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大省担当,聚力高质量发展
——山东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述评之二

发布日期:2023-02-28 09:37:09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眼下的齐鲁大地,到处透着新意,焕发着生机: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全省各地铆足干劲、比学赶超;工业经济加力提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已达98%;国际货轮来往停靠,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首月“开门红”……

刚刚过去的2022年,面对多重压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7435亿元,增长3.9%。

回首过往,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在于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矢志不渝推进高质量发展。

春潮澎湃,万物勃发。新的一年,山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力稳大盘挑大梁,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扛牢经济大省责任担当。

绿色低碳,当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2月21日,位于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的联泓新材料10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现场,工人正在为试生产进行各种调试和准备工作。“这个项目投资7.8亿元,生产碳酸酯类产品,实现了从煤炭到化工产品再到锂电池电解液的延伸。”联泓新材料生产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谭彦衍说。

作为一家煤化工企业,联泓新材料选择切入新赛道,得益于枣庄全力打造锂电新产业。枣庄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转型之路如何走?枣庄瞄准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落地建设一大批锂电项目,锂电产业全面起势、快速发展。

从“百年煤城”迈向“锂电之都”,这是枣庄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作为中国经济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省份,山东在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难题,几乎映射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所有难点。山东加快转型发展,不仅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对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产业链中上游地区加快动能转换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山东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强力推进。一场全局性的深刻变革,在齐鲁大地全面开启、纵深推进。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套加减法的“组合拳”,首先要做好“去”的文章。2018年以来,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11万家,化工园区由199家压缩到84家,压减精钢产能1840万吨、电解铝321万吨、炼油产能2201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0%、50%、70%……一个个数字,见证了山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坚定决心。

“大力度去”换来“高质量增”。山东坚持把“十强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持续加力突破,近年来累计培育动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等领域“雁阵形”产业集群143个、总规模达7.2万亿元,遴选支持“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217家,总营业收入达到2.6万亿元,“十强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浴火之后,迎来新生。“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如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顺利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经济结构、质量呈现出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下,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这是党中央提出“三新一高”和“双碳”重大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是山东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把先行区建设作为全局性统领性任务,山东高水平谋划、高水平建设。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强调建设先行区的过程,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就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过程。

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份长达3.5万字的重磅文件,包括十二部分、160条措施,明确了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是统领未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行动计划》内容细致具体,还配套制定责任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形成了先行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刘德军说。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走势。在《行动计划》基础框架下,山东制定出台《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实化了116条年度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同时抓实机制运行、政策突破、战略实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齐鲁儿女正铆足劲头,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奋力闯出新天地。

实策妙招,厚植高质量发展底气实力

2月4日,立春,青岛台东步行街人潮如织,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当天下午,由商务部、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迎春消费季——2023“老字号嘉年华”暨“惠享山东消费年”启动仪式在此举行,拉开了今年山东200多场主题促消费活动的序幕。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过去三年,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东等经济大省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山东坚决扛牢经济大省责任担当,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施“十大创新”“十大扩需求”“十强产业”行动计划,先后出台十批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推动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疫情前两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5.9%、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了山东贡献。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加快企稳回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10条政策措施、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10条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37条政策措施……新年伊始,山东持续加大政策供给,不断出台重磅举措。这些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大、含金量高,释放出提振信心的强烈信号。

提振信心,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山东发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的优势,突出解决好“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便消费”问题,大力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活动,优化拓展汽车、家电、文旅等消费券使用,持续开展“黄河大集”“品质鲁货网购节”活动,充分释放消费需求和潜力。今年春节期间,全省重点监测的500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46.1亿元,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112.5亿元,增长22.5%,其中实物网上零售额96.7亿元,增长25.4%。

提振信心,要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这样一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2018-2020年,山东累计谋划推出省级层面重点项目3129个,平均每年1043个。2021年,这一数字增长到1838个。2022年和今年,山东省级重点项目数量均超过2000个。

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2月14日,山东举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集中开工建设1000余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体量大,示范效应强,质量效益高,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行走在齐鲁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大抓项目的滚滚浪潮。

