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3-25 10:10:50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创新引育,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力争“十四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达到7000名
3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强化人才引育创新,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情况。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全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努力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战略支撑。
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近年来,我省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全省人才事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500万,位居全国第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11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4300多名,近三年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218万余人。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将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集聚格局。
从我省情况来看,济青两个副省级城市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其他市发展各有特色,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集聚格局,应推动各市立足自身优势,放大比较优势。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表示,将以“济青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全力融入国家新时代人才发展布局”为牵引,以“各市依托开发区、自贸区等各类功能区,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集聚小高地”为支撑,形成“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带动全省人才集聚能力提升。构建过程中,将推动各市发挥好主体作用,强化省、市资源要素的统筹配置,将人才发展政策改革综合试点作为重要推手,先行先试一批改革事项,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聚焦8类人才
龚文东介绍,我省将实施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紧扣发展需要,山东将建设重点聚焦到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等8类人才,目前正在逐类制订实施方案。
引育力度再加大。深入实施“海外英才集聚计划”“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力争“十四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达到7000名,新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400万人。
政策支持再优化。立足更加精准,分类施策。对于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引进与“筑峰计划”培育相结合的个性化支持机制,战略科学家直接由省委联系协调保障;对于领军人才,按照齐鲁人才工程前置储备、泰山人才工程重点支撑的模式,实现接续助力、梯次培育,“十四五”期间泰山人才工程支持计划将比“十三五”翻一倍;对于青年人才,试点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给予稳定支持,探索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提升各类人才项目、科技计划的青年支持比例。
强化外部赋能,激发内生动力
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必须以高能级平台为承托。今年,我省将全面启动一流高教平台、一流科创平台、一流企业平台建设工作,打造一批人才集聚度高、吸引力强、作用发挥充分的人才引领型平台载体。
一方面,强化外部赋能。分类制定“政策包”,通过人才工程配额、自主遴选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专项支持等方式,集中优质资源推动高能级人才平台尽快塑成。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打造15个左右国内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加快创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打造100个左右国家级创新平台;“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创新领军企业。
另一方面,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实施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强化“一把手领题、集中攻坚”的人才工作推进机制。将人才集聚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发展成效作为高校院所、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重点。
优化人才生态,提供全周期服务
人才生态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所在,未来一个时期,我省将把优化人才生态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一流人才生态塑造行动。
在强化创新创业保障方面,我省将推动省属本科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内设机构,加快全省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让人才、技术、市场连通更加顺畅。丰富优化“人才投”“人才贷”“人才险”“人才板”等人才金融产品,提供从项目孵化到资金募集再到挂牌上市的全周期服务。
办好人才“关键小事”。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目前23万套供给能力基础上,实现再提升。建设线上“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将各类政策和便利服务事项梳理打包,为人才“精准画像”、定向匹配。
提升城市人文品质。推动各市将海纳人才、成就人才作为城市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我省将举办第二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届时将集中发布我省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邀请业界顶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省市联动组织一批人才交流对接活动。(记者 张春晓)