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全省“技改”排头兵!“威海智造”有底气

发布日期:2020-03-27 08:35:08 信息来源:威海市工信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冲刺发力的一年,也是威海市“三年实现大变化”的关键之年。威海市工信局迅速贯彻落实全市“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动员大会精神,着眼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全市制造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威海智造”典型,争当全省乃至全国企业技术改造领域排头兵。

抗疫保供 彰显“威海制造”底蕴

疫情发生后,市工信局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领导小组,抽调全局精干力量分赴各区市重点企业,保原料、保配套、保生产,第一时间建立了市区两级工信部门24小时联动协调机制。

“越快越好,疫情防控期间,必须做到批量生产!”春节前夕,威高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接到这样的指令。但企业此前并没有太多生产一次性医用防护物资的经验,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原料、没有设备、没有熟练工人,生产工艺也不熟悉。

紧急时刻,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紧急调集压条机等急缺设备和人员集聚威高工业园区,文登福铖制衣有限公司得到消息后,放弃现有订单,拆卸相关设备,送到指定工厂。从接到消息拆装设备到装车,只用了短短40分钟。

2月9日,几乎在同时,迪尚集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也在连夜配置医用防护物资生产线。第二天,拥有5条生产线的迪尚医用防护物资生产车间便告落成,第一批班组的60余名工人到岗到位,随即进行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样品的生产。

市工信局派驻驻企员迅速协调区市帮助迪尚解决口罩1.5万只、消毒水1吨,会同有关部门解决职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搬迁及调试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医用防护服生产线尽快投产达产……

从筹划到初步建成,两个医用防护服工厂仅用24小时,在政企协力、全民动员下,在非常时刻的非常“转产”中实现,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了“威海速度”“威海效率”。

广泛动员、高效推动之下,更多的企业迸发出强烈扩产转产的意愿。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20家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扩产、转产口罩,产能快速提升,预计4月份将达到200万只,是年初产量的6倍以上。

威海市第一时间组织企业扩产转产,有效保障市内企业和群众防疫物资需求,也为国家和省调配防疫物资贡献了威海力量。这主要得益于威海工业基础门类比较齐全,拥有37个工业行业大类(全国41个),其中制造业29个(全国31个),从基础材料、生产设备到防疫物资生产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政企协力、通力合作,在疫情大考面前完成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硬核”举措 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防控疫情是大战,也是大考,疫情之下抓住经济更是必答题!

威海鸿宇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2016年就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企业,市工信局会同经区管委、市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短缺、消毒用品不足、交通出行不畅等难题,经区投入300万元应急周转资金,推动企业4条生产线快速复工投产,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这并非是疫情期间的特殊对待。实际上,在威海,每个月超1000家规上企业都会迎来一场特殊的拜访。

从2019年10月开始,威海市成立威海市工业运行指挥部,每月组织区市对1079家规上企业进行逐一走访,调度企业困难问题、技术需求、资金需求、产业链配套“四张清单”。截至目前,累计梳理汇总“四张清单”信息1600余条,其中困难问题192个,技术、人才和平台需求信息321个,资金需求33.34亿元,企业供需信息726条。

对于汇集的问题,则由专人负责沟通对接,分门别类形成问题台账,按照职能分工第一时间分发至有关部门及各区市,限期办结、销号管理。目前市、区层面已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188个,还有4个需省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已梳理上报。

针对技术需求问题,我市联合哈工大(威海)召开了全市校企智力支持对接启动大会,同步将321条技术需求清单推送至14家驻威高校院所,推动30余家企业与高校通过购买服务、联合攻关、成果转化、订单培养等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针对资金紧张问题,市工信局会同财政、人民银行、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威海市“信财银保”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开展网上融资对接。截至目前,各银行为71户重点保障的规上工业企业新增授信7.83亿元,发放贷款1.33亿元。

针对产业链需求,市工信局先后对全市23家“链主”型企业产业链配套情况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有针对性引导市内企业开展配套合作。围绕装备制造等细分行业开展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推动16家单位签订产品配套或协同创新合作协议,20余家企业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一系列“硬核”举措,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解决了他们复工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实实在在的干劲。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9.9%;返岗职工23.7万人,返岗率91.4%。根据国网山东电力公司分析显示,全市复工率和复工电力指数均居全省前列。

技改创新 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根子在产业,关键在技术改造。

3月23日,在威海海马地毯生产车间,数十台编织机已经运转起来,有节奏的编织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有的在编花、有的在换线,井然有序进行着生产。通过机器换人企业技术改造,减少劳动用工800多人、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由改造前的年人均产值37.4万元提高到了76.7万元。

类似的例子在威海的企业中不胜枚举。作为老式机械加工型企业代表的威达机械,低成本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数字化车间将生产效率提高6倍以上;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代表的天润曲轴,以PDM为系统集成平台,实现企业产品订单、设计、开发、工艺信息、质量信息的集成及共享,提高生产效率33.43%……初步统计,截至目前,2020年全市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开工率92.1%,累计完成投资占计划投资的29.1%,全市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平均运营成本降低2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快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改造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威海将以此为“纲”,将智能化改造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平台支撑等方面构建起全方位的智能化改造推进体系。

信心从何而来?

信心来自精准的政策引导。为此,威海市先后出台了《威海市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威海市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办法》《威海市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年)》《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效激发了企业自主升级改造的动力。

信心来自技术创新的强力支撑。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试点和示范应用,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智能化改造工程服务商,搭建对接交流平台,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有力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信心来自公共平台的服务保障。深入落实《关于加快5G网络建设 推动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支持5G网络“新基建”,全力推动行业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建设,重点推进行业云建设和服务,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推进落实《“企业上云”行动计划》,选定一批重点企业,紧扣关键工序,采取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全面推进特色云平台建设……

春天已至,威海工业焕发勃勃生机。理念在转变,质量在提升,后劲在增强,活力在释放,环境在优化……攻坚突破的关键是落实、是行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正推动“威海制造”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加速迈进。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