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布局,下活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

发布日期:2020-12-01 09:18:33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对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而言,协调发展尤为关键。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构建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当下,山东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势头良好,同时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大力培育新生中小城市——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10月30日,随着“泰山号”盾构机巨大的刀盘破土而出,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东线隧道率先贯通。隧道建成后,将打破黄河“天堑”对济南城市发展空间的制约,加快济南由“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出台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和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城市群整体实力比较强,但中心城市首位度不够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这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分析。

  为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山东全面提升济南、青岛城市能级,“十三五”时期,莱芜撤市设区划入济南市,青岛即墨撤市设区,进一步拓展了两大城市发展空间。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加快北跨黄河进程,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支持青岛对标深圳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做大做强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以同城化为方向,统筹推进交通一体、产业融合、生态共建、文化交流、服务共享,推动济泰、济淄同城化和济齐全面融合,加快青潍日、烟威一体化。

  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推动下,济南、青岛两大城市的“体格”更加健壮,能级实现跃升,城市建成区人口超过500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群是由大中小城市构成的生态系统。在提升济南、青岛城市能级的同时,山东还大力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印发了新的中小城市培育实施方案和特色小镇创建方案,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扩权强县改革、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举措。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县有8个,过500亿元的有40个,分别比2015年多1个和3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百亿元的县有10个,过50亿元的县有32个,与2015年相比均多5个,不足15亿元和10亿元的县分别比2015年少17个和6个。

  如今,山东半岛城市群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万亿元,稳居全国第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是沿黄7大城市群中唯一处于成熟阶段的城市群。

  以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山东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规划引领,深化户籍制度、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在全国率先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1%,比2015年提高4.5个百分点。同时,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5元,增长9.1%,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个百分点。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建立高效的一体化推进机制——

  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

  “在日照就能办理青岛的业务,这在以前真是连想都不敢想!”9月23日,胶东经济圈首张电子平台跨域通办证照在日照政务服务大厅发出,领到营业执照的青岛众合一鑫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隽永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放眼全球,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制度安排和区域功能的合理配置,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是大势所趋。山东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高水平谋划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对一体化推进机制作出顶层设计:明确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济南、青岛、临沂作为牵头城市或轮值城市,研究推进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

  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先决条件。11月26日,潍莱高铁建成通车。作为胶东半岛的一条交通大动脉,潍莱高铁不仅能有力带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还极大加强了省会、胶东两大经济圈的联系。山东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突破和率先推进的一体化发展任务,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今年,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110公里,实现省内高铁成环运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突破74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

  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要义,这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因此也是区域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山东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鼓励三大经济圈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在首创式改革、差异化探索、集成式创新上力求突破。

  莱西经济开发区和莱阳经济开发区只有一路之隔,产业链相互衔接配套,双方一体化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借助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东风,青岛和烟台签署莱西、莱阳一体化合作事项备忘录,支持莱西、莱阳通过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要素集聚、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七个一体化”发展,打造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在高效机制的推动下,三大经济圈设施共联、产业共兴、生态共治、市场共建、开放共赢、区域共融,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速落地见效——7市实现企业开办全域通办;组建省会经济圈科创联盟,实现创新券互通互兑;济南、聊城、泰安、淄博等地城际公交相继开通,省会经济圈公交“一卡通”发行使用;济南市公园通游年票向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和济宁、菏泽市民开放销售,发行“济泰同城·畅游泰山”优惠年卡,济泰市民享受同城待遇。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步入快车道——至10月30日,已成立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协同等17个联盟,签署行政审批服务、金融、应急、法治一体化等20个合作协议;5市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统一人社网办业务平台,创新推出24项人社一体化合作事项;户口迁移、普通护照异地申领等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住院异地就医联网一网结算。

  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开局良好——积极筹建鲁南经济圈科创联盟和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加速推动鲁南(枣庄)、鲁西南(菏泽)大数据中心和济宁、临沂华为云大数据中心建设。鲁南4市联合签订《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策划推出6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台儿庄古城等17个重点景区对鲁南4市市民实施同城化门票优惠政策。

  在推动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山东还加快补齐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先后出台《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菏泽市及鲁西其他四市发展若干政策》,全力支持鲁西5市发展。2019年,菏泽市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8位,比2018年上升5个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枣庄、聊城、德州、滨州等市经济实力、产业基础不断增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机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山东在立足自身,推动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畅通省内循环的同时,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发展,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山东处于几个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交汇点,能够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特别是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金胜认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山东坚持立足山东、跳出山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自身、协同推进,高水平编制实施规划,加强与沿黄8省对接,提出7个领域近100个合作事项,谋划提出黄河口国家公园、沿黄达海高铁大通道等重大项目556个,打造服务沿黄省区的黄河流域出海口和“国际会客厅”,构筑沿黄科创走廊和特色优势产业带,全力推动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在山东落地落实。

  11月的东平湖,芦苇摇曳,波光粼粼。作为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东平湖的养殖面积曾一度超过水域面积的一半,每年投入湖中的饵料就达1万多吨,生态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东平县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拆违清障等九大攻坚行动,让东平湖重新焕发了光彩,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山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加大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2017年以来,山东累计压减地下水采水量3.77亿立方米,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9平方公里。据生态环境部门监测,2019年,山东境内黄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按国控断面计,沿黄9市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为75.6%。滨州、东营两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面积比例约53.45%,同比增加11.99%。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已从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368种,野生动物增至1627种。

  10月16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8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通线量产。这一重大项目是德州承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产物,据公司总经理张果虎介绍,他们把北京的全部专利技术团队都带到了山东,预计一期量产后产值将达到10亿元左右。

  山东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龙头作用,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精准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求,推进济南“京沪会客厅”先行先试,主动承接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高端产业转移。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吸引上海、南京等高品质要素资源向山东辐射。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充分利用大湾区高端服务平台,推动海洋科技应用、海洋生物研发等技术、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省全力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

  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山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联通、经贸、投资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十三五”以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突破2.5万亿元、实际投资超过560亿元、完成工程营业额超过2100亿元。万华集团投资12.6亿欧元与匈牙利宝思德公司合作,是迄今为止中国在中东欧最大的投资项目;玲珑轮胎塞尔维亚项目总投资9.9亿美元,是塞尔维亚最大的中资项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展望“十四五”,山东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在新发展阶段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记者 王建 赵小菊 王兆锋)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