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推动制造业率先发展:固本提质,优势产业加速升级

发布日期:2022-07-08 09:26:43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坚实的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在推进“十强产业”行动中,山东省威海市坚持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开展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引领并激励“威海制造”驶向更快更强的航道;立足区位和政策叠加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全面升级;以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全力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力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强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威海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率先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制造业发展体系。

制造一台现代标准打印机,在哪里配套最全、成本最低?答案就是威海。

6月30日,在位于威海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惠普品牌工业园的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美国捷普电子正在铺设第三条喷墨生产线……

“不久的将来,世界上每3台打印机就有1台出自这里。”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张强说。园区已集聚了美国惠普、美国捷普、富士康、联想图像、华为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及120多家配套企业,成为涵盖“激光+喷墨+热敏”全品类打印机的全球基地,去年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整机产量突破1200万台;到2025年,产能将突破3000万台,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在短短几年内成型起势,是威海强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有力写照。目前,全市工业企业1.2万家,规上企业1276家,覆盖31个制造业大类的29个。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实现利润238.6亿元。威海成为全国重要的轮胎、地毯、渔具、医用耗材等生产基地。

为激发产业发展突破之势,威海积极对接省“十强”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等七大产业集群,梳理了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0条优势产业链,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了“中硼硅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碳纤维+航天装备”“稀土+电机”等产业链,威高集团、光威集团、迪尚集团、有研稀土、中玻控股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

“链主”的实力如何?从迪尚集团可见一斑。

目前,迪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企业,通过工厂智能化改造、海外基地建设等方式,形成完整的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为全球500多个服装品牌提供从设计生产到出口贸易的全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同时从事自主品牌运营和职业装、工装、校服的设计生产,年销售收入逾150亿元。

“平台上各板块的数据都是即时更新、互联互通,设计师通过3D技术,线上就可将数以十万计的面料和款式进行任意搭配,完成设计开发,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流程缩短到了几天。”6月30日,在迪尚集团的数据分析中心,副总经理朱洪韬介绍,迪尚打造了国内首家纺织服务垂直生态链平台,包含云设计中心、尚织平台等,产业链中4000余家上下游企业织入“网”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订单,“今年前5个月,尚织平台的后台交易成交额就有2.5亿元”。

区位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眼下,位于威海临港区的马夸特二期项目建设正酣。“这将是马夸特全球生产网络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厂。”马夸特开关(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贝特霍尔德·阿伦茨说,“二期项目主要涵盖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高度集成的智能系统以及驾驶授权系统三大系列,部分产品是首次在华生产。明年达产后,能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德国马夸特集团是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2017年5月31日,投资4500万欧元的威海马夸特汽车电子系统和开关项目落户威海。马夸特与威海两度“牵手”,除了优越的营商环境,贝特霍尔德·阿伦茨直言:“在威海建厂,不仅可以辐射整个中国北方地区,还有利于我们拓展日韩市场。”

威海有着毗邻日韩区位优势,多年来坚持实施“深耕日韩”战略,与日韩之间贸易往来密切。目前,威海2700多家企业与韩国有着贸易往来,1005家韩资企业在威海投资兴业,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59.3%。

6月24日,位于威海经开区智慧谷产业园的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启用,中国韩国商会威海办事处等首批12家单位签约进驻智慧谷。“借助这个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了解威海、到威海投资兴业。”中国韩国商会首席副会长金洪基说。

为打造高质量开放载体,威海与韩国共同打造中韩地方合作“升级版”,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重点引进韩国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等行业优势企业,目前园区内已聚集规上企业32家;规划建设了服务贸易产业园,发展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总部经济等创新性产业,目前已引进日本软银、日立、中软国际等项目400多个。

日本是威海重要贸易伙伴。威海结合日本优势产业和投资倾向,在临港区打造了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机电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及应用、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园区目前已签约项目2个,在谈项目10余个。

“去年的营业额是9.3亿元,计划到2025年做到20亿元。”6月30日举办的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推介会上,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山敬说。豪雅光电科技是威海最大的日资企业,落户威海临港区的10年间,营业额增长了20多倍,在全球光学玻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

威海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取得积极成效。近五年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1.3%,突破2000亿元;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由1292家增加到1694家。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兴。碧波荡漾的大海,既是威海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潜力所在。

6月,厦门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景虎“落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他将在此打造集高速光通信芯片和低功耗MCU芯片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湾区毗邻哈工大、山大等驻威高校,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作支撑。”亿芯源掌握高速光通信芯片的核心技术,将为湾区的海洋智能装备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威海把海洋强市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以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为统领,全力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按照“一城三核”思路,威海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作为国际海洋科技城的北部板块,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以国内唯一部省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的新标杆。“在功能布局上,湾区将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的牵引下,打造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生产制造、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和服务保障六大基地。”威海市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推进工作专班负责人程剑介绍。

连同亿芯源在内,目前已有17个大项目因看中了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发展前景而相继落户。“还有23个招商项目正在稳定洽谈,都是‘高精尖新’项目,涵盖了海洋高端装备、深远海养殖、智慧海洋等战略新兴产业。”环翠区海洋发展局局长杨亚辰说。

除北部板块外,东部以北方唯一的海洋生物科技专业化园区——威海海洋高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南部以全国唯一的海洋碳汇主题园区——蓝色碳谷为核心,建设海洋新经济先导区。

近20年间,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分别在荣成天鹅湖、桑沟湾等处的海底“种草”——开展鳗草海草床修复实验。“十几年来,全市已修复6000多亩海草床,每年固碳约33.5万吨。”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相当于陆地造林约两万亩。”

在南海新区的盐沼湿地,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赵明波也进入了“种草”的第10个年头,他带领团队对盐角草、藜麦、柽柳等二十多种盐生植物进行选育、引种、驯化、栽培、繁殖,再借由它们将一片片盐碱荒滩变成绿洲。“这种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汇称为‘蓝碳’,碳汇交易就是把这种无形的‘碳’变成真金白银。目前,我们正推动蓝碳交易系统和交易中心建设。”赵明波说。

近年来,威海市已经在海洋碳汇建设方面开展了先行先试工作,海洋碳汇研究、碳汇渔业、鳗草海草床修复等经验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威海市出台全国首个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底,威海的蓝碳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蓝碳经济在全市海洋经济占比超过30%。(彭辉 陶相银 任现辉)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