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创新活力如何充分释放

发布日期:2022-02-09 09:21:03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资料:赵洪杰 制图:杨秀秀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就难以赢得竞争新优势。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十大创新”之首,提出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持续开展重点环节攻关,突破创新难题。

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要围绕哪些重点环节进行攻关?怎样才能突破创新道路上的一个个难题?

持续提高研发投入优化科技力量布局

研发经费投入及其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山东将提高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与投入强度,列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任务。

政府投入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具有引导和放大效应。2019和2020年,山东省每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都达到了120亿元,是2018年的3.75倍。在此基础上,2021年又同比增长10%,达到了132亿元。山东省确定,今年再增长10%,达到145.2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

如何在增加政府投入中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省财政厅一方面将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征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财政后补助等普惠引导政策,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财金政策联动,健全财政、银行、担保、保险等多方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政策联动长效机制,加大科技财政股权投资实施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快破解融资瓶颈,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共同投向创新领域。

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离不开有效载体和平台。山东省提出,要发挥好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推动研发创新取得新成效。

“创新是干未来的事情,没有现成路可以走,只有不断实践探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山东产研院逐步搭建了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已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达到322个,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符合山东产业发展实际、符合产业技术创新规律、有利于技术商业成功的创新发展之路。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高水平实验室是源头创新的主要平台和载体,是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相关规划,到2025年山东省争取建设1个国家实验室、30个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左右山东省实验室、300个以内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形成具有山东省特色的“1313”基础研究平台布局。

截至目前,全省建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省实验室6个,省重点实验室260个。“我们将重点抓好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并争取有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山东布局。同时,进一步指导有关市围绕生物制药、医用材料与高端器械、功能材料与绿色化工等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科技资源,做好省实验室工作筹建工作,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尽快完成省实验室建设布局。”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

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站“C位”唱“主角”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看来,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最灵活、最高效、最可持续。“企业始终身居市场竞争一线。歌尔深耕声学、光学、微电子等前沿技术,诸多细分领域能做到世界第一,很大原因是对市场需求的灵敏洞悉。”

让企业在科研创新中站稳“C位”、唱好“主角”,必须为企业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推动一系列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科技型企业队伍群体的持续壮大:2021年,全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到2.89万家,是2019年的2.9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是2019年的1.8倍。

与先进省份相比,山东省企业科研创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研发产品层次不高、缺少龙头企业,一些中小型企业面临项目支持少、创新资源有限等问题依然突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企业主体培大做强,既是山东省‘稳中求进’的重要抓手,更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有力途径。”唐波介绍,今年山东将聚焦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其他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同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更大力度支持骨干科技型企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促进更多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引领全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中梗阻”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然而,科技成果转化不顺不畅,依然是很多高校和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打通“中梗阻”,改革和市场化是两个关键词。

近年来,省科技厅以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重点,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推出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目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8家试点单位赋予长期使用权60项、所有权29项。

“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职务科技成果确权、科技人员激励、正职领导持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唐波表示,今年计划在8家试点单位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在省级层面再选择一批高校院所开展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试点经验,激发源头供给,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结合是很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去年底,赛轮集团全球首发“液体黄金轮胎”,其采用高性能橡胶新型材料EVEC胶(液体黄金)生产,在油耗方面表现突出,引起业内强烈反响。

山东省提出将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这让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仲雪感到很振奋。他同时兼任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在橡胶产业上下游一共有20多个专业,依托这些专业的研究所,我们形成150多个产品公司,把国家课题变成了项目,把项目变成了产品,再把产品变成产业,形成了橡胶产业完整的、市场化的产学研链条。”

今年,山东省将支持2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创企业,成果转化的突出瓶颈是融资难、融资贵。

如何破解?去年底获批建设的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正在为破解这些难题蹚路子、作示范。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冯毅举例说,济南科技金融大厦探索构建“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日前,山东海逸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入驻大厦后,通过这一服务体系,从齐鲁银行科创支行拿到了总额近7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为企业扩大经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们将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特点和需求提供精准金融支持,打造全周期、全要素的扶持政策体系,真正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竞争力。”冯毅说。(□本报记者 赵洪杰 刘兵 李子路  参与采写 王健 赵国陆)(完)


作者: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