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解读《山东省“三个十大”2022年行动计划》

焉杰

发布日期:2022-03-28 10:00:00 信息来源: 山东省政府网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军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焉杰先生,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崔洪光先生解读《山东省“三个十大”2022年行动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栋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王栋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省政府印发了《“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及主要把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三个十大”是我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是推动我省强优势、补短板、增活力的关键抓手。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及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深化研究论证,起草了“三个十大”2022年行动计划,分别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在研究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的要求,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对应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上,每项重点任务、每条推进措施逐一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确保行动计划可落地可实施。二是突出整体性和协调性。“三个十大”行动计划涉及领域广,在统筹各行动计划时,做到既重点明确,又各有侧重,确保各行动计划之间相互协调、互为支撑。三是突出时效性和延展性。坚持长短结合,既聚焦2022年目标任务,也着力为一季度“开门红”和上半年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内容

关于“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科技研发创新方面,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平台赋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2022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增长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人才引育创新方面,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引育和人才自主培养,支持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力争新增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营商环境创新方面,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力争在全国第一方阵中持续争先进位。数字变革创新方面,突出治理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数字变革,强化数字变革基础支撑,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增幅超过11%。产业生态创新方面,构建更加安全完整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培育更加协同的产业集群,2022年130个“雁阵形”产业集群规模达到6.3万亿元,200家领军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3万亿元。要素保障创新方面,创新能耗、土地、环境容量、资金、数据等要素配置方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民生改善创新方面,深入实施重点群体保障、居民就业增收、教育均衡发展、群众就医服务、城镇生活条件、农村人居环境等“六项提升行动”。风险防控创新方面,坚决守好“一排底线”,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文化宣传创新方面,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打造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新格局,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突破。推进落实创新方面,完善“四进”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建立全链条闭环式推进落实体系。

关于“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考虑到纺织、轻工产业是我省重要传统优势产业,本次同步制定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行动计划。同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分别制定了年度行动计划,“十强产业”共计12个行动计划。包括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推进措施3大部分,其中提出工作目标33项,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方式,对“十强产业”规模质量目标、“五年取得突破”任务目标进行细化;提出主要任务236项,对技术创新、产业集群、领军企业、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任务要求;提出推进措施54项,通过财税支持、人才支撑、要素保障等工作举措,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见效。

关于“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基础设施“七网”方面,包含7个子方案,细化2022年实施项目责任单位、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开工时间,今年拟实施重点项目1055个,计划完成投资7000亿元以上。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力争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65%左右。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工业技改提级方面,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0个,工业技改投资规模达到5000亿元。数字赋能增效方面,力争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4万亿元、增速达到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传统消费升级方面,着力完善城乡消费供给体系,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扩容方面,着力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力争实现全省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养老托育拓展方面,重点建设改造敬老院120处,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3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7万个以上。外贸固稳提质方面,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快优化进出口结构,巩固农产品出口优势,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推进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公共安全提升方面,围绕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台风、极端天气应对、城乡消防、综合减灾等工作,强化物资保障、抢险救援能力建设,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下一步,各级各部门将以“三个十大”行动计划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领域工作,确保重大政策加快落地、重大项目尽快实施、重大目标顺利实现。真诚希望广大新闻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宣传山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的有力措施、取得的良好成效,共同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山东科技报记者

我省将培育壮大“十强”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能否具体讲讲,今年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支持“十强”产业发展?

潘军

“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摆在首位,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支撑 “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启动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学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的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领域,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在公共安全、高端芯片、智慧农业等领域,再启动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培育具有牵引性、支柱性的重大产品和装备,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在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方面,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抓好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力争在分子与纳米探针、矿山岩层智能控制与绿色开采等领域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体育等领域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领产业发展。在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后备力量方面,新启动4家省实验室、20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布局3—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3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完善山东特色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产研院、高等院、能源院作用,催生重大科研成果,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三是加快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绩效管理,评选50家左右品牌孵化载体,新建一批开放式大学科技园。打造科技型企业培育升级版,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2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四是加快引育一批创新人才。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培养作用,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省优青、省杰青的梯次培育体系。实施省海外优青计划,常态化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强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布局,实施海外工程师支持计划,精准引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与创新团队。在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中推行技术总师、青年副总师负责制,通过重大科技任务发现和培养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培育梯队。

五是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境。抢抓我省被科技部列为全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省的难得机遇,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应用转化。加强国家、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壮大技术经纪人才队伍。鼓励高校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中试示范基地。推进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实体化运营,打造技术要素市场生态服务体系。

中新社记者

今年山东省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列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下一步将如何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焉杰

我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7.6%,产业基础好、规模大,是我省优势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列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加大政策保障供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培优培强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的坚强决心。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我们编制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今年将重点抓好六大行动,推动我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产业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是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行动。抓好“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政策、资源集聚,打造标志性产业链。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力争早投产、早见效。梯次培育产业链关键企业,遴选培育10家左右支撑带动力强的集群领军企业,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20家以上。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专场对接活动,推动卡位入链、融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二是开展科技研发创新提速行动。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持续发力,力争在无水染色关键工艺等方面实现一批重大技术突破。新建一批创新载体,高标准建设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壮大10家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力争新培育1家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进一步夯实研发创新基础。

