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小鱼竿钓出百亿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1-04-27 09:13:13 信息来源: 威海市工信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春暖花开,又到了钓鱼的好时节,眼下在全球销售的鱼竿当中,每10根就有6根来自威海,威海鱼竿产量远远超越了美、日、韩等传统主产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威海如何从劣势鱼竿起家,培育出一个百亿产业。

在光威集团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批欧美大订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利军:“全负荷生产,不休息可能都很难达到客户的交货要求,我们只能保证我们的大客户和我们配合好的老客户,有些小单子小客户只能往后排。”

光威集团是威海最早进入钓具生产的企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日韩把钓具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光威、环球、浪宝为代表的威海大批钓具制造及其相关配套企业抢抓机遇,抢先引进日、韩先进的渔具生产技术和设备,占领市场份额,威海钓具产业迅速从一根鱼竿成长为一个集群。然而由于技术人才短缺、高端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等因素制约,威海钓具一直处于劣势状态,被冠上了“廉价”“代工”的标签,很难与日韩竞争。

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向阳:“碳纤维是做高档钓鱼竿的一个基本材料,进口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受到了很大很大的限制,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我今天告诉你明天我这个材料要涨10%,你愿买不买,当时是带配额的,这个月我能给你一吨就是一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做出来不挣钱,企业也没有发展的这种力量。”

高昂的生产代价和民族使命感,催促着威海创新求变。光威集团拿出所有身家开始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司曾几度濒临破产边缘,最后,在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光威集团花费了六年时间,终于成功建设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开启了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和应用的先河。

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向阳:“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无的问题,再一个解决一个成本(问题),降3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与此同时,为了撕下“廉价”“代工”的旧标签,威海市用“政策杠杆”推进钓具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推动钓具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威海市钓具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等重要文件,投入大量扶持资金,一方面完善产业集聚发展布局,拉长产业链条,一方面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磊:“我们已经打造了一条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一根钓竿有一百多种零部件,在威海,一小时范围内,所有的配件都能够一站式配齐,像导眼、鱼线这些产品,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进口的替代。”

更值得自豪的是,在这条完整产业链上,威海不少产品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凭借得是自主品牌,兴泰精工自主研发的氮化硅导环不仅重量轻、耐磨性好、散热快,附加值更是高出普通导环十几倍,深受西马诺、Pure fishing、迪卡侬等大品牌喜爱。

威海市兴泰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兴国:“(以前)我们想(在导环上)打自己的品牌,他们(客户)要收我们广告费,现在他们都需要我们在他们的产品上打上我们的logo,都是客户主动找上我们的,充分体现品牌价值。”

如今,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威海钓具抢占市场的“尖刀利器”。截止目前,已建有1处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4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钓具领域申请专利600多件。去年,威海钓具产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威海钓具产业如何走向更高、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威海已经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负责人说:“钓具产业与我们的游艇经济、我们的海洋牧场、我们的体育赛事这些休闲经济紧密地结合,我们还会举办更多的钓具展览会、国际性的钓鱼大赛,通过一二三产融通发展,来推进我们钓具产业,提高我们的国际知名度。”

作者: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