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4-29 09:37:33 信息来源:大众网
●我省将选择一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性营销联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渠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消化产品库存
●加强产业链统筹谋划,汽车、海工装备、钢铁、信息技术、能源、体育等6个产业生态推进方案正在细化落实中,整体有望扩展到20个左右的重点产业生态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日前,青岛印发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对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作出全面部署。着眼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变化,青岛正以此为突破口,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
这是眼下我省多措并举振兴工业经济的缩影。面对疫情负面影响,我省一方面应对挑战,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增强化危为机的能力。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比上月大幅回升19.1个百分点,部分传统优势行业强势复苏,成为工业承压回升的重要支撑。用工、物流、配套、销售……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生产经营带来的是全面冲击,但在省委、省政府精准谋划和统筹指挥下,山东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基础扎实的优势,展现出较强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工业生产已在承压回升。
医疗物资供需压力基本消除。疫情发生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重点医疗物资省级统一调配,“一对一”帮助企业解难题、扩产能、提产量,最大限度增强防疫物资保障能力,累计发往湖北及执行国家调拨任务各类口罩5000万只、防护服70万套。目前,全省各类口罩日产能近3000万只、防护服日产能5.5万套,较2月初分别增长25倍和11倍。
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应开尽开。坚持防控与发展相统筹,我省率先启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信部门10个调研服务组下沉一线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困难,12条热线电话和网上窗口24小时受理企业诉求……目前,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原材料、设备、关键零部件等配套供应问题均已缓解,基建、房地产、商贸等加快回暖,产业链快速修复,职工复工比例稳定在95%左右。
“面对疫情大考,山东稳住工业基本盘的同时,牢牢把握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三个坚决’不降档、不放松。”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王桂强表示。
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方面,一季度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08个,完成投资686亿元。在2019年一系列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今年3月我省又压减3家焦炭企业189万吨产能,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粗钢产能1500万吨、生铁产能970万吨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聚焦聚力壮大新动能,我省坚持专班化、项目化推进,一季度装备行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都展现出复苏加快、增势强劲的特点。
“山东工业经济的韧性为应对危机提供了重要支撑,要扭住工业运行集中发力,把这种韧性进一步维护好、发挥出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任荣在近期调研中发现,疫情倒逼下,越来越多企业更重视技改、培训等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的内容,这有益于进一步筑牢山东工业根基。
观察作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工业用电量,3月当月工业用电量由2月份的下降15.8%转为增长3.1%,且山东电力的“复工电力指数”显示,指标最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动能产业。进入4月,全省工业用电量继续处于高位,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正趋于稳固。
按照“保企业、保产业链”要求,我省将持续加强重点企业“一对一”精准服务,用好“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复工达产服务平台”提高供需对接效率;选择一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性营销联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渠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消化产品库存。
从长远看,提升产业链韧性是关键。针对一些重点产业链的薄弱与缺失环节,我省加强产业链统筹谋划,
汽车、海工装备、钢铁、信息技术、能源、体育等6个产业生态推进方案正在细化落实中,整体有望扩展到20个左右的重点产业生态。同时,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省工信厅正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的158个重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加快建设进度。为完善疫情防控应急储备体系,我省还将规划建设枣庄、威海、日照3个应急产业园项目,加快打造医疗物资优势产业集群。
疫情期间,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对满足公众需求、推动关键物资供需对接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我省也正着眼于此大力推进融合赋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后劲。除已开展的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等,我省还将实施工业设备上云十大工程,重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优秀产品;加快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重点领域梳理300个5G典型应用场景,打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