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5-31 09:44:50 信息来源:青岛市工信局
再次擎起“制造强市”大旗的青岛,手里多了一张“王牌”——汽车产业。
这个青岛曾经的“短板”,悄然间已经跃升为青岛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毫不掩饰对发展汽车产业的勃勃雄心。
5月28日,青岛举行推进全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大会,青岛市副市长耿涛与全市17个市直部门和各区市政府、功能区管委及部分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和科创联盟发起单位一起,对青岛的汽车产业链家底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标先进地区,对现有的短板进行了梳理,并逐一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展现出青岛发展汽车产业的决心和底气。
这次大会上透露的几个关键数据,让我们对青岛汽车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2020年,青岛共生产整车120.02万辆,同比增长4.7%,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2020年工业增加值增速19.4%,累计占比13.29%,一举超越石化、家电产业,成为青岛第一大产业。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链条长、产值大、对经济拉动力强,不少城市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抓住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劲风口,夯实了城市制造业的坚实根基。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慢了”的青岛,一方面加快补短板,紧紧追赶,一方面借助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换道超车”,显著缩小了与前排城市的距离,在某些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甚至取得领先优势。
在此次全市大会上,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各个方面的满满信心。乘势而上,青岛市工信局发布并解读了《推进全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简称《方案》),从现状到短板,从目标到具体的重点任务及路线图,再到细化分工的保障措施,青岛汽车产业链全景图、作战图绘制出炉——
2021年,力争全市整车产量突破130万辆;
2021年至2025年,力争再引进2-3个整车项目(含分公司),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数量达到300家;
2025年,争取全市整车产量突破200万辆,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汽车产业链条趋于完善,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初步行成;
中远期目标:争取全市整车产量达到300万辆,汽车产业链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带动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向万亿迈进!
这是一套实操性极强的链式发展方案。青岛结合自身实际,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科研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圈。
全景列表、挂图作战,此次大会不仅为青岛汽车产业指明方向和实操方案,更按照方案迈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步子:
践行链式签约,共计百亿规模的汽车产业项目在会上正式落地青岛;
创新推广智能网联汽车,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先行示范区总体实施方案,以及首批在青岛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主体名录在会上发布;
补齐研发短板,成立青岛市汽车产业科创联盟。
青岛市副市长耿涛把此次大会称作青岛汽车工业里程碑事件,它意味着青岛汽车产业自此开启进阶的新征程,朝着打造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聚区的方向迈进。
01 快速崛起的产业新星
汽车产业是青岛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板块。
回溯本世纪初,青岛还只有一汽解放商用车一家车企,为圆轿车梦四处找寻合作,经过多方接洽,才将上汽通用五菱引进。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成立,青岛成为其在北方的生产制造基地,也成为青岛汽车产业发迹的开端。
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整车制造总部基地产业园项目……此后,青岛汽车板块一路“开挂”,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先后落户,并吸引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壮大着青岛汽车产业的“朋友圈”。
目前,青岛汽车产业规上企业已超过200家,其中:已获得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5家、改装车生产企业28家,另有已备案的在建整车项目3个,未来两年都将陆续正式建成投产。已建成汽车整车总产能125.5万辆。2020年全市共生产整车120.02万辆,同比增长4.7%,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2020年工业增加值增速19.4%,累计占比13.29%。
快速崛起的青岛汽车产业对未来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带动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向万亿迈进。
数字的背后是青岛汽车产业一路昂扬向上、集聚发展的火热势头。从量上来说,汽车产业已经跃升成为青岛第一大产业。从质上来看,青岛的汽车产业生态也愈发健全。
青岛汽车产业已基本形成了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莱西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三个主要集聚区,产业“雁阵型”和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城阳区以青特集团、重汽青岛重工等为代表的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胶州市以索尔汽车、中集冷藏车等为代表的专用汽车,平度市以青岛立博汽车精密部件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等,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特色优势。
在汽车产业链条上,从研发到制造再到销售、“后市场”,青岛不断发力打造产业生态,尤其是前期布局相对薄弱的研发等基础环节。
大会上签约落户的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研究院将拉开青岛汽车研发力量加速充实的序幕。
“研究院将充分利用崂山的区位优势和一汽解放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打造综合性、前沿性的国家级汽车创新平台,吸引优质企业和上下游合作伙伴落户青岛。”一汽解放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将与青岛家电、软件、新材料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将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深度融合到汽车产业研发全过程中,重塑青岛汽车价值链。
会上,青岛市汽车产业科创联盟宣告成立,将成为青岛汽车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等13家骨干企业和机构将共同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等多个维度为青岛汽车产业赋能,切实降低研发成本、共享技术成果提升青岛汽车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效应。
