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8-01 08:44:32 信息来源: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行业协会、企业:
为认真落实刘家义书记、王书坚常务副省长对《河北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的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我省优势,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山东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借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我省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品供给丰富、制造业发展层次较高、项目承载能力强、优质企业多,具备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差异化承接优势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只要充分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精准对接、差异发展,山东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完全能够有所作为。各市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采取多种形式,开拓多种渠道,创新多种模式,精准承接京津两地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和优质资源,积极推动本地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
二、重点任务
各市要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主动作为、积极承接,互利多赢、差异发展”的原则,眼睛向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精心谋划,精准对接,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编制产业对接规划。认真比对京津产业“负面清单”,尽快摸清现阶段京津冀和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及京津科研院所转移需求,充分挖掘我省制造业基础优势,找准我省与京津冀融合对接的发力点。围绕质量效益发力,坚持引高端提档次、引龙头强产业、引人才带团队,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引清单,为精准对接、招引谈判提供“挂图作战”条件。
(二)积极搞好双向融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山东生产供给充足、产业配套能力强、企业多、市场大的优势,搞好资本对接、品牌对接、技术对接和渠道对接、市场对接,推动我省家电、食品、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医养产业、纺织服装等打入京津冀市场,吸引京津转出企业、优势资本、先进模式来我省落户。深化与京津冀产业发展对接协作、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形成“京津科研,山东转化”的共赢。
(三)利用多种载体做好推介。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打好文化牌、环境牌、老区牌,搞好“双招双引”“招商安商”“创业创富”系列宣传,充分展示我省承接转移的优势。在京津举办高水平招商会、推介会、签约会,为企业搭建平台、为项目搭建舞台、为品牌打响广告,提升山东制造承接转移的影响力。
(四)重点布局一批项目。学习河北省招引现代汽车落户沧州的工作经验,学习、移植、引入这类新业态新模式,以久久为功的理念招引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不断强链、建链、补链,通过横向打造产业集群,纵向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做大总量、做优增量、做优质量。
(五)大力招引科创资源。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尽快与中关村智造大街、智能硬件梦工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院实验室和神州泰科智造智测实验室等平台对接,与我省正在建设的工业设计研究院深度融合,建设集工业设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样机制作及验证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本地化的共享平台,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让更多企业搭上共享经济这个快车,加速高效发展,
(六)加快腾挪发展空间。持续加大“去、转、调”的力度,打好去产能、降能耗、减煤耗等“组合拳”,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魄力,加快推动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承接新产业腾出空间。
三、工作要求
(一)探索建立协调机制。各市要推动建立与京津冀对接合作机制,开展互联互访的常态化沟通,与对口业务单位和有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商机分享。
(二)搞好协同联动。各市强化优势互补,增强抱团意识,精准选择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找准多方共赢交汇点,编制差异化招引的任务清单,避免多个地方围着同一个项目转,互挖墙脚、重复竞争、内部消耗。
(三)深入推进制度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飞地”分享政策、监管审批事项异地互认政策等,制定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政策,最大调动京津产业向山东转移的积极性。
(四)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严格落实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部署,全面树立“贴近市场、贴近基层、贴近企业”的服务理念,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知心人”,努力打造京津转移高端产业、高端项目、高端人才的第一目的地。
各市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问题建议及经验做法,请及时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联系人: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赵宇
电 话:0531-86918273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9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