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起草说明及征求意见稿

发布日期:2020-10-09 14:03:15 信息来源: 消费品产业处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按照省政府文件有关规定,现将《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背景

食品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产业规模已连续27年居全国第一。截至2019年底,全省食品生产企业23257家,其中,规上企业3752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13.2%,占全国的10.2%;规上食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75.7亿元、利润271.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9.7%、7.4%,占全国食品工业的8.9%和4.0%。2020上半年,全省规上食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40亿元,增长5.1%,实现利润151亿元,下降2.1%,逐步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行业发展,按照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批示要求和5月19日杨东奇同志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确定的“要面向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全方位制定务实管用和含金量高”要求,我厅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二、文件起草过程

今年5月初,我厅成立了《措施》起草小组,对国家26件相关法律法规和32件相关意见、省委省政府15件相关政策、外省10件相关文件进行了归集整理和学习借鉴,并面向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工信部门进行深入调研。随后,我厅立足食品产业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统筹考虑育种(含种畜禽)、种植(养殖)、加工制造、物流仓储、市场销售(含外贸)至餐饮全产业链条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各个方面,起草了《措施》讨论稿。并于5月27日、5月28日、6月10日分别召开了省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省内重点食品企业三个层面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对《措施》进一步修改和完善。6月23日,再次召开省有关部门座谈会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形成《措施》会签稿。8月13日,省有关部门反馈了对《措施》的会签意见。8月31日,《措施》及会签情况报省委杨东奇书记审阅。9月8日,经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室协调相关部门,对《措施》再次修改完善,形成《措施》送审稿。

三、制定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

食品产业是集农业种植、加工、休闲旅游和文化推广于一体的“新六产”朝阳产业。我省食品工业生产体系庞大,企业数量众多,虽然是食品产业大省,但是精深加工不足,果蔬等农产品加工率和综合利用率低。新技术、新产业改造提升食品产业有待提高,加工环节利用率不高,食品产业绿色生态发展压力较大。面对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情况,部分中小食品加工企业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产业技术基础不牢不厚,产业层次不高,行业粗放低效情况仍然存在。《措施》的出台为指导食品产业优化结构、完善链条,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措施》中相关指标设定科学,方案切实可行。

四、文件主要内容

《措施》涵盖食品产业的种植养殖、加工制造、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市场监管、制度保障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共分为4部分、17个条款。

第一部分“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分别从“实施源头提升行动”“建设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建设全过程冷链物流体系”“提升高端装备水平”方面入手,提出提高食品原料供给质量水平和供应链服务质量技术水平、补齐高端技术装备短板等具体措施和工作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双轮”驱动发展。

第二部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提出产业链加工制造环节提升的措施和目标。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数字经济赋能食品产业全产业链条可持续发展,以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更好激发产业动力,助力食品产业链条延链补链强链,促进食品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部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战略赋能为切入点,提出“做优产业布局”“做亮质量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加强综合利用”四方面措施,鼓励支持食品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度融入全球食品产业链,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部分“完善保障体系”。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制度保障体系,激发人才活力,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配置,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切实优化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

五、征求意见说明

公开征求意见期为10月9日至10月16日。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书面反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产业处。

联系人:田彦强

电话:86062717

邮箱:sdxfp@shandong.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产业处

邮编:250011

 

 

 

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征求意见稿)

食品产业是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三产融合的朝阳产业。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现就加快推动我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措施。

一、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1.实施源头提升行动。选育优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水产、农作物等新品种和食品加工专用品种,在全省培植30家“育繁推”一体化动植物种子企业,优先保证育种土地供应。运用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支持一批农作物和畜禽良种优育重点项目。推行科学用药、优化施肥、种养循环、综合治理,推广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省自然资源厅负责,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五年内,创建10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培育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200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00家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负责)

3.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提高粮油、肉蛋奶、果蔬、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比重。到“十四五”末,食品产业精深加工率达到70%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负责)

4.建设全过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覆盖全省、服务全国、全程“无断链”的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培育100家跨区域冷链物流龙头企业,10个以上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强的产业集聚区,1-2家跨境冷链物流企业。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绿色低碳、运行高效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负责)

5.提升高端装备水平。鼓励食品企业引进转化智能装备、绿色包装、立体仓储、线上检测仪器等先进装备和质监技术。对竣工投产的食品产业重大装备应用示范、技改项目等,符合条件的按一年期贷款利率的35%给予财政贴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6.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强食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十四五”期间,力争食品产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以上,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50个以上、省级300个以上,培育省级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个以上。(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7.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建设食品行业区块链应用平台,提供产品供应链管理、大数据营销、质量品牌社会评价等服务,2021年年底前,在酒类、粮油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先行建立,用三到五年时间,树立200家食品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标杆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粮食和储备局、省畜牧局负责)

8.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中央厨房、农商直供、垂直电商平台等新模式和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融资服务等新业态发展,推进与休闲、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食品特色小镇、博物展馆。到“十四五”末,在食品产业领域培育省级国家级工业文化遗产10个、工业旅游示范区20个以上。(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9.实施“三个一百”工程。选择100家食品企业开展运行监测分析;筛选100个食品产业精深加工创新、技改和新基建项目,优先列入省重大项目名单或股权投资试点项目;推广100项标准化示范、数字化转型、产旅文化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项目,2020年10月底前启动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0.做优产业布局。围绕海洋食品、畜禽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酒类、淀粉加工及淀粉功能糖、果蔬加工、休闲食品、保健功能食品八大优势食品加工类别,推动上下游产业向骨干企业聚集。培育20个以上省级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2家以上营业收入过五百亿的领军企业、10家以上过百亿的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过十亿的骨干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11.打造过硬质量品牌。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工程,2021年内,编制推广《山东特色优质食品目录》,用五年时间培育全国知名品牌20个以上。鼓励企业参与制修国际国内标准,推动“老字号”传承升级,提升“齐鲁灵秀地 品牌农产品”“齐鲁粮油”“齐鲁畜牧”“齐鲁放心果品”等公共品牌影响力,建设“好品山东”“食安山东”“美食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粮食和储备局、省畜牧局负责)

12.拓展市场空间。每年组织企业参加知名食品展览、展销、评选等活动。鼓励到中西部地区或境外建立加工基地,用好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平台,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到“十四五”末,食品产业进出口总额力争突破1000亿元。(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负责)

13.加强综合利用。加快食品产业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推广尾水利用和加工脚料综合利用,培育20个国家级食品加工“绿色工厂”,五年内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四、完善保障体系

1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荐食品产业人才参与选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齐鲁工匠、首席技师等。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每年新培育20家产教融合型食品企业,建设梯次技能人才队伍,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通报表扬10名“食品产业领军企业家”和50个“食品产业生产一线技术革新团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总工会负责)

15.严格食品质量监管。完善食品质量风险评估预警及自我声明机制。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运用“互联网+”智慧监管手段,开展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和信用联合惩戒,联合开展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到“十四五”末,全省食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组织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品牌日”等活动,开展公共营养膳食科普教育。(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16.创新服务机制。2020年12月底前,推动成立山东省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产业服务机构,加强发展规划、政策研究和公共信息发布,促进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和配置。鼓励企业在细分行业成立发展联盟或产业集团,引入行业性的天使投资、VC、PE等,开展行业整合重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

17.强化政策落实。落实落细中小微企业贷款征信分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社保费减免、稳岗返还、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给予现代冷链物流仓储、食品产业集群、农业生产(育种)电气水等政策倾斜。鼓励为品牌、知识产权专利质押担保,为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险服务。(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