鲁青表示,青年群体是最有创新活力的群体,下一步,我省将大力招引以博士后为主的青年人才,并着力把人才留下来、用起来,加强人才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有的放矢地培养和引进人才。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政治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我省已经形成了规划体系、政策体系,目前省委农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统计局等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标准和考核体系,力争尽快出台。”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表示。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李琥介绍说,目前,全省7万多个行政村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和其他类五个类型完成了分类,明年要重点完成县域村庄布局专项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用好“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推深走实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明年我省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各项重大改革和对外开放走深走实,让各种要素汇聚成创新创造洪流,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省委将明年定为“重点工作攻坚年”,重点改革必须提速加力。
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各种类型的经济功能区,是青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载体。与南方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功能区在发展的“量”和“质”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根本原因就是体制机制不活。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刚说,今年青岛拿出6个功能区先行先试,开展去行政化和市场化改革,6个功能区“全体起立、全出竞进”,面向全市公开选聘管委会主任、副主任。“青岛高新区只保留了原来三分之一的人员,这项改革在青岛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
明年我省将强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扩权强县、“亩产效益”评价、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重点改革提速加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山东还将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战略平台,深化与日韩交流合作,稳旧拓新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今年8月,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任务是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12月初,山东省代表团成功访问韩国、日本,开创合作新篇章,成果丰硕。“山东与日、韩之间有地缘优势也有很好的合作基础,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省商务厅厅长张德平表示。
“深化与日韩的交流合作,我们将力求在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示范区建设、新兴产业对接、提升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介绍。烟台是韩国大企业最集中的山东城市,今年5月30日至31日,烟台举办了“2019百家韩企烟台行”活动,吸引了150多家韩国企业代表前往洽谈合作、共谋发展,其中不乏现代、LG电子、LG Display、浦项、斗山、大宇造船、新世界百货等知名韩企,明年烟台还将组织百家烟台企业韩国行,继续深化双方的交流合作。
徐闻表示,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获批建设,是山东发展的一件大事,下一步要在首创性探索、差异性建设、集成性借鉴上发力。同时,在对外开放上,既要面向日韩,又要看到“一带一路”、中欧等更广阔的市场。
营商环境的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化营商环境仍是明年的重头戏。我省将开展优化法治环境专项行动,整合资源平台,逐步实现“一网通办”,擦亮新时代“诚信山东”品牌。
“下一步应该着力在‘微环境’上下功夫,抓好基层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朱昆峰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要尽量下沉,向末端发力,应更精准、更接地气。
打好攻坚战,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定不移打赢三大攻坚战,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能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省扶贫办主任崔建海说,明年底前要紧盯革命老区、黄河滩区、湖区、库区等重点区域和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鼓励各地探索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安德说,生态环境改善、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新旧动能转换,严格执行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四上四压”政策。
高质量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将紧盯8场标志性战役重点任务,对照“四减四增”目标任务,倒逼各项举措落实。
金融风险防控不单单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我省将紧盯12个领域风险,落实防控预案,高质量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明年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但民生支出不能减少,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在‘六稳’工作中排第一位,今年山东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稳岗位、稳就业。”夏鲁青说,我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1-11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完成131.8万人,超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的目标。他说,今年我省将完善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高校毕业生、去产能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援企稳岗、转岗培训、生活保障等“一揽子”帮扶措施。
破解民生热点难点痛点,既是百姓受益的过程,也是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明年我省将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在改善民生中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实现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互促共进。
逆势而进、负重前行,只要全省上下以攻坚的状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蹚“地雷阵”,头拱地、向前冲,山东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