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锚定“优存量”与“扩增量”

发布日期:2021-10-26 09:36:26 信息来源: 淄博市工信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近年来,淄博立足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着力做好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推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转型升级,新经济和未来产业换道超车、积厚成势,加力推进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一、深挖潜力“优存量”

一是锲而不舍抓提升。淄博市在全市制造业大力开展“五个优化”活动,制定传统产业推进计划、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34条具体措施,实施年度重点技改项目310个,118个项目入选省年度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名单,累计培育35家智慧工厂、327个智能车间,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1-7月份制造业技改投资、“四新”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9%、53.2%。二是坚定不移抓淘汰。严格落实省分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方案,分类实施产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截至目前,3家钢铁企业山钢永锋钢厂已停产,齐林傅山钢铁、隆盛钢铁已公示产能置换方案;9台煤电机组已按要求停运,其中除1台机组被省列为应急备用机组暂不拆除外,6台机组已通过省级关停验收,剩余2台机组也已制定关停推进方案,计划11月份完成拆除;60家化工企业59家已关停,1家无土地手续部分已关停。水泥熟料、水泥粉磨、轮胎等行业分别制定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确保按省计划完成省分解任务。三是持之以恒抓转型。扎实推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起草制造业优势重构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特殊类型地区政策扩面提标。

二、保持定力“扩增量”

一是抢抓机遇发展新经济。淄博市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和新经济企业入库管理办法,入库新经济企业达1212家。编制氢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推出28条产业新赛道,确定新经济应用场景项目50个,独角兽生态岛、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启动建设,海尔卡奥斯海智造平台正式发布,能链集团快电总部落地运行,今年8月份获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上半年淄博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速23.4%,列全省第4位。二是实行“链长制”,做优“四强”产业。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淄博市实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突出培育新能源汽车、MEMS和物联网、氢能及燃料电池等19条重点产业链和38个“链主”企业。着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1-7月份,“四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4.9个百分点。三是专班领衔,壮大“雁阵形”产业集群。依托市里12个产业专班,清单化落实省“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上半年,淄博市氟硅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新医药等5个省“雁阵形”集群营业收入1336.5亿元,同比增长45.9%;9家省领军企业营业收入、纳税、研发投入同比分别增长38.7%、47.8%、9%;“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速23.5%,列全省第4位。

三、攻坚突破“赋能量”

一是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淄博市突出抓好天辰己二腈、吉利新能源汽车等总投资2513亿元的154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5100亿元的440个市重大项目建设,先后组织6次项目集中开工,保障土地指标2659亩,实现融资305.3亿元。1-7月份,154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440个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537亿元,新开工项目13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个。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二是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成功举办中国金融与产业发展(淄博)峰会,成立全国首个地级市S基金。今年新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品65支,总规模1213亿元,全市基金产品总规模1453亿元。3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拟上市企业16家,居全省前列。三是积极推动济淄同城化发展。40余个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列入省会经济圈“十四五”规划。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策划实施重点项目45个,黄河三角洲药谷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顺利。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