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2-02 09:09:36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海洋装备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和支撑性产业。记者从日前正在青岛、烟台、威海举行的中荷(山东)海洋装备产业合作高端对接活动上了解到,山东已从前些年的跟跑转向并跑,并在一些特色细分领域实现了领跑。
在船舶工业方面,山东起步较晚,目前拥有造船产能600万载重吨,从规模上看与江苏差距较大,但远海钻井平台、豪华客滚船、远洋渔船等,我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半潜式、自升式多型海洋钻井平台市场份额更是占到国内80%、全球20%以上。全国累计建造交付的18座半潜式海洋平台中,有15座为山东自主设计制造。
“山东在特色船工业领域探出了一条路子,这一方面源自地方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在于一批企业积极转型升级。”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理事会副会长顾一中说。
从去年开始,我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逐渐在细分市场成为领先者。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交付了自主研发设计、拥有百分百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生活平台,开工建造全球最大、最先进深水养殖工船,旗下品牌普莱德游艇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超级游艇“幻想号”实现首航。今年6月5日,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半潜式驳船又保障了我国海上发射“首秀”圆满成功。此外,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全球首例加长改装超大型集装箱船任务并成功交付,创造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切断加长纪录;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取得军用舰船的建造资质;高端客滚船方面,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承建了2000客位/3000米车道客滚船,再创亚洲之最。
“分析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强大的国际技术、人才招引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保障了他们近些年在某个领域的异军突起。”顾一中认为,未来山东海洋装备产业要实现健康平稳发展,依然需要坚定走一条特色发展、抢占世界高端船舶建造技术制高点的道路。
顾一中在走访中发现,当前,不只上述明星企业已经展开对于大型游轮、LNG船等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建造难关的攻克,更难得的是,许多企业都对当前航运业较低迷的市场状况保持着客观、清醒认识,正在抓住这个市场环境净化、落后产能出清的“窗口期”加强技术储备。
捕捉到这一需求,历经近一年的筹划,荷兰国家企业局、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荷兰海事技术联盟,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济南与青岛代表处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了这次中荷(山东)海洋装备产业合作高端对接活动。11月27日-29日,来自荷兰的11家海工装备企业将实地考察访问青岛、烟台和威海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面对面开展业务对接,助力我省海洋装备技术升级。
“中国第一条挖泥船就是山东船舶企业与荷兰企业合作的成果。”中锐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高亮表示,山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资源汇集能力能加速荷兰先进海工装备设计思路、技术的“变现”;而山东企业在交流碰撞中,能加速技术升级和市场信息获取。刚从荷兰海事展上收获了70条船的设备供应协议的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经理刘炳言则提到,荷兰的海运航线可辐射整个欧洲,这样一来,山东海工装备企业在服务、产品本地化的过程中,荷兰就能成为开拓欧洲市场很好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