三是开展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行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云行齐鲁 工赋山东”,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深度应用,用好云服务券政策,支持打造行业典型应用场景,争取新增10个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工厂、智能制造场景。深入推进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顾问+雇员”式服务,推动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水效“领跑者”行动,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和节水型企业。

四是开展稳市场扩消费行动。深入推进“三品”战略,办好“省长杯”工业设计纺织服装大赛等重大赛事,支持企业参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展会。借助“一带一路”及RCEP实施契机,拓展国外新兴市场。通过“流量券”补贴方式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山东制造网行天下·拓展年”行动,推动“产供销”触网蝶变。

五是开展产业集群升级行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青岛智能家电“雁阵形”产业集群,争取培育2个“雁阵形”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打造10个高质量省级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聚区。以推进集群公共平台建设为重点,开展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活动,推动增强集群协作配套能力。

六是开展人才强企行动。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加快引育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具备一流水平、引领创新跨越发展的产业领军人才。组织开展行业精准对接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家能力素质。打造有实力的产业队伍,培育5个公共实训基地,进一步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强化在岗职工技能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开展六大行动的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完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强化金融保险支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培育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2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国具有较高区域影响力的集群品牌40个、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品牌200个、具有较高市场美誉度的终端消费品牌500个,奋力实现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品牌化程度持续提高、产业生态持续完善的发展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今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请问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三个十大”2022年行动计划,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突破有哪些重点举措?

王栋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是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积极成效,已经进入取得突破的决战决胜关口。省委省政府把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性突破贯穿到“三个十大”2022年行动计划之中,进行了全局性、系统性部署安排,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提升创新驱动能级上实现突破。坚持把创新引领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源,实施科技研发、人才引育两大创新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四个一批”建设,即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创新人才。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围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行动,对突破“卡脖子”技术并大规模产业化的项目,进行全要素赋能支持。今年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全面起势。

二是在塑造优良产业生态上实现突破。把产业生态上升为“硬”实力,实施产业生态创新行动计划,聚焦“全链条”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通发展。优选做强10条左右标志性产业链,着力打造“独角兽”“瞪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梯队。筑牢新旧动能转换主阵地,实施“十强产业”行动计划,力争今年“十强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以上,优良产业生态的根基更加坚实。

三是在强化数字赋能增效上实现突破。实施数字变革创新、数字赋能增效、技改提级增效三大行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全省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深度变革。突出做强工业互联网优势,扎实推进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与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子平台,分行业重点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推动链主企业建设产业链赋能平台,探索全链条、整园区赋能增效路径,累计培育1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工业互联网园区。

四是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上实现突破。实施要素保障创新行动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考核控制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通过依申请使用或市场竞购方式获得省级能耗指标支持;实施重大项目新增指标提前预支政策,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省市县重点项目允许预支用地指标;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新旧动能转换拓展更大空间。实施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双全双百”提升工程,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加快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应用,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大众日报记者

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增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作用,山东省商务厅将从哪几个方面发力?

崔洪光

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是立足山东实际,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力的重要举措。省商务厅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牵头实施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外贸固稳提质三大行动,着力推动全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一是促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开展城市商圈智慧化改造提升,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化31条省级步行街建设。加快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培育认定10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建设40余个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提升大宗消费水平,落实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16市“地理标志美食”,促进汽车、家电、住房、餐饮消费。加快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建设老字号品牌旗舰店,认定老字号集聚区,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二是加速新兴消费扩容发展。着力扩大线上商品消费,加快发展直播电商,实行“天猫万店”店铺扩充计划,实施新零售“百千万”工程,做强首店首发经济,促进消费新场景普及应用。着力丰富线上服务消费,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拓展数字文化和旅游,发展在线教育、智能体育,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着力强化载体建设,培育认定10个现代流通强县,构建协调联动的县域流通发展新格局;加快智能化市政建设,培育供应链服务平台,为新兴消费提供全方位载体支撑。

三是全力推动外贸固稳提质。聚焦新业态,开展省级跨境电商主体培育工程,建设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广市场采购贸易,加速提升外贸新业态发展水平。聚焦稳进口,设立“齐鲁进口贷”,全力支持小微进口企业融资。继续举办日本、韩国及RCEP区域进口博览会,创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组织RCEP区域重点国家进出口双向云展会,搭建高能级进口平台。聚焦优出口,建立机电出口重点培育企业“白名单”,“一企一策”指导开拓市场;出台优惠政策,对重点机电类展会展位费全额支持,全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聚焦精准保障,坚持问题导向,从加大金融支持、推动出口信用保险扩容、提高外汇避险能力、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等五方面,推出系列支持措施,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全力做好扩内需、强外需两篇文章,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保障正常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努力实现一季度消费、外贸“开门红”“开门稳”。

齐鲁晚报记者

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明确了我省扩大需求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十大领域中,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工业技改等很多方面都涉及投资,请问我省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有什么考虑?