“未来,青岛要围绕汽车设计、动力系统研发、控制系统研发、轻量化车身等领域,提升系统研发能力,夯实汽车产业发展基础。”青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02 新能源汽车板块,着力强链补链
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相关。青岛汽车产业垂直崛起的关键就是踏准了时代节拍,站上了政策风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布局,实现“换道超车”。
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青岛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13万辆,创历史新高,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作为青岛第一大产业当前的“王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同样值得押注。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新能源汽车等八大产业作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部署,发展纯电动汽车,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超前谋划智能网联汽车,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青岛很清楚自己的短板。《方案》中提到,青岛新能源汽车缺乏龙头企业,关键零部件缺失,本地配套率不高,占新能源汽车整车价值超过65%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中仅电池有少量生产,车规级电机、电控基本空白。
早在发展传统汽车产业时,青岛就意识到了本地配套率不高,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如今,青岛在发力传统燃油车核心部件引入的同时,更加大力度在新能源赛道强链补链。
《方案》指出,要重点围绕国内外重点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功率芯片(IGBT)生产企业进行招引,并具体梳理出精准招商的方向和名单。
一个个项目从精准招商到签约落地,成为青岛汽车产业链发展壮大的根基。本次大会上签约的多个项目正是青岛汽车产业强链补链积极行动的成果:
依托青岛的临海优势,海水淡化浓盐水制备年产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将为锂电池提供重要原料,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的上游领域,进一步完善核心配套;
动力总成,一般指发动机、变速器等,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其技术、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此次签约莱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研发试验基地项目就是要打破青岛的产业瓶颈,发力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研发环节,填补产业链空白。
技术迭代向来是改变产业原有竞争格局的最佳机会。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一具有前瞻性、引领性价值的细分领域,或将成为青岛汽车产业突围的又一重大机遇。
近年来,青岛凭借丰富的副产氢资源、应用场景,和优良的汽车制造基础,迅速切入氢能汽车领域,赢得发展先机。
青岛美锦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日前通过工信部核准,成为青岛市首家获得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这是青岛携手企业推进氢能汽车产业的“里程碑”事件,将极大带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在青岛集聚发展。
以此为优势契机,青岛在《方案》中绘制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作战路线图,分析现有的产业布局,正视产业链核心配套的缺失,明确提出,推动在建氢燃料电池项目加快进度,已经达成合作意向项目尽快落地,围绕国内外重要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储运氢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招引。
氢能汽车产业的核心市场驱动力就在于氢气和燃料电池成本,本次大会上签约落户西海岸新区的氢能源制储运加及车辆运营智能管控平台项目找准这一重要突破口,补链的同时更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03 智能网联,想象空间巨大
智能化、网联化是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变局。正如苹果在谈及造车时所说,未来汽车就是给手机装上轮子。越来越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汽车之中,汽车扮演的角色将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更多是一种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
汽车产业的边界正在前所未有地向外延展。传统汽车时代,一辆汽车由超过2万个零部件组成,较长的产业链条所带来的强大产业带动作用已经令城市对汽车产业趋之若鹜。如今,跨入智能网联时代,一辆汽车至少需要40多种芯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等硬件更不必说,还有汽车背后延伸的软件、出行数据和服务、汽车娱乐等,对城市产业带动的想象空间,绝非传统汽车可比。
“目前已经梳理出近100种青岛可以发力培育或招引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部件或延展领域,涉及高精地图、激光和毫米波雷达、计算芯片、智能座舱等。”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下城市间角逐最激烈的赛道之一。青岛虽然起步较晚,但却也迅速理清了自己的产业逻辑。2020年底,青岛公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全域全员全场景”示范应用。会上,首批10家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企业,以及全市第一批划定和开放的5个区域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正式公布。
“我们将依托易华录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发展公共平台和山东第一、中国领先的特色化智能网联产业示范区,以弱耦合技术架构和强耦合产业链合作,形成真正的开放标准车路协同产业生态,同时加快无人驾驶公交小巴服务、5G云驾控中心等建设,推进市政府快递配送、餐饮售卖、环卫清扫等‘无人经济’新业态项目推进,打造青岛‘无人驾驶’新高地。”莱西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虽然汽车电子过去非青岛产业“所长”,但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快速充实着这一阵营。相信通过示范应用,做大市场规模,越来越多行业资源有望在青岛汇聚。
自动驾驶系统是智能汽车的大脑。经过多年培育,青岛慧拓智能已经成长为矿山平行驾驶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中寰卫星青岛分公司则在商用车辅助驾驶领域有所布局。
“聪明的车”也需要“聪明的路”以及其他相关设施和服务配合,海信在智慧交通路侧单元上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实战经验。
汽车座舱内部的智能体验与交互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卖点”,海尔投资了从事智能化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和制造的博泰车联网;海信依托多年的显示技术优势,正与国内主机厂进行屏显系统的项目化合作,同时在信息娱乐系统上也有所布局。
更多项目和企业在此次会议签约露面。青岛佳恩半导体将与高新区合作,拓展车规级IGBT业务,建设模块封装测试项目;武汉英泰斯特与城阳区围绕让汽车联网的重要硬件之一T-BOX展开项目合作……
有理由相信,正在加速蝶变的青岛汽车产业,将为“十四五”期间“青岛制造”能级跃升注入最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