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山东紧盯重点项目,健全保障机制,围绕从策划、签约、建设到投产、运营等环节,建立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山东建立的一整套机制,涵盖了投资‘往哪里投’‘谁来投’‘怎么投’等核心问题,打出了扩大有效投资的‘组合拳’。”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金胜说。

提振信心,要更好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2018年以来,山东外贸进出口总值从1.93万亿元跃升至3.33万亿元,连续跨越2万亿和3万亿两个万亿级台阶,呈现量质齐升的喜人态势。

1月22日,大年初一,一个山东经贸代表团已踏上赴欧洲进行经贸洽谈的旅途。这是三年来山东首个由政府组织的赴欧洲经贸代表团。在欧期间,代表团企业与约200家欧洲客户签署合同或达成意向订单,取得了丰硕成果。

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面对严峻复杂的外贸发展环境,山东持续开展“出境洽谈商务活动”,大力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积极抢抓RCEP机遇,引导企业用好RCEP优惠政策,全力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以有力措施促进外贸固稳提质,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强筋健骨,挺起高质量发展“产业脊梁”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成就陶瓷这种“土与火的艺术”的地方便是窑炉。在淄博,这一古老产业创造奇迹的方式已大不同:随着卡奥斯COSMOPlat智慧窑炉改造项目的推进,机器视觉、算法取代传统的人工观察、控温,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等痛点被打破——千年陶瓷插上了创新的翅膀。

山东,传统产业占比近七成。这些产业创造的辉煌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但也面临着“烦恼”。2020年,一场特殊的演讲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两位山东企业家面向全省党政干部作了一场工业互联网专题报告会,引发强烈共鸣。山东坚持以数字变革引领产业全面转型,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如小河、大江汇入海洋一般,呈现出一幅势不可挡之景象——截至去年底,山东制造业数字化指数达80.3,居全国首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强烈责任感,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培育壮大“十强产业”,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挺起山东“产业脊梁”。

传统优势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2022年山东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3%,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049个。放眼齐鲁大地,“改”旧为新的图景每天都在上演——

企业生产线上,发动机AGV小车和智能化加注设备随处可见,诸城加快智能化先进适用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步伐,新能源商用车等高需求产品比重持续增长;

印染缝操作与消费者偏好被编译成流动在生产线上的数据,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制造现场的数字化拉动着产业沿“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传统制造工厂里“长”出设计生态;

……

新经济拔节成长的乐曲同样动听。新年伊始,医药健康领域接连传来好消息:“我们达到医药级含量的鱼油EPA90、EPA70产品成功获得保健品批文,新产品将投放市场。”新华制药董事长贺同庆介绍;目光再投向济南经十路与凤山路路口,作为生物药产业建链补链项目的明湖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将投用……

2022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14.4%、高于规上工业9.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正在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有量大质优、结构合理、协同有效的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看着是不同产业、产业链不同环节比例的调整,实则为思想革新主导的顶层设计变革。

这是一个退货单变为新订单的故事:因施工现场多条高铁线交叉重合导致甩尾空间不足,山东海德重工有限公司需对移动模架造桥机关键零部件重新设计,否则360多万元的设备就只能拉回去卖废铁。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地政府立刻联系科研院所展开产学研深度合作,最终成功研发出国内半径最小的同类装备并应用到济南东枢纽大桥项目。时间紧、资金缺口大,科技部门也及时介入,帮企业用3天时间就办理下5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贷。

以“链长制”牵动科技、金融、人才及基础设施等服务,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适配。“山东从建章立制、系统谋划、协同推进、联系服务等入手,初步探索出有自身特色的‘链长制’推进路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海波介绍。去年山东有361家“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达成合作事项478项,一系列产业链“断点”“堵点”被打通。

截至去年底,山东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3.4万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运行。

今年,突出工业经济“龙头”,山东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继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是全年经济风向标,在工业稳增长上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山东召开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化工等重点领域首次设立“开门红”专项激励政策,对全省3.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督导服务全覆盖,全力抢进度、促生产,以工业生产之“稳”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山东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矢志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稳大盘挑大梁,努力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