王栋

“十大扩需求”行动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的重大任务。“七网”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低碳转型、工业技改等十大领域,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是对远近发展有好处、早干晚干都要干的重点任务,一方面,近期可以迅速形成当期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定原材料、建材、设备等行业生产和重点群体就业;另一方面,长期能够增加供给能力、提升供给水平,持续补齐全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消费载体等方面短板,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全省围绕着力有效扩大内需,扎实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争取一季度投资运行“开门红”。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相比往年提前一个月下达,实施进度明显加快,带动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4700亿元以上;举行2022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7345亿元的900个项目集中开工;提前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10亿元全部发行完毕,发行速度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进一步深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出台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资金等要素保障措施,营造项目落地优质环境。1-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9.8%、10.5%、12.1%,总体增势良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持续抓好“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注重发挥即期拉动作用,着力应对疫情影响,确保扎实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为实现投资运行“开门红”、“全年稳”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扎实做好推进。把握时序进度安排,对照行动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具体项目、责任分工,由各牵头部门建立完善组织推进机制,实行台账监测管理,确保完成既定目标,拉动年度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以上。二是强化项目谋划。发挥好在项目谋划中的统筹作用,加快制定全省重点项目谋划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谋划重点、保障机制及责任分工,推动各部门、各市县新谋划一批高品质项目,优化项目供给质量,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三是突出政策合力。做好行动计划与国家支持政策、省级“稳中求进”政策清单的有效衔接,统筹研究、一体推进,持续放大政策效应。调动多方参与“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政府投资、专项债券、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广泛汇集各方资源,形成全社会推进行动计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通过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到,山东省2021年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取得了重大成绩,请问一下咱们今年在扩大技改投资方面有什么计划?如何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焉杰

省委、省政府对工业技改一直高度重视,连续三年推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今年又将“工业技改提级行动”列入扩需求“十大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工信厅牵头制定《工业技改提级2022年行动计划》,立足发挥工业技改对扩内需、促投资、稳增长的快速见效”作用,实施“万项技改”“百园技改”,确保到今年底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万个,完成技改投资5000亿元、投资增幅6%。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聚焦传统产业转型抓项目、扩需求,推进智能化技改提级。持续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装备换芯,聚焦轻工、纺织、基础装备等行业,发布数控化设备推广目录,推进装备数控化集成创新应用。落实“云服务券”政策,推进设备上云,引导企业生产设备数控化改造升级。推动生产换线,组织“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提供“云网数”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企业运用5G技术、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完善应用场景,“一行业一重点”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建设200个数字化示范车间。推动机器换人。聚焦制造精度高、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岗位,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全年新增工业机器人1万台,打造100个智能化工厂。到今年底,规上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改覆盖面达70%,引领行业“智改数转”。

二是聚焦绿色安全发展抓项目、扩需求,推进绿色化技改提级。按照“四个区分”要求,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符合产业布局和政策的技改项目,依法依规备案并推进实施。狠抓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制定实施“两高”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技改实施方案,落实“两高”项目能效核定标准,引导更多企业对标实施改造升级,达到或超过行业能效标杆水平的企业比例要稳步提高,低于行业能效基准水平的要限期改造。狠抓节水节材技术改造,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打造节水标杆企业和园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三是聚焦产品价值提升抓项目、扩需求,推进高端化技改提级。聚焦纺织服装、家电等消费品领域,加快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围绕“增品种”,引导企业面向新需求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利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丰富完善产品体系,做强主导产品,拓展产品链。围绕“提品质”,面向大众消费升级需求,推广柔性化、个性化生产体系,推动建设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升产品质量链管控水平。围绕“创品牌”,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品牌创新孵化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网络营销中心,提升品牌竞争优势,助力“好品山东”建设。

四是聚焦产业生态创新抓项目、扩需求,推进生态化技改提级。着眼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园区、产链、集群改造升级。“一园一策”推动“园区赋能”,启动“百园技改”计划,推动84个省级化工园区、28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改造,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度,打造智慧化生态园区。“一链一策”推动“技改强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11条标志性产业链,推动高端平台、强基工程和补链延链项目建设,加快实施45个工业强基项目和500个产业链重点项目。“一群一策”推动“技改育群”,重点推进先进动力设备、化工新材料、智慧农机等20个省级集群提质升级,积极组织国家级集群创建工作,提升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工业技改提级,加严从实做好推进保障工作。一是健全工作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建立“万项技改”任务台账和项目清单,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季、落实到月,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分析、一季一通报,强化考核、约谈和激励措施,将任务台账纳入“四进”督导范围,推动落地见效。二是完善政策支持。创新实施“技改专项贷”政策,建立“财政+金融+担保”融资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落实好“零增地”技改政策,用好“亩产效益”评价结果,促进要素配置差别化,全力加快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三是促进供需对接。推进技改智库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发挥“一库四平台”作用,推广“云技改”模式,组织300家左右技改服务商入企精准对接,解决企业“不愿改、不会改、不能改”问题,为工业技改提级提供有效支撑,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苏世光,联系电话:51782958。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